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一个王朝崩溃的真相

殷墟里的小型墓葬,绝大多数属于商代平民,作为人口最多的一个阶层,他们的健康水平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整个王朝的社会发展情况。专家对小墓里的尸骸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亡者曾患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医学上称其为多孔性骨肥厚。这种头骨损伤是缺铁性贫血造成的,表现为头骨的前部、顶部、后部和两侧都有很多的孔洞。那么,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有多高呢?

专家提取了38名男性样本,其中患病的有37个,患病率超过了97%;而在30名女性样本中,患病的有24个,患病比例为80%;总体患病率接近90%。专家还在这些遗骸上找到了另一个更直观的证据:普遍存在牙釉质发育不全的现象,比例接近80%。造成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就是营养不良。这说明,整个商王朝的食物供应长期处于匮乏状态,营养不良的现象普遍存在。

商代定都于殷之后,曾经有一段时期气候非常温暖湿润,那个时候,中原大地还是一片亚热带雨林,久已绝迹于河南的犀牛和大象,当年却在殷商王朝的疆域里四处驰骋,甚至和当时的商代民众密切相处。

商代虽已开始农业生产,但农业技术水平低下,且高产作物还没有被引进中国,因此靠天吃饭成为常态。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农作物往往有更好的收成,王国会有更多的粮食储备,也能养活更多的人口、劳动力和更大规模的军队。因此,殷商王朝在中后期四处征战、迅猛扩张,两轮战车四处驰骋,一批又一批俘虏被抓回都城斩首祭神,整个王朝信心满满,坚信祖先和鬼神会永远保佑自己。

然而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中原地区遭遇了漫长的干旱和严寒。从甲骨文的记载来看,“烄”字频繁出现在商朝后期的一些卜辞里。甲骨文“烄”的外形是一个人被放在火上炙烤,含义是“焚人”,即用活人来献祭求雨。它的记录越来越多,说明商代后期的气候已经严重干旱,焦虑的统治者不断将人烧死献祭,以求降雨。

图14 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动植物遗存,这些动植物曾是商朝居民食物的主要来源

图16 位于今河南淇县的古朝歌遗址,殷商王朝最终在这里戛然而止

从那时开始,商代因粮食减产造成的食物匮乏已成为一种常态,这导致了整个王国的民心涣散和军队后勤的崩溃。同时,被饥饿逼入绝境的各方国、诸侯也铤而走险,试图挑战商王权威,饥民的起义也此起彼伏,军队开始四处镇压。

就在商代统治者为应付内忧外患而焦头烂额之际,居住在陕西周原一带的周部落认为时机已到。在武王姬发的带领下,周部落联合早就对殷商不满的各路诸侯,讨伐商军而决战于牧野。由于商军的主力部队正在今山东、安徽、江苏一带同东夷部落激战,无法回援,因此纣王不得不将奴隶武装起来,仓促地投入战场。

然而,纣王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他忘了自己是如何对待那些奴隶的了,他忘了那些奴隶被斩首和肢解之前绝望的哭喊,忘了他们的血肉之躯是如何被献祭给鬼神的。在联军大军压境之际,这些长期被践踏和侮辱、被肆意剥夺生命和自由,而后又被当作炮灰的奴隶,整齐划一地临阵倒戈,刹那间让殷商王朝灰飞烟灭。绝望之下的纣王站在他所修建的宫苑建筑鹿台(位于今河南淇县)上,将自己焚于熊熊烈火之中,成为商王朝覆灭之前的最后一个祭品。

从考古证据上看,气候和环境的巨变导致资源匮乏,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使殷商灭亡。但是,商王朝野蛮血腥的杀戮,以及越来越不得人心的奴隶制度、人祭制度才是其覆灭的根本原因。它被更先进、更文明的王朝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殷商覆灭后,周人建立了新政权,之前那些血腥的恐怖回忆已和殷商一起被彻底埋葬。从周代开始,中国人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逐渐摆脱了对天地鬼神不计代价的疯狂崇拜,转而用道德和礼制来约束和引导社会。此后3000年,中国社会中的世俗力量一直牢牢占据着主宰地位,这一点,我们应该感到庆幸。 pqGVKE2ncMgyxOBrWRxyYGVVtfxCFtTqTQqAbIUlhHgtiuS4nIFJUabkf5F+2gH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