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你可知道,为何我坚持要从中门入城?”

庄助严肃地盯着唐蒙,上半身挺得笔直。唐蒙只好乖乖跪坐回毯子上:“愿……愿闻其详。”

庄助之前喝饱了一轮胥余果汁,声音变得洪亮:“眼前这个南越国从何而来、因何而起,想必你是知道的。”

唐蒙点点头。庄助伸出修长的手指,缓慢地抚着长剑的剑身,语气凝重:“大汉周边,外邦不少。但夜郎也罢,匈奴也罢,都是自给自足之国,与中原没有多少干系。唯独南越不同,它本是大秦的岭南三郡,国主赵佗本是秦吏,国民本是秦兵。举国无论官制、律法、服饰、语言乃至建筑样式,皆依秦制而来,与我大汉可以说是系出同源。”

讲到这里,庄助手指一弹剑身,舱室之内登时回荡起铮铮之声,有如龙吟。

“高祖定鼎中原之后,南越国作为前朝残余,合该内附归汉,恢复三郡建制才是。只因那赵佗闭关自守,加上五岭险峻,朝廷一时不能攻取,才让岭南暂时孤悬在外而已。”

正巧一艘满帆的大商船从舷窗外飞驰而过,庄助向窗外瞥了一眼,继续道:“这番禺港的贸易何等兴旺,那是因为大汉每年出口大量铜器铁器、丝绢布匹、漆物瓦当到南越,又从南越买回珠玑、犀角、香料等物。可因为转运策,中原商人连南越国境都不能进入,只能委托南越商贾来行销,好处都让他们赚了——你说朝廷为何要做这赔钱买卖?”

唐蒙摇头。

“那是为了示之以善意,笼络南越人心。自高祖迄今,本朝历经四帝六十余年,与南越时而对抗,时而敦睦,无非五个字:让实而守虚。何为让实?货殖之实利,可以谈,可以让;何为守虚?唯有一处虚名,绝不可退后半寸。”

说到这里,庄助身子前倾,盯住唐蒙一字一顿道:“南越不是外邦,而是大汉暂未收回的岭南三郡。这是朝廷大节之所在。这个名分,每一位出使南越的使臣,都得时刻铭记于心。”

惫懒如唐蒙,此时也老老实实俯首称是。名分看似虚无缥缈,却是万事之本。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谐。强势如赵佗,也不得不挂一个“百越大酋”的虚名,才能赢得诸多部落的服膺,就是这个道理。

庄助的声调微微放低:“这些南越国人,最喜欢沐猴而冠,在名分上搞各种小动作。这次橙水故意不开中门,就是一种试探——若南越国是大汉藩属,汉使前来,须以国主之礼开中门迎接;若两国是对等关系,我等汉使自然只能走偏门。”

唐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开门之争看似简单,还有这等微妙用心在里头。庄助道:“我等如果不经心走了偏门,等于在虚名上退了一步。南越人必然会趁势鼓噪,长此以往,这名分可就守不住了。”

庄助把长剑重新收入鞘中,语气舒缓了一些:“唐副使久在地方,不知邦交往来,素无小事。一语不慎、一礼不妥,都可能会被对方顺杆往上爬。这一次虽说你只负责舆图地理,但也需谨言慎行,日常交往一定要留个心眼。”

唐蒙心想那正好,我什么都不做,不就正合适了?谁知身子一动,肚子突然不争气地叫了一声。原来两人适才聊得太久,外面已经日落,到了用夕食的时辰。

唐蒙正要起身去安排吃食,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黄同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两位大使,下官寻得嘉鱼了。”唐蒙眼睛一亮,连忙起身去开门。庄助见他那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摇摇头,不知刚才那一番苦心,这家伙能领略几分。

门外站着两个人,站在前面的是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渔笠的老者,手里用草绳拎着三条鱼,他身后站着黄同。

那老者把鱼绳递过来,唐蒙接过去端详,这些鱼都有一尺之长,黑背白腹,长吻圆鳞,头部还散布着一片白色珠星。鱼尾兀自一扭一扭,可见是刚刚捞上来的。

唐蒙大喜,抓着鱼左看看右看看,催促黄同快趁新鲜送去庖厨。黄同看了庄助一眼,对唐蒙说:“下官知道一个烹制嘉鱼的独门秘法,不如来献个丑?”唐蒙连声说什么秘法,倒要见识一下。

“若大使有兴趣,可以在旁观摩,我绝不藏私。”

黄同说完便拎着鱼朝庖厨走去,唐蒙二话不说,紧随其后。庄助打算也回自己的舱室休息,一抬头,却发现那老渔翁还站在原地。他陡然觉得不对,一握剑柄,整个人杀气毕现,厉声喝道:“你是何人?”那老渔翁摘下斗笠,露出一张中年人的忠厚面孔。此人脸庞方正,眉疏目朗,唇髭左右分撇有如鱼尾,下颌乌亮的长须垂至胸口,乃是最为经典的中原理须之法。他深施一揖:“在下吕嘉,特来为尊使送嘉鱼。”

庄助瞳孔一缩:“吕嘉?那个南越右丞相吕嘉?”老人一捋下颌长髯,算是认可了他的猜测。

庄助把长剑缓缓放下,神色却更加凝重。南越袭用秦制,国中分置左、右丞相,执掌政务。这位吕嘉担任右丞相,可以说是南越王之外最有权柄的秦人。庄助委实没想到,黄同去借鱼,却借来这么一位大人物。

不过此事倒也不突兀,黄同出身是秦人,攀附上秦人丞相这条线,也是顺理成章。

庄助这么一愣神,吕嘉已经抬步迈进舱门,双手一抬解下蓑衣,显现出长期身居上位者的雍容气度。庄助眉头微皱:“本使还没觐见南越王,吕丞相先跑出来私见,只怕不合规矩吧?”

吕嘉呵呵一笑,也不回答,直接一撩短袍,盘腿坐在了适才唐蒙的位子上。他注意到桌上喝剩下的两个胥余果,拿指头在上面一点:“其实这胥余果在木皮内侧,还附有一层白肉,状如凝膏,口感绵软香甜,那才是真正的精华所在。如果喝完汁液就扔掉,未免买椟还珠了。”

“本就是果腹之用,在我看来并无什么分别。”庄助淡淡回了一句。

他已从最初的震惊中恢复过来,吕嘉再位高权重,身份也不过相当于中原一个王国的国相,区区两千石而已,不必诚惶诚恐。

吕嘉注意到了对方态度上的微妙变化,他身子轻轻前倾,主动开口道:“这一次老夫来访,是为了向尊使澄清一件事。”

“什么?”

“这一次的变故,绝非国主本意。”

“哦?”庄助略带讥讽,“吕丞相说的变故,是称帝之事,还是开门之事?”

吕嘉微微露出苦笑:“两者皆是。”

“非国主本意,说的又是哪一位国主?”庄助毫不客气地追问。

“两位国主皆非此意。”

庄助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有毫不掩饰的嘲讽之意。

南越国一共有两位国主。第一位是开国之主、南越武王赵佗。赵佗寿数惊人,足足活了一百零七岁,从高祖、吕后、文帝、景帝一直活到当今皇帝登基,在南越国简直就是神仙一般的存在。这位枭雄已于三年前去世,因为他活得比儿子还长,所以直接由孙子登基,即如今的南越王赵眜。

赵佗曾自称“南越武帝”,后来在汉朝施压下自去帝号;赵眜最近蠢蠢欲动又想称帝,还偷偷与闽越国串联。吕嘉说这两位国主皆无此意,是在说笑吗?

庄助笑完之后把面孔一板,等着吕嘉解释。

吕嘉捋了捋胡髯:“我们南越偏居一隅,国力不及大汉十一。腐草之萤不敢与皓月争辉,所以武王生前,早就为国家规划好了方略:韬光养晦,恭顺称藩。这八个字,就是我南越国运的压舱之石,只要遵照恭行,则国家无忧。”

庄助暗暗点头。那赵佗活了一百多岁,早成了人精。这八字对汉国策,总结得极为精辟。吕嘉见他面露赞同,又长叹一声道:“可惜总有些目光短浅的宵小,为了一己之私,竟要把这压舱石抛下水去,撺掇国主做出愚行!”

庄助眼神微动:“哦,让我猜猜,这些宵小莫非都是土人?”

吕嘉击节赞叹:“跟聪明人讲话,就是省事!我们南越一共两位丞相,在下忝为右丞相,左丞相叫橙宇。鼓动国主重新称帝的,正是以橙氏为首的土人一派。”

庄助两条眉毛不期然动了一下,这可有意思了。土人丞相怂恿国主称帝,秦人丞相连夜跑来跟汉使诉苦。他没有急于表露态度,吕嘉继续道:

“陛下天性谦冲,本无挑衅上国之心,奈何如今宫中几位得宠的嫔妃都是橙氏之女。外有奸臣游说,内有枕边吹风,日说夜说,殿下耳根子软,一时被他们蒙蔽,让汉使见笑了。”吕嘉说到这里,气愤地伸出巴掌用力拍了拍案几,震得两个胥余果差点滚下去。

“那些蠢材实在是目光短浅,格局狭陋!也不想想,当初先王明明称帝,为何又自去帝号?是他老人家怯弱吗?错了,先王知道南越国无法与大汉抗衡,与其争以虚名,不若务之实利,这才有了八字国策,保了两国几十年和平。”

庄助微微颔首。抛开一些小摩擦不谈,大汉与南越之间确实不动兵戈多年。究其原因,是两边奉行的国策互有默契:北边让实而守虚,南边避虚而务实,相安无事。

“老国主在位之时,这些土人从来不敢聒噪。等到他一去世,他们橙氏便萌生了野心,为了自家的一点点好处,竟打算哄骗国主称帝。殊不知,一旦称帝,中原贸易必然断绝,那可是每年几十万石的货殖!关乎国家命脉!先王于我有知遇之恩,我绝不能坐视这些人挖南越的根子!”

听到这种激愤之言,庄助轻笑,心里如明镜一般。别看吕嘉说得大义凛然,最后几句还是露了馅。

要知道,南越国的对外贸易是由吕氏一系把持,真要商路断绝,最疼的就是他们家。吕嘉连夜跑过来这么着急地向汉使解释,到底是为了自家利益。如此看来,橙宇推动国主称帝这件事,也不是纯粹只为一个虚名,也是为了打击秦人的命脉。

赵佗才死了三年,两派矛盾就激化到这个程度,可见新君的御下之术大有问题啊。庄助在心中暗想,开口问道:“凭您这位老臣的资历,都无法说服国主吗?”

吕嘉的声音里,透着深深的疲惫与无奈:“唉,别提了,我每次一提出意见,橙宇等土人大臣就跳出来,阴阳怪气地说什么秦人是外来户,骨子里心向中原。他们土生土长在岭南,才是真正为南越着想。我只要一反对称帝,橙宇就质疑我,是不是觉得国主不配做岭南人的皇帝——你说这话让我怎么答?”

庄助听着有点耳熟。黄同、橙水刚才争吵也是这种风格,上来就死咬住对方的身份,无论对方说什么,都说对方用心险恶,没想到南越朝堂也是这种水准。

“其实秦人已在南越繁衍三代,与土人除相貌之外,实无区别。唉,又何必结党互伐,硬要搞出个分别呢?”

听到吕嘉这貌似坦诚的抱怨,庄助忍不住撇了撇嘴。秦人在南越国仍旧占有优势地位,这时跟土人说不要搞族属分别,只是为了保住自家地位,捡便宜卖乖罢了。

但他到南越来,不是为了公正执法的,于是他又问道:“所以这次橙水不肯大开中门,也是左丞相橙宇的授意喽?”

“正是如此。他们存心挑衅,就是想诱骗汉使动手。只要把事情闹大了,土人便会趁机鼓噪,说汉使骄横无礼,让民众心存反感,为将来称帝做铺垫。幸亏大使识破了奸计,否则麻烦可大了。”

庄助表情微微一尬,这事若非唐蒙阻止,只怕已经打起来了。吕嘉恳切道:“老夫这次乔装登船,入夜私访,就是想亲自向尊使陈说一下利害,希望庄大夫你能明白我南越的苦衷,避免误判。”

“误判?不管是谁怂恿,你家南越王打算称帝,总是事实吧?这哪里是误判?”

庄助看得如明镜一般。土人一派久居人下,如果想要攫取更大的权力,就一定要先把局势搅浑,才有机会——称帝,就是最大的一潭浑水。

吕嘉急忙解释:“主上是否称帝,目前秦、土两派还在拉锯,尚无定论。汉使这个节骨眼上来到南越,如凤凰落于轻舟之端。小舟正自左右摇晃,凤凰要如何驻足,才不致让小舟失衡倾覆,总要细细商议才好。”

庄助闻言大笑:“吕丞相这比喻有意思,真可以写成一篇辞赋了。但我有一个疑问。连吕丞相这样的老臣,都劝不住国主,我们两个外来的使臣能做什么?”吕嘉双手撑住案几,直视着庄助:“老夫此番来访,不是求大使做什么,而是希望大使不做什么。”

“嗯?”

“若老夫猜得不错,庄大使此来,是要当面质问我家国主是否称帝,对吧?”

“那是自然。”

“若大使如此,南越人必生同仇敌忾之心,只会让国主更快称帝。届时你们大汉将别无选择,只能开战。”

“开战便开战!”庄助毫不犹豫地表态。

吕嘉露出一丝笑意:“但五岭天险,汉军打算如何突破?”庄助嘴角微微一颤,这可问到痛处了。吕嘉道:“打,汉军打不过来;不打,上朝的权威丧尽。对贵朝来说,一旦开战就是两难局面,所以最好还是防患于未然,方为上策。汉使此来南越,不就是出于这个目的吗?”

他把大汉的困境分析得一清二楚。庄助一时寻不出破绽,便问道:“那你们要我如何?忍气吞声吗?”

“国主称帝,土人必然坐大,绝非你我所乐见。在这件事上,尊使与老夫目标相同,只要你我里应外合,必可说服国主,挫败称帝之议。”

吕嘉把双方立场摆得清清楚楚,庄助摸了摸下巴,只可惜自家须髯还未留成形,捋起来总少了几分洒脱。

吕嘉见他不吭声,生怕这家伙年轻气盛,不愿妥协,又多恭维了一句:“昔日陆贾陆大夫出使南越,只凭一番言辞便说动先王,自去帝号,奠定了两国几十年修好之基。庄大夫年少有为,决断明睿,未来成就不会输于陆大夫。”

庄助笑起来:“我可比不了陆大夫,如今连番禺城都没办法进去,纵然想帮吕丞相,也是有心无力。”

吕嘉见庄助开始谈起条件,知道有希望,顿时如释重负。他看了一眼外面:“再过数日,恰好就是武王三年忌辰。南越王将会率领文武百官出城,前往白云山的先王墓祠设祭奉牌,祈祷一夜再返回番禺,大使不妨同行观礼。”

庄助眼神一亮,这确实是个绝妙的安排。白云山就在番禺城外,他身为汉使,拜祭赵佗乃是应有之礼。祭祀次日,顺理成章地同南越王一起返回番禺,届时走中门也就名正言顺了。

吕嘉不失时机道:“如果大使没意见,我就去安排。等大使顺利进了城门,见到了老夫的诚意,再议不迟。”庄助满意地点点头,吕嘉考虑得面面俱到,他实在没什么可添加的。吕嘉见汉使同意,也很高兴:“你们先在这船上安歇,至于居中联络之事,就交给黄同好了。他做事情,两边都会放心。”

说到这里,吕嘉的眼神一闪。庄助知道,这个老家伙早猜出黄同被自己要挟,索性放手任用。果然能身居高位者,都不是寻常人。

庄助思忖片刻,沉声道:“我需要最后确认一下,你们秦人对于大汉与南越的关系,到底持什么态度?”吕嘉一拍胸脯,语气慷慨激昂:“秦人一向秉承先王八字方略,只想一切维持如旧,别无他求。”

听到这明确无误的承诺,庄助伸出修长的手指,轻轻敲起案面来。

吕嘉的话,不必全盘相信。但秦、土两派围绕“称帝”而大起矛盾,应是确凿无疑。他这一次来南越,背负着凿空五岭的任务,“凿空”未必真要凿穿山岭,击破人心也是一样的效果。如今两派闹得不可开交,倒是个绝好的分化之机。

“好,就依吕丞相所言。”

两人相视一笑,互施一礼,一桩大事就此议定。吕嘉明显放松下来:

“等一下大使好好品尝一下嘉鱼的味道,静候佳音便是。”他一边说着,一边看向船舱外面,却迟迟不见菜端上来,脸上略带困惑。嘉鱼无论烹还是煎,应该不至于耗费这么久才对。

两人浑然不知,此刻在庖厨里,大汉与南越国正进行着另外一个层面的对抗。

船灶呼呼地冒着火光,灶上搁着一尊盛满水的三足铜鬲,蒸汽向上翻涌着,把鬲上架着的一具陶甑笼罩在云雾之中。唐蒙和黄同并肩蹲下,死死盯着不断被蒸汽掀动的盖子。

陶甑里面,并排躺着两条嘉鱼。两条长短几乎一样,但若仔细观察,会发现有微妙的不同:右边那条的鱼鳞似乎没刮掉,左边那条下面多了几根白色的东西。

守在灶前的两人偶尔会对视一眼,眼神里尽是恼怒。怒意之深,简直比他们在大庾岭前那次生死相搏还强烈一些。之前他们俩刚一进庖厨时,气氛还算和谐。黄同建议说七月嘉鱼不够肥,煎之不美,不如清蒸,唐蒙从善如流。可一到杀鱼的环节,两人却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因为唐蒙发现,黄同杀第一条鱼时,居然没有刮鳞。他大为愤怒,说杀鱼怎么可以不刮鳞?黄同坚持说岭南从来都是这种做法,还语出讥讽:“今天在番禺城门前受辱,都没见大使你这么激动……”

唐蒙实在无法容忍,抢过另外一条嘉鱼,说别糟践东西了,亲自撸起袖子处理。一刮之下他才发现,这嘉鱼的鳞片居然是在鱼皮下面,看来是岭南人手笨不会处理,只好带鳞吃下。

他在番阳县做县丞好多年,那里背靠彭蠡大泽,鱼类甚多,杀鱼经验很是丰富。只见唐蒙手里小刀上下翻飞,把鱼鳞一片片挑出来,然后开膛、挖腮,去净肚内黑衣,动作一气呵成。然后他还削了几小根甘蔗,搁在鱼身下方。

黄同忍不住:“好好的嘉鱼,怎么要用甘蔗铺底?”唐蒙眼皮一翻:

“我们番阳从来都是如此。”黄同没吭声,但呼吸明显变得急促,显然无法接受。

“在大庾岭前被俘时,都没见黄左将你这么委屈。”唐蒙不失时机地嘲讽了一句。

好在两个人的其他厨序都差不多,无非是放些葱白、姜丝,再淋入一点稻米酒。一俟铜鬲里的水开,便把两条嘉鱼放入陶甑开蒸。

随着水声咕嘟,庖厨里陷入一种微妙的安静,只听得到滚水的声音。黄同不动声色地将左手大拇指按在右腕上,而唐蒙则偷偷瞄着窗外的光线角度。两个人用不同的方式,计量着时辰,因为这对蒸鱼来说至关重要。

水面上一只白鸟振翅飞过,迅速掠过船边。两个人几乎同时身形一动,齐声说差不多了。黄同快了一步,顾不得蒸汽烫,迫不及待地掀开盖子。

只见甑内两条嘉鱼并排躺在陶盘里,俱是通体白嫩,软玉横陈。一股蒸鱼特有的清香,缭绕在四周,令人食指大动。

唐蒙拿起一双竹筷,先伸向黄同那一条。他本以为鱼身没有刮鳞,口感必然欠佳,可谁知一入口,那鳞质变得微脆,与鱼肉相得益彰,味道意外地奇妙且带层次。唐蒙细琢磨了一下,大概是因为嘉鱼腹部自带膏脂,一蒸之下,油花层层渗出,等于先在甑里把鱼鳞煎熬一遍,自带风味。

那边黄同的惊讶,也不输于唐蒙。他的筷子一触到鱼身,鱼肉竟自溃散开来,只见肉色如白璧无瑕,看不到半点血丝或杂质,只在表面浮动着一层浅浅的油光。他夹起一块送入嘴里,几乎是迎齿而溃,立时散为浓浓鲜气,充盈于唇齿之内。他之前愤怒,是担心甘蔗的甜腻会破坏鱼鲜,没想到蔗浆蒸开之后,甜味几乎消失,反而有了提鲜的妙用。

两人把两条鱼都品尝了之后,不约而同地陷入沉默。良久唐蒙方开口道:“看来阁下不去鱼鳞,是‘因鱼制宜’,颇有道理啊……”

“我们南越盛产甘蔗,居然没人想到,这东西也可以烹鱼。”黄同也感慨道。

适才那点“血海深仇”,就此烟消云散。唐蒙看看盘中两条残缺的嘉鱼:“都动过筷子了,这样的菜端给两位贵人不太合适,还剩一条,另外烹过吧。”黄同立刻点头:“对,对,咱们再烹一条便是,不去鳞,铺上甘蔗……啊?你怎么知道?”

对方既然说“两位贵人”,自然是识破了吕嘉的身份。

唐蒙起身从水缸里捞出最后一条嘉鱼,笑嘻嘻道:“那老渔民的手背白白嫩嫩的,哪里是常年在江上风吹日晒的模样,身份必然不凡。你适才跟在他后头,嗓门都不敢放开,还不说明问题吗?”

“就这些?”

“原来我还不确定,现在一看你的反应,便确定了。”

黄同懊恼地抓了抓头,北人就喜欢用这种诈术,真是防不胜防。唐蒙笑嘻嘻道:“其实我不用诈,只看你烹饪便知。只有地位尊崇的大户人家,才会把鱼吃得这般精细。喂,你侍奉的这位,到底是哪家贵人?这么会吃。”

“吕嘉吕丞相。”黄同认输似的低声回答。

唐蒙“哦”了一声,对这个人名没什么印象,反正都是庄公子去应对。他把嘉鱼“啪”地甩在案板上:“时辰不早,尽快上灶吧。”

他正要侍弄,黄同伸手拦住,正色道:“适才大使烹鱼,是不是还浇了点稻米酒?”唐蒙一点头:“不错,这是用来驱腥的。”黄同道:“我们南越日常烹鱼,也用酒来驱腥。不过我家贵人别有一种驱腥之法,待我唤来,给大使品鉴一下。”

他对唐蒙的态度,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先前还只是公事陪同,如今却更像是迫不及待与同好分享心得。

唐蒙对此自然是乐于听从。黄同示意稍候,走出庖厨对随从道:“去把那个小酱仔喊来。”随从应声而出,过不多时,船外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子叫卖声:“卖酱咧,上好的肉酱鱼酱米酱芥末酱咧,吃完回家找阿姆咧。”

那声音清澈干脆,字字咬得清楚,一口气报出一长串名字连气都不喘,如一粒粒蚌珠落在铜鼎之上。

声音由远及近,过不多时,一个黄毛丫头来到了甲板上。这小姑娘看面相十六七岁,四肢瘦得似竹竿一样,皮肤黝黑,头上却插着一朵素白色的栀子花,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她背着一个半人高的大竹篓,整个人晃晃悠悠,感觉随时会掉下水似的。

小姑娘熟练地跳上甲板,把大竹篓卸下来打开。只见竹篓里面分成十几个小草袋,每个草袋里都塞着一个人头大小的陶罐。

黄同告诉唐蒙,在番禺码头,徜徉着很多卖东西的小商贩。卖胥余果的就叫果仔,卖鱼的叫鱼仔。这个小丫头专门卖各种荤素酱料,是番禺港最活跃的一个小酱仔。

“贵人想要什么酱?”小姑娘问。黄同朝篓子瞥了一眼:“你这里可还有枸酱?”小姑娘迟疑了一下:“还有一点,三文钱一贝。”

黄同道:“我们不是吃,是烹鱼要用。”

“那也要三文钱一贝。”

黄同“啧”了一声,这酱仔真是认死理,也不看看跟她讲话的是谁。他懒得计较,说那就三文吧。

小姑娘转身从最下面的草袋里掏出一个小罐子,罐体偏白。看得出,她对这个小罐颇为珍惜,外面还裹了一圈用麻草编的套子,怕它无意中摔碎。

黄同探头过去闻了闻味道,点点头,说“你取出来吧。”小姑娘从腰间取下一片贝壳,先在袖子上抹了抹,探入罐子一刮,递给唐蒙:“喏,试吃不要钱,但只能尝一口。”

只见这一片大白扇贝壳里面,多了一团黑乎乎的糊糊,像稀粥一样水津津的,质感黏稠。黄同说:“大使你先尝尝?”唐蒙伸出舌头在贝壳边缘舔了一口,眼神霎时一凝。

这……这是什么东西?

寻常的酱料,多是佐盐腌渍,口味都很重。但这个枸酱不咸不酸,入口微有清香。唐蒙咂了咂嘴,舌头敏锐地捕捉到回味中的一丝辣意。那辣意醇厚,冲劲十足,却如同一只白鹿跃过密林间隙,稍现即逝。

等到唐蒙回过神来,口腔里已满溢津液。他还想再尝一口,小姑娘却把贝壳收回去了,一脸警惕:“再尝,可要额外付钱。”唐蒙把唾液咽下去,开口问道:“这酱叫枸酱?怎么写?”小姑娘摇头:“我不识字。”

“可是用狗肉熬的酱?”

“不是不是。”

唐蒙也知道不是,那酱里一点肉腥味都没有,又问:“那么可是用枸杞熬出来的?”小姑娘摇头:“也不是,不是。”却不肯往下说了。

唐蒙想了半天,也想不出第三种“苟”字发音的食材。黄同在旁边咳了一声:“怕主家等得心急,先把鱼烹上吧。”唐蒙道:“黄左将,这枸酱味道虽说相对清淡,但放到鱼里,多少还是会喧宾夺主吧?”

“我不是用这酱本身,而是用它的汁水。”黄同解释了一句,从怀里掏出三枚秦半两,扔给小姑娘。小姑娘认真把铜钱收入囊中,然后用贝壳盛出满满一壳枸酱,再用另一片贝壳盖住,递给黄同。

黄同捧着贝壳来到陶甑旁,用力一挤,便有黏稠的汁水沿着缝隙滴下来,淋在鱼身上。唐蒙伸出指头接过几滴,放在唇角品尝了一番,顿时恍然大悟。

刚才那股难以捉摸的辣味,在汁水里更加明显。唐蒙仔细分辨了一下,这其实就是酒味,但口感比稷酒和稻酒更清爽,用来给鱼去腥,可谓极为得适宜。

黄同得意道:“这番禺城里除了吕府,也只有她家才有这种酱。可巧就在近前,让大使见识一下南越烹鱼的妙处。”

说完黄同把酱汁淋到鱼身上,把贝壳还给小姑娘,直接上甑开蒸。

小姑娘细致地把贝壳上的枸酱刮回罐子里,收拾东西正要走,却被唐蒙拦住。

“这位姑娘,你这竹篓里还有些什么酱?”唐蒙问。

“哦,那可多了。这里有兔醢、雁醢、鱼露、卵酱、芥酱……便宜的也有麸酱和舂粉做的米酱,这要看你吃什么东西了。吃炖鸡,得配肉酱;吃肉脯的话得配蚁酱;如果是鱼脍的话,生食自然是芥酱最好。”

别看小姑娘耿直不太会讲话,一说起酱料来却如数家珍,一听就是惯熟的生意。唐蒙听得有这么多种酱,真是百爪挠心,复问道:“那……这种枸酱可还有吗?”小姑娘摇头说:“如今只剩一点点罐底,一贝壳都刮不满。你还想要多的,只能等下个月再说。”

黄同在一旁沉下脸:“这是北边来的汉使,吃点酱是看得起你,一个小酱仔莫耍狐狸心思。”然后转头对唐蒙道:“这些土人不知礼数,还请大使见谅。”唐蒙这才注意到,小姑娘是个岭南土著,怪不得黄同的态度不太客气。

小姑娘一听问话的胖子居然是个北人,脸色微变。她赶紧移开视线,把竹篓一背,硬邦邦道:“没货就是没货。”转身欲走。

黄同面子有些挂不住,大喝一声:“我们还没问完话,你去哪里!”伸手一抓那竹篓,不许她离开。哪知小姑娘是个倔脾气,像耕田的牛一样低下头,硬是朝船边挪去。

黄同没想到她这么倔强,不由多施加了几成力气。两个人互相这么一拉拽,竹篓上的藤绳登时绷不住,一下子断裂开来。整个篓子连同小姑娘瘦弱的身躯一起跌倒在甲板边缘。篓盖大开,那些盛着酱料的陶罐纷纷滚出来。

小姑娘似乎很怕高,一到船边就吓得大叫。唐蒙赶紧想要去搀她,却不防左脚踩在那个装枸酱的小白罐上,整个人登时失去平衡,一个倒仰朝舷外翻去,“扑通”一声掉到珠水之中。

水花高高溅起,恰好洒在刚刚从船舱里走出来的吕嘉和庄助身上。 QX6HcAE9SWi8I6zm2OC1RUsmnopwrzPbp4nWEZQX7UVNTzAHhfOY+llTBOVMnIA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