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看见,别人看不见的表达,他人不表达的

我以为,要评价苏唐诗的中国古建筑摄影作品新作《看见,诗意的苏州园林》,就必须将之与历史上所谓的“画意摄影”以及“文献摄影”进行比较,以明确其立场和创新之处。

现代摄影自20世纪90年代末诞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这一过程中,摄影逐渐摆脱了对绘画的模仿,发展出自己的艺术特性,其核心是清晰地描述和冷静地观察世界,而不是以绘画的规则和思维来随意遮挡和使图像模糊。现代摄影的目标是将摄影从绘画的影响中解脱出来,彻底切断与绘画的所有联系,将其引入对话的语境,作为观察世界和自我表达的工具。因此,现代摄影的基础不是画面的视觉艺术性和审美愉悦感,而是作品与生俱来的现实性和信息量。现代摄影的代表人物是法国摄影师尤金·阿杰特,他被誉为“现代摄影的先驱”。

摄影术传入中国后,拍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一直是中国摄影的重要分支,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更使“西湖十景”和“苏州园林”成为热门拍摄对象。很多中国家庭都藏有描绘苏州园林的风景装饰画、工艺品、老照片等。这些老照片大多充满了“画意摄影”或“文献摄影”的意味。其中,中国文人雅士拍摄的苏州园林作品深受中国水墨画的影响,呈现出“画意摄影”的倾向,而外国摄影师在1949年之前拍摄的苏州园林则更倾向于“文献摄影”。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园林等旅游胜地的摄影画册大多都是旅游宣传册。然而,2000年后,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开始以个性化的视角来观察、记录、创作和表达苏州园林。

正是在这样的摄影文化背景下,苏唐诗开始了他的苏州园林专题摄影创作。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拥有十多年中国古建筑摄影经验的摄影师的独特视角,也体现了他对“看见”和“诗意”两个全新视角的探索。

苏唐诗的“看见”,即是“见别人之不见”。这并不仅是寻找新的角度和题材,对于一个被无数摄影师反复拍摄了上百年的传统题材来说,这样的创新机会虽然存在,但并不多。苏唐诗说:“我曾反复阅读过日本纪实摄影大师土门拳的摄影画册《古寺巡礼》,并尝试了他的‘闻思—拜观—感动—凝视—拍摄’的摄影五步法。在拍摄大量的中国古建筑过程中,我逐渐理解了‘凝视’的含义。”

通过对时间的锁定和切割,对空间的抽离和划分,摄影让苏州园林充满了斑驳、沧桑和脆弱的感觉。这种在熟悉中发现陌生,在陌生中找到熟悉的体验,让每一个观者都能从照片中得到不同的感受和启发。一位知名摄影师分享道:“我在苏州园林中感受到了寂静,特别是在墙体之间。有一瞬间,我看见一丝微光从两面分离的墙之间穿透而过,这种画面我从未见过。这只是一束很小的光影,但却美得令人窒息。”这也是苏唐诗希望传达给观者的信息:通过照片,我们可以看到苏州园林的荣誉、力量、悲怆和脆弱,体验到一种起伏而连续的生命历程和深情诉说。

这就是苏唐诗的“看见”,它是凝视的力量,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的力量。

苏唐诗的“诗意”,在于“表达他人所未表达的”。摄影艺术始终在记录与表达之间寻求平衡,两者相互依存,无法割舍。不过,记录和表达在作品中的比重有所不同,因此摄影又可大致划分为侧重记录的纪实性摄影和侧重表达的艺术性摄影。苏唐诗的中国古建筑摄影系列之所以在广大受众心中拥有持久魅力,既源于他对中国古建筑的独特情感,也与他别具一格的表达方式密不可分。

我认为,苏唐诗之所以与众不同,原因主要有二:其一,他专一而不滥情,十多年来专注于中国传统建筑,深情厚爱,跨越千年历史。其二,他将自己定位为“工匠诗人”。苏唐诗深知,不断精进的技艺有助于提升对现代摄影理念的认知和建构,而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日新月异的艺术理念则能避免实践中的歧途和错误。例如,他费尽心思收藏了日本摄影家土门拳的《土门拳全集·古寺巡礼》,对他在出版过《看见,不一样的故宫》之后的古建筑拍摄有着重要的突破意义。另外,他在古建筑拍摄实践中,对于使用移轴镜头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和尝试,解决了使用普通广角镜头时产生的透视变形问题,并调整焦平面和清晰点等。他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过相关文章,此处不再赘述。

独特的情怀与表达方式建立在技艺精湛和观念更新的基础之上。有了“技”与“道”的加持,苏唐诗的“诗意影像”愈发主观化、个人化、情绪化。从他第一本拍摄故宫的画册开始,他的作品相较于同行作品便少了一些直白的建筑细节、宏大叙事的全景,以及中规中矩的照片,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留下印证。相反,他刻意捕捉古建筑的边边角角、特写和局部,创作出一些令人回味无穷的场景,融入风花雪月、感伤离愁等元素。总之,他的作品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可读性,以及符合当代人对文化艺术需求的微小创新和贴心私语。这无疑使他的作品摆脱了刻板单一和僵化模式,赋予其更多的永恒性和沉思性。同时,这对观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邀请他们一同参与这场更开放的摄影作品感知冒险。苏唐诗摄影的诗意旨在为影像注入更多灵性和活力,使其与受众互动、在传播中赋能、在阅读中释放。影像作品如同酵母,发酵所有的激情和智慧,让人们在幸福中成长。

当代摄影在经历主观化、个人化、情绪化的迭代升级后,许多照片都为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瓦尔特·本雅明称其为摄影的“光学无意识”。照片是大方的馈赠,但它们的馈赠是不可预知的,尤其是当我们不知道它们应该给我们什么,或者我们不知道我们想从它们那里得到什么的时候。它们完全有可能超越纪实文献和唯美画意的摄影的历史功能。而这一切归功于像苏唐诗这样的杰出摄影师的贡献。

沃克·埃文斯晚年曾说:“纪实文献是有用的,而艺术其实是无用的。”这并不完全正确。艺术作品其实有其用途,只是我们永远无法预料那会是什么。从《看见,不一样的故宫》开始,苏唐诗便一直走在致力于让当代摄影与更多人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的道路上。《看见,诗意的苏州园林》是他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我谨以此文向他表示敬意!

摄影评论家、策展人、资深图片编辑

2024年4月于西安不不居 Gom/JXdIuOBogkrV57YsqEk1YSyTfvzqfSgYdgO+Q+nJHbwIzViHtedHHOjiOoS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