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初秋时节,国立山东大学来了一位新的学生,他就是从上海专程来青岛的李欣。
李欣,出生于福建省长汀县。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之后起义大军南下广东,路过长汀,叶挺军长就住在李欣家的前厅。李欣家里一直保存着一本书,叫《劳农赤军》,这是李欣最早接触到有关红军的一本书。1935年,李欣考入上海国立同济大学工学院,参加抗日青年团的活动,建立同济大学共青团支部,因是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骨干,被当局开除学籍。
李欣
1936年8月,年仅19岁的李欣乘船来到了青岛。党团组织给他的任务是继续做学运工作,就是要组织好国立山东大学的进步青年和一部分中学生,在青岛成立“民先”。
何谓“民先”?“民先”全称“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青年抗日救国团体。
李欣到山大的时候,青岛已无市级党组织。李欣独自集结起山大的进步学生,开始了各个方面的工作,并开展了各种救亡活动。到了1937年夏天,经中国共产党东北军工作委员会的批准,李欣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并经中共东北军工委批准为中共青岛特别支部书记。
当时中共青岛市委组织系统已遭破坏,而我党东北军工委任命李欣为中共青岛特支书记,主要任务就是以山东大学为基地,拉起抗战队伍。
李欣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我们山东大学的“民先”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第一件事,开展对青岛市民的宣传工作。我们临时拼凑了一个话剧团,专演《放下你的鞭子》这出戏。当时,这出戏对动员人们起来抗战起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件事,配合接待过往青岛的平津流亡同学。当时有一位东北大学的学生邹鲁风(曾名邹素寒),曾担任北平一二·九运动游行队伍总纠察,也是民先队的一个领导成员,被留在青岛担任流亡同学办事处主任。为了准备迎接游击战争,我们请曾经参加过东北抗日联军的邹作华给我们讲授游击战术。
第三件事,利用青岛国民党当局组织的防护训练班做掩护,在青岛市内和郊区毕家村一带发展“民先”。我因为决心要和青岛人民一起抗击日本侵略者,所以专从北平带回来一套游击战术教材。我是个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去打游击,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可以向市民和农民进行抗日宣传。要到农村去,我和农村又没有联系。怎样才能到农村去呢?如果当时冒冒失失地去崂山,且不说没有人会接待我,国民党的保甲长、警察还会把我扣起来。因此,我们得找一些合法的途径,利用合法的形式来开展工作。
当时,平津已沦于敌手,面对日本空军随时可能的轰炸,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办了一个“防空救护训练班”,是教老百姓在敌机轰炸时如何防空、受伤之后又如何救护的。国民党青岛市党部贴出广告招生,我们山大留校的一二十个同学便去报名参加。这样,我们就取得了到农村去的合法身份。利用国民党当局组织的防护训练班,我和陈振麓等“洋学生”下乡到了崂山。那个时候崂山的妇女喜欢穿红裤子。我们就此开展宣传,说红裤子穿不得,一旦飞机来了,目标太大、太显眼。借着这个题目,我们在青岛市内和郊区崂山毕家村一带进行抗日宣传,发展民先队员,准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这算是我走向农村开展革命的一个开始。
第四件事,说服、动员在校同学反对学校内迁,争取让他们留在敌后打游击。山东大学被迫停办后,一部分同学随校内迁;一些同学受到革命大潮的影响,有的去了延安,有的在其他地方参加了革命,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为民族解放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第五件事,慰问当时进驻青岛担负保卫青岛任务的东北军第51军于学忠部,受到东北军爱国官兵的欢迎。
李欣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他把山东大学的进步青年组织起来,把社会上与党失去了联系的一些老党员组织起来。李欣带着这支队伍由城市向崂山农村转移,就在今天的北宅埠落一带成立了抗日游击队。青岛党组织机关第一次由城市走向农村,拉起了第一支抗日游击队,建立了第一块小根据地,也是第一次实现了进步知识分子青年学生主动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一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由山大的民先队员和本地老党员相结合组成的这支队伍深入农村,张贴标语,印发传单,演出抗日话剧,教唱抗日歌曲,教练杀敌本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使周围群众的抗日热情沸腾起来。李西山的父亲李崇汉老先生是埠落小学的校长,在当地威信很高。他积极支持组建抗日游击队的工作,学校成了这支队伍的司令部。这对各阶层有很大影响,有的开明地主也被动员起来了。毕家村的武术教师宋中堂带领他的一些徒弟参加了游击队,并热心地向参加和支持游击队的青少年传授拳术。以埠落小学为活动中心的唱歌、演戏、练操、学武术、讲游击战术等活动搞得热火朝天。队伍中唯一当过兵、扛过枪的是陈振麓,就让他当了抗日游击队队长,另一个民先队员王儒林当了指导员。那批民先队员中的大部分人非常能吃苦,不怕牺牲,表现得很坚决、很坚定。
李欣不仅在青岛开展革命工作,还到高密、诸城等地联络当地的进步团体,包括拉起来的抗日队伍,形成一支统一的队伍,随时准备走上前线。
国立山东大学女生在崂山。
在这种情况下,青岛不能仅有“特支”,于是在崂山北宅重新成立了以陈振麓为书记的“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委就这样在农村成立了。这是中共青岛市委从城市到农村之后在农村建立起来的第一个领导机构。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华,多次在青岛一次又一次地挑衅,想制造事端,找借口在青岛登陆,从青岛进军山东,发起战争,挺进华北,扩大侵华战争。1937年年底,在局势日益恶化的情况下,根据上级的指示,青岛市委带领在崂山组建的抗日游击队,由崂山毕家村、兰家庄出发,到高密集结后,冒着雨雪向徐州转移。
为什么这支刚成立不久的游击队要撤离崂山呢?原来,我们党组织获得情报:日军将在很短的时间内登陆青岛。一旦日军占领了青岛,青岛便会成为日军在华北的重要基地。到那个时候,我们共产党领导的这支抗日队伍就会面临极大的危险,肯定会凶多吉少。党组织要保护好这支以青年知识分子为骨干的抗日队伍,不能有人为的损失。因此,党组织下令把这支队伍调离青岛,让他们到徐州集结,接受新的安排。
李欣、陈振麓带领集结好的队伍,经过高密、诸城,与当地抗日队伍会合,冒着漫天大雪向徐州转移。他们在途中斗志昂扬,唱着自编的歌曲:“我们的队伍是多么的强壮。我们的队伍有优秀的工人和学生,我们共有一百零八个同伴,我们都充满着抗战救亡的热情……”这支诞生在青岛崂山、刚刚组建的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就这样奔赴征途。
陈振麓与抗日游击队
到达徐州之后,上级组织对同志们重新做了安排。根据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的精神,我们要支持重新组建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一起抗战。一些同志就留在了国民党省政府里参与抗战。大多数同志直接进入了八路军部队当中。后来,随着皖南事变的爆发,国民党顽固派与共产党反目,国共合作一步步撕裂,我们在国民党省政府里的同志全部退出,重新归并到八路军当中。在抗战即将结束的时候,根据中共中央的命令,从青岛走出去的这些同志跟随着八路军主力部队和我们地方干部骨干队伍一起经海路或陆路奔赴东北,开始了新的斗争。
这就是中共青岛特支在青岛组建抗日游击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