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诗》有六义 ,其二曰“赋”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 ,体物写志也。昔邵公称 :“公卿献诗 ,师箴赋 。”《传》云 :“登高能赋,可为大夫。” 《诗序》则同义 ,“传”说则异体 ;总其归涂 ,实相枝干 。刘向云 :“明不歌而颂。” 班固称 :“古诗之流也。” 至如郑庄之赋“大隧” ,士蒍之赋“狐裘” ;结言 [2] ,词自己作 ,虽合赋体 ,明而未融 。及灵均唱《骚》 ,始广声貌 。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 ,拓宇于《楚辞》也 。于是荀况《礼》《智》 ,宋玉《风》《钓》 ;爰锡名号 ,与“诗”画境;六义附庸 ,蔚成大国 。遂客主以首引 ,极声貌以穷文 。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

【译文】

在《诗经》的“六义”中,第二项就是“赋”。所谓“赋”,是铺陈的意思;铺陈文采,为的是描绘事物,抒写情志。从前周代召公说过:“各级官吏们献诗,主管教化的人进箴,眼睛有毛病的人诵诗。”《毛传》说:“登到高处能赋诗的人可以做大夫。”由此可见,《诗序》把赋和比、兴同列为《诗经》的表现手法,而其他书籍则把它和诗分开成为不同的类型。不过总起来看,相互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刘向说:“赋不能歌唱,只能朗诵。”班固说:“赋是《诗经》的一个支派。”像郑庄公赋“大隧之中”,晋国士蒍赋“狐裘尨茸”,篇幅很短,却都是自己作的;这种作品虽然接近后代所说的“赋”,可是还没有成熟。后来屈原创作《离骚》,才开始发展了赋的形式。所以,赋是起源于《诗经》,而发展于《楚辞》。接着就有荀况的《礼》《智》等篇,以及宋玉的《风》《钓》等赋,才正式给这种作品以“赋”的名称,它就和诗分家了。“赋”本来是“六义”的一部分,现在却居然壮大而独立起来。于是,作者常常从两人对话引起,极力描写事物的声音状貌而迫求文采。这是赋和诗分家而独自命名的开始。 XapmdqvMW3FZbRInavfFywY9L3tL89mEVfMARZibAYkbsx3yb1aC4Q9AUEkcine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