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9.星空里的时间密码

牧野之战最令人质疑的地方在于交战双方的兵力。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誓已,诸侯兵会者四千乘,陈师牧野。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如此算来,双方参战人数达到了74万。而据甲骨文和史料推算,商朝全国的总人口也不超过800万。以商代的生产力和人口,仅朝歌一城,恐怕连70万人口都没有,更别说70万奴隶了。

据甲骨文记载,商朝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发生在商朝军事最强盛的武丁时期,规模最大的军队也不过1万人。而且,能在一天内动员并武装70万奴隶,似乎是天方夜谭。即使在现代,以几千万、上亿的人口基数,要动员70万预备役参战,加上发放武器、集结整编、基本训练,也不太可能在一天内完成,何况是在3000多年前河南的一座城池中呢?这让人难以置信。

这个数字太过夸张,所以一些研究商周文化的学者认为,历史上根本没有牧野之战,这是周代贵族为了提升政权的合法性而编的故事。然而,1967年出土的一件青铜簋,为司马迁《史记》的可信度做了保证。

这件青铜簋出土于西安市临潼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武王灭商后,有一名叫利的官员得到周武王赏赐的青铜,于是铸造了这件铜簋作为永世的纪念,故名利簋。簋本是古代盛放食物的盛具,后来也作为重要的礼器,在祭祀或宴请的时候配合鼎使用:鼎用来装肉,而簋主要用来盛放主食、蔬菜或水果。

青铜利簋目前存放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其内壁刻有33个字的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铭文的内容和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完全一致,这就无可争议地证明了牧野之战确实发生过。利簋见证了延绵500多年的殷商王朝的覆灭,也见证了周王朝800年江山的开辟,因此又被称为“武王征商簋”。

图47 1976年出土于西安临潼区的西周利簋

虽然铭文中并没有记载牧野之战的具体参战人数,但却驳斥了一些人提出的“牧野之战是编造”的观点。利簋内壁上的铭文显示:“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意为在甲子日的清晨,武王率军伐纣。在这八个字的后面有两个字十分关键,因为打开牧野之战时间的密码就隐匿其中。其中一个字的外形很特别:它长有一个大脑袋,上有两耳,下面伸开四条腿,看上去就像一只加菲猫。但这个字不是“猫”,而是“鼎”,意为“正当中、正值最高”,如“鼎盛”就是正处兴盛之意。

在这个“鼎”字之前是一个“岁”字,“岁”在古代指木星。木星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大概是12地球年,与地支相符,它走一圈后就又到一个人的本命年了,因此古人称它为岁星。岁鼎就是木星运行到天空的正中央,即天球上的最高位置。因此利簋上这段铭文的意思就是:“在武王伐商的清晨,木星运行到天空的最高位置。”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线索,因为天体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如果使用数学模型去回溯,就能推算出岁鼎这一天文现象出现的具体时间。

图48 利簋上的铭文中暗藏着牧野之战的时间密码

考古专家先用碳-14测年法对西周早期的一个遗址做了定年,把商、周交会的时间大体框定在公元前1050年到公元前1010年之间,随后天文学家再对这40年内的天象进行了回溯和分析,考古专家再综合利簋铭文里的线索及相传为左丘明所著的《国语》对此历史事件星宿位置的记载,把牧野之战指向了一个时间点: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这天清晨,东征讨伐商王的周军在灰暗无垠的苍穹之中,看到了木星正当中天的景象。想不到中国上古时期一次灭国之战的时间线索,竟然隐藏在星海之中,被我们的祖先铭刻在一件青铜器上。 H8Q8CUJneMQ1ePcsu+yHfZib6lghi53td3Rg1VTf8RRuNeR3vUVRLa0MbrJpAe0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