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句话可以说得人笑,也能说得人跳。”别人骂你一句,你回骂他一句,这就是吵架;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赞美,这就是社交。怎么才能在社交中和每个人都聊得来?只要你懂得不论在交谈还是拒绝时,都能让别人感受到你将他放在了心上。
一个高边界感、懂说话的人,在话说出口之前的思考角度与常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两个字:“你”“我”。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不懂说话的人,在与别人聊天时,都是从“我”的角度出发的。
当你在一件事情上和他人产生不同的意见,别人阐述完观点之后,你若是嗤之以鼻,大肆宣讲自己的观点,只会让对方难以接受,即使你的观点要比他的全面。双方都是从“我”的角度出发,难免会让对方认为你的看法带有批判色彩,难以心悦诚服。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说一些“好话”就可以有效地避开这一点,你大可不必马上展示自己观点,让气氛针锋相对,火药味十足。简单赞美一下对方的观点,表示自己是站在认可的角度上发表评论的,然后给予一些建议,对方肯定会欣然接受。如果你的建议足够突出,即使你不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方也会主动开口询问。这时,你再完整地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不会让对方反感,还心生敬意。
其实,懂得把别人放在心上与换位思考很接近,同样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看问题,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用心,在乎他的感受,就像两个灵魂在一起碰撞。如果能够把对方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哪怕这个时间只维持了一顿饭的时间,也会让对方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更容易敞开心扉,袒露自己内心的真实心意。
很多时候,拒绝是一个社交上的杀手,它带有强大的否定意味。但是,破坏气氛的往往并不是对方心中早有准备的否定,而是宣布否定时的态度和说话方式。高边界感的人在拒绝时会先用尊重的态度进行铺垫,给足对方面子,让之后的拒绝更容易让人接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拒绝的时候,态度要明确坚定,不要模棱两可,让对方对你产生期待。在拒绝的时候也要给对方一个合理的借口,让这次的拒绝变得理由充分而不是随随便便地敷衍。
因为每个人的出身、教育背景、成长环境不同,所以很多人看待同一件事总会有分歧。但是人心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被体谅。
如果我们能够懂得把别人放在心上,真正地在意对方,理解对方,即使沟通技巧不是那么娴熟,也完全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切都是态度使然,即使对方在滔滔不绝地抱怨,也要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这样作为一个倾听者,依旧能够让人觉得自己备受重视。
倾听也是将别人放在心上的一个方式。倾听别人讲话看似一件小事,但是通过这件小事,也能看出来一个人是否有心。卡耐基说:“对和你谈话的那个人来说,他的需要和他自己的事情永远比你的事情要重要得多。”当人不顺心、想不开、悲伤痛苦的时候,如果我们认真倾听他们的肺腑之言,这样就能减轻他们的痛苦,使其得到慰藉。同时,你也会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感激,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友谊,加深感情。
我们要学会善于利用自己的耳朵,做一个懂得倾听的人,这样,对方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从而对我们产生好感,愿意和我们友好相处;相反,如果当别人说话的时候,你并不用心,甚至打断别人,那对方就会失去跟你交流的兴趣。
无论是好话还是好借口都是真正将别人放在心上,只要你足够用心,给予他人足够的重视,你就和谁都能聊得来。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我们不论和什么人说话,都不要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全都说出来。这不是世故圆滑的表现,而是自我保护的处世之道。只有“逢人只说三分话”,才能让自己留有余地,进退自如。
有句话叫“交浅不可言深,绝交不出恶语”,说话一定要谨慎,不能口无遮拦。为什么不能把真话全部说出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为了自身的安全,并不是故意对别人设下一道高墙,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是对自己以及和自己相关的人负责。“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就是这般道理。
历史上很多人物都是因为缺少城府,说话随意,才会被人算计,最终走向失败。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项羽在攻入函谷关后,刘邦的部下曹无伤派人给项羽送来了重要的情报:“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任秦王子婴为相,秦宫中的奇珍异宝全都已经被他占有了。”
项羽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准备攻打刘邦。当时,项羽手下有四十万军队,而刘邦手下只有十万军队。此时项羽要灭掉刘邦,简直易如反掌。只可惜,项羽素来优柔寡断,接受了叔叔项伯的谏言,放弃攻打刘邦。不久之后,刘邦率领一百多人来到项羽所在的鸿门,向项羽赔罪,史称“鸿门宴”。能说会道的刘邦说了一番称赞的话,将项羽夸上了天。
项羽心中十分愉悦,完全忘记了眼前这个刘邦是自己争夺天下最大的对手。当刘邦说肯定是背后有人在挑拨双方的关系,项羽想都没想就把曹无伤送密信的事说了出来。最后,刘邦毫发无伤地回到营中后,第一件事就是诛杀了叛徒曹无伤。
曹无伤本可以成为隐藏在刘邦身边的一枚棋子,项羽如果能够好好利用,在关键时候,曹无伤可以发挥扭转乾坤的作用。只可惜,项羽毫无心机的一番话,彻底送了曹无伤的命。
在生活中,无论在人际交往还是工作中,“逢人只说三分话”,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正如《菜根谭》中所说:“遇到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意思就是说,当我们遇到那种脸色表情阴沉不说话的人,暂时不要着急和他交流;遇到高傲自大愤愤不平的人,一定要谨慎自己的言行。切不可大大咧咧,任何事情都往外说,小心祸从口出。
逢人只说三分话,尤其是关于共同拥有秘密的情况,不然只会陷入不利于自己的境地,从而让自己的形象崩塌。即便是家里人,也不要全盘托出。
但是,所谓的“逢人只说三分话”,并不是让你紧闭心扉,将所有的事情都锁在心中,成为一个心机阴沉的人,而是让你像高边界感的人一样,在人际交往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不要天真地认为交换心事才能促进感情,世上哪有那么多将心比心,你一味地付出只不过是在一点点地将自己的退路全部封死罢了。
孔子曰:“不得其人言,谓之失言。”如果对方是一个不相知的人,那你畅所欲言,就代表失言开始了。首先,只图一时痛快而不在乎别人感受的人是不会受欢迎的,一味地掏心掏肺,最后惹上麻烦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其次,为人坦率不是说话不留余地,说话太多往往会祸从口出。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才能让自己进退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