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作者曰“圣”
,述者曰“明”
。陶铸性情
,功在上哲
。“夫子文章
,可得而闻”
,则圣人之情
,见乎文辞矣。先王圣化,布在方册
;夫子风采
,溢于格言
。是以远称唐世,则焕乎为盛
;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从
。此政化贵文之征也。郑伯入陈
,以文辞为功
;宋置折俎
,以多文举礼
。此事迹贵文之征也。褒美子产
,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泛论君子,则云:“情欲信,辞欲巧。”
此修身贵文之征也。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
,秉文之金科矣
。
所谓“圣”,就是能够独立创造的人;所谓“明”,就是能够继承阐发圣人学说的人。用述作来培养人的性情,古代圣贤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孔子的学生说:“孔子的著作是可以看得到的。”就是说,在这些著作里,是表达了孔子的某些意见或主张的。古代圣王的教训,在古书上记载着;孔子的言行,都充分表现在他的教导人的言论里。所以,对较远的,孔子称赞过唐尧之世,说那时的文化兴盛焕发;对较近的,他赞美过周代,说那时的文化丰富多彩,值得效法。这些都是政治教化方面以文为贵的例证。春秋时郑国攻入陈国,在对待晋国的责问中,郑国子产因为善于辞令而立下功劳。宋国曾用最隆重的宴会招待宾客,由于谈话富有文采,孔子特使弟子记录下来。这些都是事业方面以文为贵的例证。孔子赞扬子产,说他不仅能用语言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还能用文采把语言修饰得很漂亮。孔子谈到一般有才德的人时,就说情感应该真实,文辞应该巧妙。这些都是个人修养方面以文为贵的例证。由此可见,思想要充实而语言要有文采,情感要真诚而文辞要巧妙:这就是写作的基本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