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型依恋自助指南
如果我们过度关注和依赖一段亲密关系,不断寻求伴侣的陪伴、连接、关注和保证,却总是感觉被伴侣忽视和疏离,经常担心伴侣欺骗或离开我们。在关系出现潜在风险时,就会做出威胁、嫉妒、暴怒、切断关系的激烈反应。那么大概率上我们属于焦虑型依恋。
与其说焦虑型依恋是一种依恋风格,不如说焦虑型依恋是一种情感障碍,它是焦虑症状在亲密关系中的集中爆发。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人会说,其实我在事业或生活的其他方面都不会紧张,一旦进入亲密关系,就会莫名地焦虑起来。
这种焦虑症状最早起源于一个孩子在生命早期无法从父母或养育者那里得到爱,甚至遭遇忽视、否定、攻击、虐待、被遗弃等创伤。这极大塑造了孩子日后与其他人的互动模式,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与伴侣的互动模式。而且更戏剧性的是,我们越是焦虑就越容易吸引回避型的伴侣,不断上演相爱相杀的情感轮回。
首先,如果我们真的遇到了回避型伴侣,在感情中持续遭遇忽视、否定、攻击、虐待、被遗弃等伤害,我们需要有勇气在沟通无果的情况下离开这段关系。
其次,我们需要提升自我陪伴和自我关怀的能力,比如在遭遇焦虑情绪的时候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冥想、听音乐、有氧运动、正念练习,与家人和朋友联系、使用精油或享受SPA(水疗)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能帮助缓解焦虑的方法。
最后,如果你想要根本性地疗愈这种情感焦虑,那么你还是需要一个系统性的身心疗愈和成长。如果你有幸遇到一位安全型的、拥有爱的能力的伴侣,他们会是很好的疗愈师和教练,可以带领你成长。如果遇不到一个理想的伴侣,你也可以自己开启一段成长的旅程,当然,最好是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这是最深刻的自爱,从寻求爱的满足,到成为爱本身的过程。
焦虑型伴侣如何得到想要的东西,特别是情感需求的满足呢?当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许你是一脸茫然的。但事实上,你需要了解他们的四大撒手锏。
第一大撒手锏:我们化身为惩罚者,惩罚方式通过包括分手、家暴、情绪爆发、和别人暧昧、撤回财务支持或其他资源和帮助的方式,恐吓、威胁和控制伴侣,以这些惩罚方式来满足自己。
第二大撒手锏:我们化身为自我惩罚者,通过威胁对自己造成伤害来操纵伴侣。比如让自己处于危险当中、出现身心疾病、丢掉工作、企图自残自杀,等等。
第三大撒手锏:我们化身为受苦者,通过忍受长期的压抑、抑郁或不开心暗示,不满、投诉和抱怨明示伴侣没有满足我们的需求,通过伴侣内心的内疚感激发他们付出更多。
第四大撒手锏:我们化身为挑逗者,通过不断地挑逗和承诺伴侣如果能做到什么,怎样满足自己,自己就会给予伴侣回报,但伴侣往往等到的是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这四大撒手锏事实上是一种情感勒索,焦虑型伴侣出于内在恐惧、焦虑和不满而频繁使出的撒手锏,只会让伴侣闻风丧胆,落荒而逃,进一步强化他们对于亲密关系的恐怖经验。
停止伤害,是关系重建的前提。
回避型伴侣相处建议
其实回避型伴侣与焦虑型伴侣,是同住在亲密关系障碍病房的两个小病号。只是在应对亲密关系的潜在风险时,回避型选择了保持距离的策略,焦虑型选择了牢牢抓紧的策略。
很多朋友问到如何与回避型伴侣相处的问题。针对这个议题,如果只给出一个建议,特别是我们又偏向焦虑型的话,那就是不要把对方的回避行为个人化和严重化。伴侣的回避型依恋人格早在婴幼儿期就已经形成,这就是他们在亲密关系中习惯性的自我保护机制。如果我们把它个人化,认为是针对自己或自己哪里不好,又或者是严重化,认为亲密关系出了问题,对方不爱自己了,我们通常会做什么呢?我们会发动沟通的攻势、语言的指责或情绪的施压等。这些对我们来说习以为常,是再正常不过的情感动作,对回避型伴侣来说,就是最有针对性的刺激和风险。这样不仅会在行动上激发他们用拒绝沟通、逃离关系的策略保护自己,更会再次验证和强化他们认为亲密关系是不安全的底层信念。让你们接下来的相处中,越来越容易和频繁地进入你进我退,你追我逃,你越想抓紧,我越想逃离的关系模式,甚至将原本有机会健康发展的关系,转化为一场互相伤害的有毒关系。
所以,如果希望与回避型伴侣发展亲密关系,最重要的一个建议就是,停止个人化和严重化伴侣的回避行为,减少由此给对方造成的压力、刺激和伤害。当对方在亲密关系中感到安全,他们的自我保护机制才有可能松动和解除。
如果伴侣是一个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不论我们如何努力,如何付出,用尽各种方法想要让对方感受到爱,却就是捂不热对方的心。稍有风吹草动,对方就逃跑了、切断了、消失了。我们该怎么办呢?想要超越这种关系模式,我们需要真正地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倾向逃避和远离亲密关系。
回避型伴侣形成的八个根本原因:
原因一:伴侣在婴儿时期未能得到父母或养育者稳定的照顾和关爱,导致他们不再依赖任何人。
原因二:伴侣在小时候可能遭遇过父母或养育者的情感忽视和虐待,导致他们不再相信任何人。
原因三:伴侣在小时候可能遭遇过父母或养育者的身体攻击和虐待,导致他们恐惧与他人相处。
原因四:伴侣在小时候可能遭遇过或父母(或养育者)和生活空间的频繁变化,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性。
原因五:伴侣在成长中可能遭遇过父母、养育者或爱人以爱的名义操控他们,导致他们害怕在关系中失去自己。
原因六:伴侣在过往的亲密关系中可能遭遇过严重的分离和背叛,导致他们对亲密关系产生心理阴影,失去信心。
原因七:伴侣可能习惯了浅且短的关系,比如暧昧或性关系,或是在物质、财富或事业上补偿自己,导致他们不愿在亲密关系中过多投入。
原因八:伴侣可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并不能满足你的情感需求,也不想更深地剥削你、伤害你,而选择回避和逃离一段亲密关系。
回避型依恋的伴侣其实更像一只曾被深深伤害过的流浪小动物,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帮助他们,而不是想要抓住他们,占有他们或者利用他们来缓解自己的焦虑,那么请从以上八个根本原因出发,帮助他们走出亲密关系的伤痛和恐惧吧!
自卑型伴侣遭遇爱情轰炸
如果你是一个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的人,却正在被疯狂地追求着,或是一个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追求者突然出现在你的生命中,那么你需要注意了。越是缺爱的人,越是内在感到自卑,越是容易吸引自恋的人发起爱情轰炸,并在轰炸中迷失自己。
爱情轰炸是指一个人以极大的关注和爱意“轰炸”和“入侵”了你的生活,这种爱情轰炸,对自卑和缺爱的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一个交往对象疯狂地表达对你的迷恋,竭尽全力讨好和取悦你,霸道地把你占有和保护起来,强势地安排起你的一切生活。这简直是一个自卑和缺爱的小伙伴梦寐以求的爱。
然而一旦你沉迷其中,失去了自我和个人边界,让对方“入侵”了你的生活,爱情轰炸便会进入第二阶段。当你满心期待着未来,对方会以更强烈的爱轰炸你、养育你、爱你时,对方其实已经开始了他们的真正意图:殖民、统治、索取、剥削或虐待。
越是在恋爱早期发起强烈爱情轰炸的人,越可能是内在自卑而自恋的人。他们只是在炫耀自己有多好,以能够征服你来满足他们自恋的需求。
一个女孩因遭遇了爱情轰炸而情感沦陷,在遭受了一段时间的情感操控和情感剥削后找到我们。我们问她是什么让她依然坚守在这段感情中?她回答说是对方曾经对她的好,她期待未来对方能恢复曾经爱情轰炸时的状态。然而,那种状态真的会回来吗?
自恋型伴侣不易忠诚
什么样的伴侣更容易忠诚呢?答案是心理健康的伴侣,在情感中不忠诚的伴侣通常伴随着一些深远的心理问题。比如大部分遭遇情感不忠挑战的人,他们的伴侣都有自恋倾向。有自恋倾向的人非常容易通过不断征服和占有尽可能多的异性来填补内心的黑洞。不光是自恋型人格障碍,还有以下五种心理问题,都容易造成伴侣的情感不忠。
一、童年创伤
在童年时期遭遇身体、性或情感虐待或忽视的伴侣,在情感中不忠的概率更大。
二、不健康依恋风格
无论是焦虑型依恋、逃避型依恋,还是焦虑逃避型依恋,内在的不安都容易导致情感偏差。
三、父母有不忠历史
父母的行为极大地影响孩子的行为。2015年的一项调查发现,父母曾经有外遇的孩子,发生外遇的可能性是父母的两倍。
四、成瘾行为
有药物滥用问题、酗酒、沉迷游戏和赌博的伴侣,也是情感中不忠的高发群体。
五、其他心理问题
包括抑郁、焦虑、双向情感障碍、情感隔绝等,都会增加出现情感偏差的概率。两个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创造健康的亲密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真正的恋爱、美好的关系,发生在两个生命发展程度较高的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