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人禀七情 ,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昔葛天氏乐辞云 ,《玄鸟》在曲 ;黄帝《云门》 ,理不空绮 。至尧有《大唐》之歌 ,舜造《南风》之诗 ;观其二文,辞达而已。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 ;太康败德 ,五子咸怨 :顺美匡恶 ,其来久矣。自商暨周 ,《雅》《颂》圆备 ;四始彪炳 ,六义环深 。子夏监“绚素”之章 ,子贡悟“琢磨”之句 ;故商、赐二子 ,可与言诗。自王泽殄竭 ,风人辍采 。春秋观志 ,讽诵旧章 ;酬酢以为宾荣 ,吐纳而成身文 。逮楚国讽怨 ,则《离骚》为刺 。秦皇灭典 ,亦造《仙诗》

【译文】

人具有各种各样的情感,受了外物的刺激,便产生一定的感应。心有所感,而发为吟咏,这是很自然的。从前葛天氏的时候,将《玄鸟歌》谱入歌曲;黄帝时的《云门舞》,按理是不会只配上管弦而无歌词的。到唐尧有《大唐歌》,虞舜有《南风诗》。这两首歌辞,仅仅能做到达意的程度。后来夏禹治水成功,各项工作都上了轨道,受到了歌颂。夏帝太康道德败坏,他的兄弟五人便作《五子之歌》来表示自己的怨恨。由此可见,用诗歌来歌颂功德和讽刺过失,是很早以来就有的做法了。从商朝到周朝,风、雅、颂各体都已齐全完备;《诗经》的“四始”既极光辉灿烂,而“六义”也周密精深。孔子的学生子夏能理解到“素以为绚兮”等诗句的深意,子贡领会到《诗经》中“如琢如磨”等诗句的道理,所以孔子认为他们有了谈论《诗经》的资格。后来周王朝的德泽衰竭,采诗官停止采诗;但春秋时许多士大夫,却常常在外交场所中,朗诵某些诗章来表达自己的观感愿望。这种相互应酬的礼节,可以对宾客表示敬意,也可以显出自己能说会道的才华。到了楚国,就有讽刺楚王的《离骚》产生。秦始皇大量焚书,但也叫他的博士们作了《仙真人诗》。 0dzhvM5mV9sQlFZAy+B+iTr6OOMo5t2KeABAXbtUKAb/iecp1qInjIq7g/WzAmZ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