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少说“我”,多说“我们”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字用得最多,那就是“我”这个字。但“我”并没有很深刻的自我认识含义,认识一个人应该是从他的专属名字开始的。正如松下所说,一个人对自己需要有充分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一种自觉。首先要明确地认识这个名字,并将它置于一定的团体概念之下。

例如,所有的人都有一个自己专属的名字。假使你是山本三郎,你就要确知自己是“山本三郎”,更重要的是:“我是日本的山本三郎。”这是第一步。

而当一个人进入公司之后,要有更进一步的新认识,即“日本某公司职员某某”。这是第二步,因为他把自己限定于范围更小的团队意识中了。

第三步是通过对企业理念的学习和团队精神的理解,在自我心中培养和产生与公司共存亡的信念。这样,这个人存在的价值就会变得非常大,同时也能感化周围的人。团队精神和执行力也因此加强了。然而每个公司都缺乏这样的人。不过,大多数的成功者都是从这种人物中诞生的。

松下认为,一个人成功非常容易,因为他可以借助团队的力量和精神。可是很多人却不能成功,这是因为他们舍弃了团队共同努力这条康庄大道,最后踏上了自我奋斗这条小路。放弃大路走小道,结果不是掉在泥沟里,就是因为路途崎岖而行程缓慢。

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由于不断地分化而变得深入,由于不断地综合而变得全面。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明确地看到了这一点。他指出:“当学问划分愈来愈仔细时,一些衔接的学问便渐渐重要起来。所以需要将细分的学问加以统合,也可说是调和的学问相对增加。现今的日本正是这种情况。若以医学而言,有人学牙科,有人学耳鼻喉科,有人学眼科,各有专精。这种情形并非不好,可是人们还需要耳与眼的调和;若缺乏这种学问,还是很不方便。”

在一个团队中,有不同能力的人很多,他们都专注于自己的技术或能力,那么如何让他们相互配合,产生强大的效力,使团队更具凝聚力呢?从这一角度出发,松下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学问,即“调和学”。

举一个简单例子,如果在企业里忽略了经营者与工会之间的联系,则经营无法成立。只有让它们之间产生联系,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企业。如果男人与女人只强调各自的特征,而不考虑加以“调和”,说不定最后会演变成男人与女人的战争。

松下认为,调和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但它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向前发展,问题在于如何“调和”。团体中的每个人都有调和的意志,只是不知调和的方法。这就要靠训练、靠研究、靠教育。

比如,一个企业有两万名员工,但如果不懂得“调和”,那么这两万名员工就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力量,创造不出什么业绩。如果一味地放任不管,这两万人就成了乌合之众、一盘散沙。所以企业家在提高每个员工执行力的同时,也必须考虑这两万人的团体合作。如果企业有两万人,可以分成若干个团体,然后联合成一个大团体。这样,就会使大家形成一股凝聚力,产生一种责任感。同时也要保持谨慎,避免这个团体产生负面作用。

如果人类的思想趋于相同,事情就好办了。实际上,人的思想非常复杂且怪异,如果让每个人的思想随时导向相同的地方,问题就更为棘手。即使在企业的管理层中,大家的思考方式也不同。因此,即使想集合每个人的力量,也绝非易事。实现这种“调和”,是一个企业中最重要的事。

团队的力量,是由团队中所有人共同创造的,只有调和好团队中每个人的思想,使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才能发挥巨大的力量,产生无限的潜力。为此,管理者在团队沟通中要少说“我”,多说“我们”。

“我们”与“我”的区别,就是范围扩大了。管理者和员工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把范围扩大后,员工会感觉自己也是企业的主人,从而提高工作的主动性,执行力也会大大增强。 eGh1kpS0ZWF/h7ldvFrXBEG/QRIs+wQnXLD4yVznaUX35tE8sBa6MECVC/wNsKF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