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被打死的马车夫和被活埋的管理员

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博物馆,建立在一片36平方千米的遗迹之上,遗迹中则埋有几万具遗骨,这就是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在这里,到处可见数量庞大的人殉和人祭痕迹。

在商代,人殉和人祭并不是一个概念。人殉用于为贵族殉葬,殉葬者就埋在死者身边,可以是他生前的妻妾、亲近的随从和信任的侍卫,当然也包括大批的奴仆。这些人都是死者在另一个世界的“人力资源”,因此保留完整的尸身非常重要,逼迫他们自缢和服毒是最普遍的处死方式。商王把都城迁到殷之后,至少有万人被残酷处决。仅1976年,殷墟就挖出了近200个殉葬坑,殉葬者的数量达到几万之多。

图5 遍布殷墟各个角落的祭祀坑和殉葬坑

图6 殷墟宫殿区大门前殉葬的持戈士兵遗骸

图7 殉葬的王宫卫士遗骸,其身前置有长盾

在殷墟宫殿遗址的大门旁有许多小型的穴坑,里面都是殉葬的士兵。只见他们手持长戈,凛然跪坐,死前还保持着战备的姿势。

在紧挨着宫殿柱础 的一个穴坑里,也有一名王宫卫士的遗骸,不同的是,他面前多了一块盾牌。这名士兵的上半身笔直挺立,一副警戒的样子,嘴巴张得很大,看上去表情十分惊恐。经检查发现,他生前是被捆绑固定在立柱上,摆好姿势后,被活埋致死。其实这些小型的穴坑并非殉葬坑,而是宫殿地基中的柱础,商代统治者就是用这些士兵的尸骸来守卫王城、夯实地基的。

即使在车马坑中也有真人陪葬。目前殷墟已经发掘的车马坑有40多个。单单在一座小车马坑内,就埋葬了4部马车,每辆马车前的两匹驾马已变成累累白骨。而在每辆车后,都横躺着一具车夫的遗骸。车上有弓有箭、有刀有戈,数量还不少。看来贵族的车夫还兼具警卫的功能。

像这种有车夫殉葬的车马坑还有很多。当时奴隶的价值还没有马高,一匹拉车的马可以换两个奴隶。专家在一具马车夫的尸骸上发现多处骨折的痕迹,这说明他是在殉葬前被活活打死的。专家在一驾马车上还发现了一名男童的遗骸,这是为贵族殉葬的“车童”,展现出商代统治者的极度残忍。

殷墟里出现一支“车马队”并不算稀奇。在王陵区1001号大墓里,殉葬着墓主人生前的一支田猎队,拥有18匹骏马和至少68名“猎手”。殉葬的田猎队队长也是贵族出身,因此还专门为他配备了2名殉葬者。

1999年,殷墟出土了一座中等级贵族的墓葬,里面有6个人和1条狗。在当时,狗的繁殖率不高,需要通过猎捕和驯化野犬来填充不足,而奴隶的来源广泛,如战俘、罪犯、奴隶的子女、掳夺来的平民,甚至贵族的债户。在奴隶主看来,狗比奴隶更稀缺,所以奴隶的价值还不如一条狗。因此每次殉葬的时候,动物的数量都远远小于奴隶。

图8 殷墟的车马坑里车夫的遗骸

图9 只有商代贵族的墓葬才能拥有车马坑

在殷墟中,不但殉葬者数量众多,殉葬的姿势也有很多变化。比如有两具骸骨姿势统一地跪着,被称为箕跪殉。说是跪,其实是把双腿分开,两脚尖相对,臀部坐在自己的双腿上。正常情况下,这样的姿势会使人的骨骼折断或关节脱臼,在人活着的时候很难做到,必然是殉葬者被杀后,尸身被强行掰出的造型。

殷墟里的殉葬者无处不在,即使在埋藏甲骨的窖穴中也有活人殉葬。但殉葬的不是别人,正是一名管理甲骨文的基层官吏。商王把他活埋进3米深的地下,让他到“另一个世界”去继续管理这些有关商王朝重大事件的历史档案。

说完人殉,再说人祭。人祭是用活人来祭祀祖先和鬼神的仪式。

图10 被埋在甲骨文窖穴中的基层官吏遗骸

自1928年殷墟发掘以来,共挖出2500多座祭祀坑,有数以万计的活人被当作祭品惨遭杀戮。仅在北组宗庙祭祀坑,就发现了201具尸骸。殉葬者最多的是王室宗庙祭祀坑,有近600人殉葬,连一两岁的婴儿也未能幸免。他们中绝大多数是人牲,都是在祭祀仪式上被当场斩首和肢解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商王朝非常重视对先王举行频繁而隆重的祭祀,但是在重视程度上区别很大。他们对直系先王的祭祀非常隆重丰厚,尤其是先父、先妣、先祖等;但对旁系的先王,在仪式和祭祀品上就简略得多了。商王每年要拿出100天专门用来祭祀。当然,不是很重要的祭祀他不必亲自参加,派一名身份显赫的王族成员做代表就行了。

殷墟还出土了一批用来陪葬的奇怪人偶,人偶的双手都戴着枷锁。刚开始,考古专家们还觉得奇怪:戴着枷锁的奴隶如何到另一个世界为他们服务呢?其实,人偶代表的是战俘或刑徒——不像殉葬的奴仆要在“另一个世界”照顾主人的饮食起居——它们是永远的囚犯、十恶不赦的罪人,即使随墓主到了另一个世界也不会得到宽恕,会在那里被敬献给祖先做“人牲”。

既然战俘是人牲的主要来源,那这么大量的战俘是从哪里得来的呢?专家对殷墟祭祀坑内出土的头骨和牙齿进行锶同位素鉴定,结果显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商王朝的邻居古羌人,是今天羌族人的祖先。他们本来生活在陕西、河南地区,而后被强大的殷商军队赶到西北。

这个检测结果具有普遍性。在发现后母戊鼎(曾称为司母戊大方鼎、司母戊鼎)的大墓墓道里,整齐地排放着22个人的头骨,至今保存完好。统一的面部朝向,让人感觉它们似乎在守望着什么。经牙齿的锶同位素检测发现,他们也是古羌人。而对2000片甲骨文的统计显示,在殷墟14000名人牲中,有8000人是古羌人,他们是人牲的“主力”。

2017年,在殷墟遗址东北部的豫北纱厂出土了大司空158号祭祀坑,坑里有两具遗骸,均为跪姿,头顶上各扣着一个陶甑,这种葬式在殷墟考古史上还是首例。甑是古代的炊具,但在这里肯定不是用来蒸煮人头的,而是用作一种祭祀方法和惩罚手段的工具。

图11 位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的祭祀坑

图12 1976年出土的殷墟兽祭坑,里面甚至有猴、狐和河狸的遗骸

图13 被摆放在大墓墓道里的22个人头骨

在一个椭圆形的古代垃圾坑里,考古队员发现了16具姿势不一的人骨。这里既有成年人,也有未成年人;有尸骸完整的,也有无头的,还有一具仅剩盆骨以下半个身体的。更有一些人被残忍地肢解,然后被堆积叠压在灰坑的一旁。他们都没有挣扎的迹象,应是被集中处死后进行人祭。

一个王朝的兴亡,总伴随着人类的血泪史。但文明终究战胜野蛮,历史的车轮必然滚滚向前。而殷墟中的血泪呐喊,只会给人类以警醒,指引未来的路该如何前行。 0Ti/n3u5zYbR5SAjdS2PRQY8ZVRd+1MwyUnyVwyzbxcm4uu07rpR9p/fE4K5IHg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