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写在前面

自忖别无他能,加之生性懦弱,既做不成伟大的事,又干不出荒唐的事,遂以涂鸦为乐。黑板涂鸦之余,时而纸上涂鸦。此次承蒙青岛出版社的美意,从二〇一七年以来的涂鸦存档中左挑右选,得以凑成这本算是散文随笔集的小书。姑且分为四个小板块:“文学有什么用”“木棂窗纸上的夕晖”“‘然后然后’何时休”“问世间,情是何物”。

其中字数最多的板块是“文学有什么用”。没人问钱有什么用,一如没人问空气有什么用。有钱能使鬼推磨,人所共知。但的确有人问文学有什么用。

那么文学到底有用还是没用?若要我回答,不妨请你这样设想一下:没有文学会怎么样?到处都是“鬼推磨”的世界好玩儿吗?鬼头鬼脑、鬼模鬼样、鬼鬼祟祟、鬼影幢幢,不把女生吓哭才怪。甭说别的,谈情说爱都找不到地方。而文学就是让这个世界好玩儿。喏,因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亮才好玩儿;因了“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宋·朱敦儒),梅花才好玩儿;因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荷花才好玩儿;因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柳树才好玩儿。

而同是柳树,在欧美甚至日本那里,人们未必觉得好玩儿。村上春树在《村上广播》那本书中曾就此简单做过比较:“美国老歌有一首《柳树为我哭泣》( Willow Weep for Me )。比莉·霍丽戴唱得优美动人。歌的内容是一个被恋人抛弃的人对着柳树如泣如诉。为什么柳树要为谁哭呢?这是因为英语圈称‘垂柳’为weeping willow之故。而weep一词除了‘啜泣’这个本来含义之外,还有树枝柔软下垂的意思。因此,在英美文化中长大的人一看见柳树,脑海难免浮现出‘啊,柳树别哭哭啼啼的’这样的印象。相比之下,在日本,一提起柳树,就马上想起‘飘飘忽忽’的妖婆。”那么中国呢?村上最后写道:“据说过去的中国女性在即将和所爱的人天各一方之际,折下柳枝悄然递给对方。因为柔软的柳枝很难折断,所以那条柳枝中含有‘返=归’的情思。够罗曼蒂克的,妙!”

你看,一样的柳树,在欧美人眼里是哭鼻子鬼,在日本人眼里是“妖婆”,只在中国人眼里才显得罗曼蒂克好玩儿。村上所言非虚,证据俯拾皆是。仅举唐诗为例:“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张九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杨巨源)、“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张籍)、“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白居易)。虽说折柳未必赠予“所爱的人”,但希望对方“返=归”的情思并无不同。

反过来说,假如没有这类文学表达,柳树在中国人眼里也不一定显得罗曼蒂克好玩儿,被看成披头散发的“妖婆”亦未可知。荷花、月亮亦然,看上去无非一种水生植物、一个发光天球而已——好玩儿吗?不好玩。可以说,好玩儿即是文学情思,即是审美感受、审美联想、审美愉悦。而这来自文学。不过这里所说的文学,主要不是大学课堂上“文学概论”中的文学,也不是文学方向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学——文学一旦进入“概论”或成为研究对象,就大多不好玩儿了——而是作为一般教养的文学。那不仅给我们带来审美内驱力,而且是更为宽泛而深切的精神性快乐的一个源泉。

而更让人快乐的,是这种快乐可以不劳而获,可以一分钱也不用花。就算花钱,买一本唐诗宋词多少钱?而打一场高尔夫、玩一次麻将、喝一瓶茅台、逛一次超市或偷偷和谁幽会一回多少钱?我曾不止一次对我的研究生说,如果一个人不能从唐诗宋词中获得审美享受,换言之,如果面对“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面对“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样的诗词佳句而全然无动于衷,那岂不赔大了?甚至傻透了?无他,盖因这种无须成本的快乐和幸福感从你眼前悄悄溜走了而你却浑然未觉。而更要命的是,这很可能使你这个人不好玩儿。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钱的不少,而好玩的人不多。村上春树曾说没有“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而我要说,没有文学的世界不过是一朵花也没有的荒野罢了。文学没用?用处大极了!

作为我,将文学的用处用于观察日常性自然景物,于是有了第二板块“木棂窗纸上的夕晖”;用于考量日常性语言现象,于是有了第三板块“‘然后然后’何时休”;用于思索和体验世态人情,于是有了“问世间,情是何物”。总之,离开文学情思,离开来自文学的审美联想,就没有这本书。

当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书。之于我的教学生涯,纯属不务正业;之于我的翻译生涯,大可忽略不计。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写这本书呢?因为喜欢写。写多了,就不知不觉写成了多少会写文学性文章的教授。这么着,相比于周围大多只会写理论性文章的教授,我的看法和观点影响范围可能大了一些——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除了喜欢,还有一个我一般不喜欢说的起因:负气。自不待言,翻译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工钱不多,而工作量极大。我之所以一件接一件做下来,自然也是出于喜欢,但我当然不喜欢被人指责——有人把我给村上君做的嫁衣裳说得一无是处,忽而说长了,忽而说短了,忽儿说花哨了,忽儿说老旧了,甚至说做的不是和服而是汉服、唐装、中山装。听得我好生不爽。哼,你以为俺离开翻译就活不成了?也罢,俺不给别人做了,给自己做,做自己的!于是半是负气地写了起来。一二十年写下来,蓦然回神,已经写到第七百九十篇了。先后结集,这本是第八本。

说实话,一向对我格外关照的青岛出版社本来计划把已然出过的分门别类重新包装,但我总觉得有巧立名目掏读者腰包之嫌。犹豫再三,婉言谢绝,而从六年来尚未结集的篇目中选出六十七篇,于是有了承你拿在手上的这本《文学有什么用》。但愿对你多少有用。是所望焉。

最后我要向青岛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庆鹏致以敬意。他说一次乘山东航空的航班出行时翻看《新航空》杂志,看到我写的专栏文章,情有所动,心有所感,于是为了逐月看我的这种“千字文”而订阅了《新航空》,迄今不知订了多少年。我听了深受感动。我敢断言,为此而自费订阅这本机舱杂志的人,这个世界上唯贾总一人而已。自然而然,他对我的散文随笔集的编辑和出版投以分外热切的目光。作为我,感激之余,只能报以笔耕不辍——切莫荒芜了案头,荒芜了精神园地。

林少华
二〇二三年六月八日于双耕斋
时九台芍药鸢尾相映生辉 tjrKH7+c2bf1ObAOjmejS/8tCXW3/uHYskFadCHLrfSO1U+Q2JjKiwG6FfqSoP0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