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放弃孩子的家长

拉鲁(2010)指出了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所遵循的“成就自然成长”的方式。父母不会给孩子安排各种补习班、文体兴趣班,孩子对自身的业余活动拥有更多的控制权;父母倾向于向孩子下达指令而不会去解释,孩子要做的只是服从父母的权威而不能反抗;在面对学校和老师这些专业权威时父母会极度惧怕,无能为力等。“成就自然成长”的养育模式广泛存在于西海固地区的农村家庭,孩子仍有“快乐”童年,父母无时间、无能力管教孩子,在实际行动和最终结果方面都确实表现出对孩子的遗弃。

一、教养孩子中的放弃

(一)经济理性:忙于生计,无时间管教孩子

中国的农民是最具理性的,能够对自己的日常生活精打细算,柴米油盐酱醋茶,酸甜苦辣咸涩香。我们在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中便可对黄土高原农民“把光阴过好”的美好愿望有深刻的体会;旧寨学校的家长同样如此,忙于生计,四处奔波。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逐渐推广的今天,农活对家长们来说已不需要占据太多时间和精力;而且“靠天吃饭”、严重缺水的环境也使得家长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片黄土地上,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农民一样,旧寨学校的家长们也成为了我国农民工中的一员,不论男女:

我一直在红旗市里打工,才回来20天,他爸爸也在红旗市里打工,干工地上的建筑活,泥瓦工,自己做活,就是今天做了活就有钱,没做活就没钱。我们这边打工的多着呢,不打工靠天就没办法生活了嘛,所以在他小的时候我就出去打工了。(FT-P-20180414-陶小金母亲)

出于现实生活的考量,旧寨学校的家长们白天不是在地里干农活,就是在外面打工。长年累月的在外奔波致使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没有精力关注老家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的家长虽然就近在红旗市里打工,每天倒也都能回来 ,但是回到家已是晚上七、八点钟,加上一天苦力活后疲惫不堪的身躯,家长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教孩子的学习:

我们两个在红旗市里打工,平时也没时间管他,每天回来也晚,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到家里,累着嘛,干了一天活,吃口饭就睡下了,不怎么跟他交流,学习怎么样、好不好,也不怎么问的,学习关键还是靠他自己的嘛。(FT-P-20180407-张强母亲)

旧寨学校的家长也都是经济理性者,在生计面前疲于奔命,孩子的学业表现和学业成就无法成为家长关注的重点。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监管的缺位,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孩子。

(二)有心无力:学习自决,无能力管教孩子

并非每个家庭父母双方都是如此的忙于生计,旧寨学校的家长之所以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或者说是没有如此操心,更多是由于自身文化素质、思想观念所限,“我们做不来‘做不来’,不会教,叫我管没法管,关键是要靠孩子自己”(FT-P-20180407-张强母亲)。但是诚如刘宝德老师在访谈中所指出的,家长群体其实是把对孩子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任务也一起抛弃了:

作为农村家长,现在都是我们不会教,我说教书不用你教,教育你的孩子成人就行了。只要你孩子学习习惯养成了,教书我们教,但父母也不懂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一二三年级,孩子写字,父母问孩子字写会了没,孩子说我会了,父母也就不管了。现在到了初中写作业,回去问孩子作业写完没,孩子说写完了,就以为他真的写完了。(FT-T-20180409-刘宝德)

因为对孩子的学业无法辅导,同时舍弃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致使孩子在学校场域的学习出现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此看来,旧寨学校的家长也并非是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只不过是一种松散的监管,只停留在口头上;自身是一种次要责任的看法,学习关键靠孩子自己。也正是这样一种有心无力,造成孩子因缺乏家长监督而逐渐放弃学习、放弃自己,家长的这种行为实质上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放弃。

(三)养育不当:溺爱孩子,人生教育缺乏

计划生育国策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家庭孩子数量的减少,从以前“是根草”到如今“是个宝”,家长溺爱孩子,孩子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至于其他的家务、农活等,那是“碰不得”“不让干”;但也正是这些必要的人生体验的缺乏,致使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缺乏诸如他们父母所具有的生存危机,在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中迎接他们的未来。不仅如此,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还表现在对孩子的要求都全力满足,尽可能去实现孩子的所有愿望,而不去细思孩子这样一种要求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他的学习和成长:

电脑是去年他爸才给买下的,当时他说要查资料,他爸爸就给买了。现在每次回来就玩电脑、打游戏。(FT-P-20180414-陶小金母亲)

除了不让孩子吃苦,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外,旧寨学校的家长似乎都在替孩子的未来做打算,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尽量铺平道路。但对孩子未来的过度干预,也致使其出现对父母严重的“福利依赖”

相比于前文所述家长对孩子的“无教”,家长因自身对孩子的溺爱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不让干农活、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等行为,更是造成了孩子的人生体验缺乏,导致孩子的严重“福利依赖”,实则是一种“误教”。但家长群体似乎意识不到,自己“为了孩子着想”,其实是限制了孩子抗逆力等潜能的培养和发挥,不利于孩子今后的个人成长,这样一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实则也是造成了对孩子的放弃,只不过这种放弃需要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来考量。

(四)学习无用:低学业成就,无心投资教育

目前农村地区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普遍都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不断投入看不到产出的希望,所以就慢慢失去了继续投入的热情和信心。此外,当家长看到“旧寨学校每年考上高中的就那么几个,上不了高中嘛”(FT-P-20180415-金强母亲)以及“庄里好几个去上技校的都回来了”(FT-P-20180407-张勇父亲),更加坚定了家长对“学习无用”“教育无益”的深信不疑。

“学习无用”的思想观念同样受到孩子自身低学业成就的影响。家长说到底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部分可能还存有完成自己未竟事业的心愿,也曾听闻过“知识改变命运”等话语,只不过在不断看到自己孩子的低学业成就之后,这样一种内心美好的期盼也就逐渐破灭,失去了继续投资孩子教育的信心和动力:

他在旧寨学校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也有想过去给他报个补习班,然后看他期末只考了那么点分数也就没心情了,补习的话他也上不去,补了他也跟不住。(FT-P-20180407-张勇父亲)

所以不管是家长受到的外界关于“学习无用”的刺激,还是亲自体会到的自己孩子低学业成就带来的希望破灭,家长都真实看到了教育的“无用”。在这样一种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家长必然不会对孩子的学习抱有太大希望,也就表现出逐渐放弃孩子的学习。

二、消极配合学校时的放弃

(一)低频率甚至不沟通

教育孩子是教师和家长双方共同的责任,孩子虽然主要在学校场域接受教育,但同时需要家长的配合。但旧寨学校的家长“平时基本不给老师打电话”(FT-P-20180414-陶小金母亲),更不用说是直接去学校询问教师有关孩子在学校的学业表现等。家长们惧怕学校、教师等专业权威,不敢和教师接触。旧寨学校的家长跟学校教师低频率的联系甚至是从不联系实则是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权拱手相让,当然这样一种拱手相让可能是家长主动的选择,一方面迫于“无力”,自身的低文化水平使他们“教不来”;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无心”,是“教不来”后的“不想管”,是一种惰性的体现。也正是在和学校教师低频率的沟通甚至不接触中,在这样一种对学校消极的配合中,家长逐渐完成了对孩子的放弃。

(二)迟到或缺席的家长会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方式,但目前我国中小学校的家长会普遍存在着内容单一,参与主体错位,形式呆板,召开次数偏少,会后缺少总结和落实等问题(李小红、刘嫄嫄,2011),家长会变成了学校教师的“告状会”“新闻发布会”“培训会”,成为了学生家长的“包袱”(吕晓娟、江荣国,2006)。笔者调研期间正好赶上旧寨学校在第一次月考后的家长会,观察此次家长会后发现,“家长会成为了学校教师对家长的教育培训会,家长会发言人全程都是以一种训斥、教导、威吓的语气在进行,而家长群体也表现出不耐烦、消极参与,‘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TYBJ20180413)

除在学校食堂统一召开的全校家长会,紧接着家长们回到各自教室,听由孩子班主任的继续训导。“范围缩小、环境变得相对熟悉后,家长们的表现则更加随意,王佳琪、张强、何思琪的母亲都随意进出教室接听电话。一部分家长只选择参加班级家长会,但时间拿捏不准,或是故意姗姗来迟,沈玲的父亲迟来近25分钟,张自立的母亲迟来近30分钟。在熬过这一个小时的时间后,家长都迫不及待要离开学校,不用说在会后单独跟班主任沟通交流自己孩子的情况,表现出一种对专业权威的惧怕。”(TYBJ20180413)

家长会对家长来说是一种任务,更是一种负担,不仅是自己消极参与其中,一旦出现其他家长公然发表意见时,家长还会“怼”回去,表现出一种愤怒:“在刘老师提及家长要少给孩子钱,不让买零食时,王钱伟的父亲声音很大的在回复……潘荣耀的父亲说你咋那么能,你能你上去讲去!”(TYBJ20180413)因为一旦有家长发言,“那些家长就会认为发言的那个人在找事情,巴不得早点结束。还不想来,多的都不来,有些都是哥哥姐姐代来,就说怎么还不结束。”(FT-P-20180406-王艳母亲)

作为家校沟通重要途径的家长会,旧寨学校的家长消极参与,丧失了与学校、教师沟通的良好机会,这样一种在家长会的缺席或迟到或“熬时间”,必然不可能真正发挥家长会应有的作用。在消极对待家长会的同时,实则是家长群体对自己孩子学习的漠不关心和放弃。

(三)动辄告状教育局

诚如笔者在本文一开始描绘的场景,旧寨学校的家校冲突较为普遍,孩子从学校里跑掉,学校就得负责到底,怎么负责?无非是经济赔偿;孩子在学校里被教师打、出了安全事故,学校更得赔偿经济损失。在此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业表现漠不关心;但另一方面对孩子在学校遭受教师“惨打”等事件又紧咬不放;非常重要的经济利益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地方。但家长没有注意到的是,自己这样一种所谓对孩子的关心和关怀,实则是导致学校不敢再管孩子,实则是通过学校放弃了孩子,所以也是一种家长对孩子放弃的表现,只不过表现得较为隐蔽。

(四)教育“减负”正合心意

教育“减负”口号下严禁学校为学生购买各类名目的教辅资料,这对农村家长而言的确是省下一笔不小的经济支出。但农村的学生本就没有多少“负担”,在教育“减负”的口号下更是将仅有的“负担”也都消减殆尽,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学生的低学业成就。不同于城市家长对应试教育实质的洞察,农村家长在省去一笔教辅资料的经济支出后是极为高兴的,正合心意。尤其是目前孩子上学都不需要缴纳学杂费,农村家长普遍认为孩子的教育就应该无条件免费,这是共产党的政策好,任何形式的收费都不被他们所接受,自然也就包括所谓的额外购买教辅资料等。

不像城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旧寨学校的家长们在教育投入方面表现出更强的经济理性,对孩子的教育不想过度投资,消极配合学校的要求,对于教育“减负”的号召坚决贯彻落实。但正是在这样一种贯彻落实下,孩子其实是被目前教育体制所逐渐筛选和剔除。 vEIA+qM+3FHkj/u+53wGyqzEhmfKNBrmk3lMzqCfLlvwVlkBVoRMnjyEU3lsDXc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