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讲
建党之初的大革命时期

参加中共一大的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两位代表是王尽美和邓恩铭。他们在中共一大前主要是在济南育英中学筹划成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编印刊物,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先进文化。党的一大召开后,王尽美负责全省的工作,领导全省党的建设和革命斗争。

1923年,只有22岁的邓恩铭受党的委派,来到青岛。邓恩铭参加中共一大的时候只有20岁,是中共一大唯一的一位少数民族代表。他出生在贵州省荔波县的一个水族家庭。在家人爱国爱乡,为百姓行善,自愿接济四周贫困人口事迹的感召和熏陶下,邓恩铭很早就有道德,做善事,乐于帮助别人,学习特别勤奋。

那个时候的邓恩铭投入新文化运动中,在他的老师高梓仲指导下,如饥似渴地学习,甚至到高梓仲老师的家里饱览进步书刊,与高老师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梓仲老师的思想、人品、学识在邓恩铭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对邓恩铭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邓恩铭16岁完成小学学业后,得到远在山东的叔父黄泽沛的资助,满怀抱负地到大山外面去,到社会上去学习新的学问,去探求新的先进文化。

邓恩铭就要离开家乡了。面对老师、亲人和同学们的送别,他写下了一首诗,留给了家人。他是这样写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

回首乡关甚依依,
春雷一声震天地,

捷报频传是归期,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业不成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间到处是青山,
赤日炎炎辞荔城,

前途茫茫事无分,
男儿立下钢铁志,

国计民生焕然新。

朋友们,这是一个不到17岁的年轻人写下的诗句啊!邓恩铭离开家乡时能写出这样的诗篇来,告别家人,可见他的志向该有多么远大!

1918年,邓恩铭来到济南,考进了济南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五四运动中,他与济南师范学生王尽美成为学校和济南的学生运动骨干。1920年,共产国际中国组的维经斯基、杨明斋一行自北京去上海路过济南时,就与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等先进知识分子联系,筹建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邓恩铭与王尽美参加了中共一大。1923年,22岁的邓恩铭来到青岛,发动工人斗争,建立共产党组织。

山东3位早期共产党员

在当年的青岛,共产党进行革命活动必须有社会职业作掩护。因此,邓恩铭曾经在青岛的报馆里任过职,利用《胶澳日报》副刊介绍过俄国苏维埃革命的经验。他又到青岛台东镇小学,也就是今天的台东六路小学兼做教师,利用这些条件在学校里传播先进文化。他还利用教师的合法身份做掩护,领导工人斗争,积极从事党的建设事业。

年轻的邓恩铭,一个23岁的青年,来青岛不到两年的时间,与王荷波、王尽美以及山东各地和胶济铁路线上的党员同志一起努力,在1925年2月18日这一天实现了以四方机厂为龙头、从青岛到济南整个胶济铁路线上的铁路工人大罢工。这是在二七大罢工被镇压之后全国第一个工人阶级罢工斗争取得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工人阶级的斗志。

胶济铁路总工会四方分会全体罢工胜利纪念合影(1925年2月18日)

这是青年邓恩铭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取得的成就。然而,这不是他唯一的成就。邓恩铭在青岛建立了中共青岛组;他在青岛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担任团委书记;他和王尽美在青岛发展了第一个共产党员,也是国民党员,重新改组了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并下设7个区分部。作为共产党人,他记住了党的初心使命,才有了这样大的作为。

然而,邓恩铭于1925年5月4日凌晨被捕,因为没有被敌人搜出任何证据,便被驱逐出青岛。青岛的工人斗争正是如火如荼、走向高潮的时候,不能没有领导。于是,党组织就把李慰农调来了青岛。

李慰农是安徽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在旅法期间协助周恩来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随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年底,他从法国转往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1925年,他奉党中央指示回国,被安排到山东工作。他于1925年5月来青岛接替邓恩铭,继续组织青岛工人大罢工,对敌人形成了巨大的震慑,对日本资本经济的冲击相当巨大。在日本军队、政界的贿赂下,反动军阀张宗昌向工人下了黑手,海军陆战队进工厂枪杀工人,这就是青岛5·29惨案。惨案发生后,在李慰农的领导下,青岛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带领社会各阶层声援工人斗争,形成斗争高潮。青岛工人一次次的斗争使反动派意识到必须摧垮共产党的力量。1925年的7月26日夜,在敌人的全市搜捕中,李慰农等领导骨干被捕。在常州路的欧人监狱刑讯室里,面对严刑拷打,李慰农拒不说出党的机密。敌人叫他说出同党是谁,他说:“青岛的工人全是我的同党。”史料记载:敌人打得他皮开肉绽,臀部的肉白花花地剥离下来,直接露出了骨头。但是,他在牢房里不流泪,不喊疼,用法语断断续续地哼唱着《国际歌》。这是李慰农在用革命精神信念的支撑力量给自己止痛。最后敌人将李慰农和爱国报人胡信之一同杀害了。

李慰农

李慰农和胡信之在牺牲之前还没有忘记一件大事,嘱咐被放出去的一名教师转告四方机厂工会把私立青岛大学参与青岛社会斗争的青年学生马上转移出去。四方机厂工会负责人带领工友们到校园里,找到张沈川、彭明晶、罗荣桓等进步学生,把他们安全转移到高密掩护起来。

青岛工人大罢工被镇压几个月之后,这些青年陆陆续续回到校园,才知道他们的生命是在李慰农、胡信之牺牲之前的嘱咐下得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考验,血的洗礼,使这批青年立场坚定了、信念坚定了。他们明白了,要救国救民,只有走革命的道路。就这样,他们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私立青岛大学学生会主席张沈川成为党中央在上海的第一任电报员。学生会副主席彭明晶成为罗荣桓的入党介绍人,28岁牺牲。学生会副主席罗荣桓离开了青岛,到上海,去广州,由团员转为党员。后来,根据党的指示,罗荣桓回到家乡湖南,跟着毛泽东参加了秋收起义,从此一辈子为了我们党、为了我们军队、为了坚守“党指挥枪”的军魂奋斗一生。

罗荣桓

王尽美因为长期患病,于1925年8月19日在青岛病逝,年仅27岁。

今天,在济南五龙潭公园,当年山东省委机关所在地,竖起了王尽美和邓恩铭的雕像。我们青岛前海,在李慰农牺牲的地方,也建起了李慰农烈士公园。我们在凭吊他们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建党之初的大革命时期,那一批青年党员为了初心,坚守使命,哪怕是以身赴死,也绝不辱没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们若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支撑,没有这份历史担当,绝不会舍生忘死。

大革命初期,难免泥沙翻滚;大革命波涛汹涌,自然是大浪淘沙。特别是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短短的1年时间里,全国有30多万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被残酷杀害,共产党人从四一二政变之前的5.7万多人锐减到2万多人。中国革命进入了低潮。

新旧反动势力的惊涛骇浪颠覆了国共合作的大革命之舟。然而,真正的革命者是吓不倒的。正如毛主席所讲的那样:“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启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征程,中国革命从此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在山东,在青岛,真正的革命者坚守共产党人的情操,靠着理想和信念的支撑,自觉地践行着初心和使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BaPvklemNUpuKiEOOqIxMJH7hjxGmLEoO0e++47SBCtCSumzGhoJJEtbng/DmUr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