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逆境中崛起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环境不佳、遭遇坎坷、工作辛苦、事业失意的时候——说得更直接一点儿就是,从每个人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了要背负起经历各种困难折磨的命运。既然是前生注定,今生的苦乐就是很难避免的。做生意顺利的时候,可以赚取很多的钱;一旦时运不佳,日子就会过得艰苦一些。不够坚强的人在逆境来临时,就会匆匆结束这次旅行,提前向命运低头;而如果我们足够坚强,就该明白,我们就是为经历这些逆境而来的。

有人把逆境看做是一种人生挑战,在压力的促使下,他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发现自己的潜力,肯定自身的价值。还有一些人好像就是为逆境而生的,一帆风顺的时候,他就会提不起精神来,而一旦遇上逆境,有了压力,他的精神就会变得抖擞起来,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100个人分成两组,让第一组的人处在舒适的环境里,有大轿车接送,可以打桥牌、打高尔夫球、吃西餐,总之,只要是他们需要的,就一定给予满足。而第二组却无论干什么都遇到重重障碍。这样过了六个月,第一组的人整天精神疲倦,昏昏欲睡;而第二组的人却斗志昂扬,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

逆境也许是社会的一种选择机制,就看你能不能经受逆境的考验,能够通过考验的人就会脱颖而出,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因此,逆境常常成为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有的人被逆境打垮,就此消沉;有的人从逆境中崛起,其人生和事业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股票界的巨头约瑟夫·贺希哈是一个从贫民窟中走出来的人,贫穷苦难的童年使他尝尽了生活的辛酸。但他始终相信,只有经历了苦难,才能够取得成功,正是犹太人的忧患意识成就了这位巨头。让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去奋斗的。

八岁时一场大火袭击了他的家,从此他变成了一个小乞丐,兄弟姐妹们相继被领养。当一对老夫妇要领养小约瑟夫的时候,小约瑟夫才从梦中惊醒:“我决不离开妈妈,我不能丢下妈妈不管。”

他来到纽约,回到了母亲的身边,这里的新事物让他大开眼界。但是还没等小约瑟夫看够这个世界,他就被母亲带到了一个相反的世界——纽约布鲁克林区的肮脏的贫民窟。苦难并没有就此停止,母亲不幸被烧伤,被送进医院乱哄哄的大病房,那些有地毯、有鲜花的高等病房却与母亲无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没有钱啊,他懂了,没有钱永远会被别人看不起!他暗暗发誓,决不再受金钱的奴役。

为了赚钱,约瑟夫四处找工作。他来到纽约证券交易市场看着、听着,当他得知在这里可以一夜之间变成一个富翁时,他的血液在沸腾,他立志要在这里闯出一片天地。

几年之后,终于有一家留声机公司留下了他。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以后,他终于成为一个出色的股票经纪人。1917年,17岁的他不再受他人雇用,用255美元开始了他的事业。最初,他的事业还挺顺利,赚到了16.8万美元。然而,他又因买下了由于战争结束而暴跌的钢铁公司的股票,瞬间变得仅剩下4000美元。经过这次变故,约瑟夫明白了,没有永久的财富,必须依靠智慧,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最终,他凭着对股票生意的天赋变成了股票业的巨头。

变成亿万富翁的他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过的那段艰苦的日子,没有忘记与自己长期合作的伙伴,更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母亲。忧患意识贯穿着他事业的始终,无论成败都没有消失。 Zej5XVebgQr1cBnD9PQgO+xdHWZ5sv9ocr3/bALQLcgZk+oGYOEig+c+5M96WOcP



勤奋的人能够获得成功

犹太人认为,勤奋和成功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一般来说,勤奋造就成功,而懒惰却足以毁掉一个资质非凡的人。虽然勤奋并不一定能成功,但无论如何也要勤奋,因为这是走向成功的最基本条件。

在犹太人心中,成功的背后必定有辛苦。远古犹太人要吃果实,就得爬到很高的树上去摘;要生火,就必须花相当长的时间去摩擦石头或木头。因此,《圣经》中有两句话: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那流着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来。”

犹太人认为,勤奋或懒惰不是天生的,很少有人一生下来就是懒虫,也很少有人是天生的勤奋者,大多数人的勤奋或懒惰都是后天的,是习性所致。此外,孩童时期的家庭环境以及所受的教育,对人的影响也很大。勤奋有两种:一种是自愿的勤奋,另一种是外力强迫的勤奋。

在贫穷的年代里,犹太人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必须长时间从事繁重的劳动,否则,便没有办法生存下去。犹太人认为这是自愿的勤奋。

犹太人在埃及受奴役期间,曾经在田里从事长时间的劳动,劳动量大得惊人。但是,辛勤工作的结果并没有使他们的生活获得改善,那是因为这些辛勤不是他们自愿的,而是外力强迫的。如果勤奋是由外力强迫的,那么就永远不会取得成功。

外力强迫的勤奋对人自身绝不会有作用,因为一旦外力消失,这种勤奋就不会存在了。自愿的勤奋较易产生出自己的东西,从而逐步培养自己。时间一长,就能确立一个完整的自我。

有这样一个故事:

罗马皇帝哈德良看见一个老人正在努力工作,种植无花果树。

“你是否期望自己能够享受果实?”他走上前去问道。

“如果我不能活到享受果实的那个时候,我的孩子们将会享受到,或许上帝会特赦我。”老人回答说。

“如果你能够得到上帝特赦而享受到这树的果实,那就请你告诉我。”皇帝说道。

时光飞逝,果树果然在老人的有生之年结出了果实。老人将无花果装了满满一篮子来见皇帝。见到皇帝时,他解释说:“我就是你看见过的那个种无花果树的老人,这些无花果是我劳动的成果。”

皇帝命人拿来一把金椅子,让他坐下,然后把他的篮子装满了黄金。

“您为什么给一个老犹太人那么多荣誉啊?”大臣们不解地问道。

“造物主给勤劳的他以荣誉,难道我就不能做同样的事吗?”皇帝反问道。

老人的隔壁住着一个邻居,他妻子得知老人获得金子的消息后,就对丈夫说:“皇帝爱吃无花果,给他点无花果,他就会给你金子。”

丈夫听从了妻子的话,提着装满无花果的篮子来到皇宫,要求换取金子。

手下人报告皇帝,皇帝非常愤怒:“让这个人站在皇宫门口,每个进出的人都可以向他脸上扔一个无花果。”

黄昏时,这个可怜的人回到了家里,浑身又青又肿。“我要把我得到的全给你!”他冲妻子喊道。

在犹太人看来,懒惰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它是诱惑的温床,疾病的摇篮,德行的坟墓。犹太人告诉我们:勤奋能使我们保持头脑清醒、身体健康、内心完美、事业成功。如果你确实有才的话,勤奋将会增进它;如果你只有平凡的才能,勤奋也可以补足它。也许你听说过有些聪明人很懒惰,但你却不曾听说过伟人很懒惰。

如果你以前有过失败,检查一下,是否因为自己不够勤奋,没有全力以赴地行动而使你的目标未能实现?因为未能全力以赴地行动而失败的人很多,看看你周围的一些失败者,他们行动散漫,一心多用,不能有效地抓住一个目标,不管他们多聪明,亦终生平庸,难以成就大业。

如果你想成功卓越,就要全力以赴,把你所有的力量都拿出来,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去攻克,一个小问题一个小问题地去解决,直至实现你的大目标。

人们在没有取得一定的经验之前,是绝对不会有十全十美的规划和蓝图的。即使是有相当丰富经验的人,在制定一个新的目标和计划时,也不可能完美,也不会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因为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变化因素,存在一些与设想预测不符合的情况。

许多人失败,是因为胆小,害怕某些不可预测的因素和与预测不相符合的情况。而成功卓越者,凭着勇气和毅力,用实际行动去打破那些不可预测的因素,碰到与预测不相符合的新问题,就采取行动加以解决。

一个人多次碰壁而不退缩,接连进行10次推销而不怕讨人嫌,另一个人略遭挫折即退避三舍,前者远比后者更易成功。

事实上,世界永远在变化,这个条件成熟了,另外一个条件可能在变化,永远没有万事俱备又不缺东风的时候。如果什么事都要条件具备才去行动,那将永远一事无成。诸葛亮还要采取行动去借东风呢!

的确,采取行动会有些风险,它可能给你带来成功,也可能带来失败。然而,只要你能采取行动,失败就可能变为成功。如果你不行动,风险更大,因为你可能一辈子成为庸人而葬送自己的一生。

一次失败,不要紧,人们可以通过采取新的行动去变失败为成功,而终生退缩的人,却无药可救!

所以,以勇毅取胜,立即行动,才是事业成功的上策。这也是所有成功卓越者的重要素质。

世界上到处是一些看来就要成功的人,在很多人的眼里,他们能够并且应该成为这样或那样非凡的人物,但是,他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英雄。原因何在呢?

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付出与成功相应的代价。他们希望到达辉煌的巅峰,但不希望去走那些艰难的梯级;他们渴望赢得胜利,但不希望参加战斗;他们希望一切都一帆风顺,而不愿意遭遇任何阻力。

懒汉们常常抱怨,自己竟然没有能力让自己和家人衣食无忧;勤奋的人会说:“我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但我能够拼命干活儿以挣取面包。”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勤奋是一所成功之人必须进入学习的高贵的学校。在这里你可以学到有用的知识,独立的精神可以得到培养,坚忍不拔的习惯也会得到养成。勤奋本身就是财富。你是一个勤劳、肯干、刻苦的员工,就能像蜜蜂一样,花采得越多,蜜酿得也越多,你享受到的甜美也越多。

勤奋是无价之宝。培养儿女勤劳的习惯,比留给他们一大笔财产要强得多。有勤劳的手脚与灵敏的头脑,金钱便可随时得到。当我们工作乏力的时候,就该立刻重温“不勤劳即饥寒”的箴言,以免被懒惰的魔鬼诱惑。事实确实如此,懒惰无益,勤奋有功;勤奋使事情变得容易,懒惰则使事情变得困难。许多人为生命在安逸中度过而愁苦,其实,我们做得越多,便越能做。

勤奋能使人成为幸运的宠儿,上帝对勤奋给予一切,那么我们就趁今天与懒惰告别。能在今天做好的工作,切莫拖延。 0ym+jV/4jdsUj8zFqoSg3kTJ1/UP/VEkPn0hTvmFo9V+jVh01cEvNX/f17m/+J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