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鉴周日月
,妙极机神
;文成规矩
,思合符契
。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
;或明理以立体
,或隐义以藏用
。故《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重
:此简言以达旨也。《邠诗》联章以积句
,《儒行》缛说以繁辞
:此博文以该情也。书契断决以象《夬》
,文章昭晰以象《离》
:此明理以立体也。“四象”精义以曲隐
,“五例”微辞以婉晦
:此隐义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
;抑引随时
,变通会适
。征之周、孔
,则文有师矣。
圣人能够全面考察自然万物,并深入到其中精深奥妙的地方去;这样才能写成堪称楷模的文章,其表达的思想也才能与客观事物相吻合。圣人的著作有时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其主要思想,有时用较多的文辞来详尽地抒发情意;有时用明白的道理来建立文章的主体,有时用含蓄的思想而不直接显示文章的作用。如《春秋》就常用极少的文字来赞扬或批评,《礼记》里常用轻的丧服来概括重的丧服:这就是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主要思想的例子。又如《诗经·豳风·七月》是用许多章句联结成篇的,《礼记·儒行》也常用复杂的叙述和丰富的辞句:这就是用较多的文辞来详尽地抒发情意的例子。此外,有的文章讲得像《夬》卦所说的那样决断干脆,有的文章写得像《离》卦所说的那样清楚透彻:这就是用明白的道理来建立文章主体的例子。还有《周易》中的四种卦象,道理精深,意义曲折;《春秋》所运用的五种记事条例,也常是文辞微妙,意义宛转:这就是用含蓄的思想而不直接显示文章作用的例子。根据上述可知:各种文章在表现手法上,有详与略、隐与显的区别;所以写文章时,或压缩或加详,要随不同的时机而定;写作上的千变万化,要适应不同的具体情况。所有这些,如果以周公、孔子的文章做标准,那么在写作上就算找到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