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美食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以人为贵”

我希望通过中医美食课的学习,慢慢让大家回归到独立守神,回归到本我,找到自己发自内心最需要的东西,这叫以人为本,以人为贵。

1 中医的营养学和西医的营养学区别在哪儿——以人为本

我一直反复强调中医营养学和西医营养学的区别,或者说我们的美食课和其他人开办的烹饪课,还有一些吃下午茶、搞活动的人有啥区别?

我想最大的区别,就是以人为本。厨师和你都是人,以谁为本?一定是以吃饭的人为主体来说美食,否则就是耍流氓。

现在很多人一说起美食,都是讲食材是多么稀缺、珍贵,获得是多么不容易,食材是多么不容易保存……还有人说某处美食,有多少多少人在排队等,以此来凸显、烘托这个东西。当受到诱惑的人们去了以后把这食物吃一遍,然后拍照片发个朋友圈,就觉得特别满足,虽然有可能吃进肚子里后很不舒服。西方营养学或其他人讲的营养学都在关注吃的东西是什么,里面有什么成分,还煞有介事地分析。我告诉你,任何一类植物、动物身上的成分多了去了,你只知道食物里的这几个,然后拿来说事。

一支足球队场上有十一个人,再加上教练、替补、厨师……人数多了去了,如果只拿踢进球的人说事,这是极端的。头脑简单的人,脑沟回不够的人才会有这种思维。因此,我们讲的以人为本就是说吃东西时一定要知道自己是谁,处在什么样的状态,有什么样的心情。

大家要记住,“我想吃什么”的“想”不是意识,而是发自内心的心神、魂魄的召唤。因为我们现在活得都比较粗,也搞不清楚到底是“我想”,还是“我的魂魄想”,还是“我的邪念在想”。搞不清楚。

因此, 我希望通过中医美食课的学习,慢慢让大家回归到独立守神,回归到本我,找到自己发自内心最需要的东西,这叫以人为本,以人为贵。

2 适合我的就是最好的

什么叫“犯贱”?

贱的意思是没有自我,就是迎合所有人对他的评价,这种人很容易被人PUA (被人虐,还替人数钱)

“犯贱”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不了解自己;第二,不了解自己真实的需要;第三,不了解自己的种族、饮食习惯、肠道菌群、魂魄……然后跟风,今天别人说啥好,就跟着去吃;明天别人说啥不好,马上就不吃。

看看这几十年来,某些科学家说了多少“罗圈话”,一会儿这个好,一会儿那个不好,说了半天,你跟他学了半天。如果你没跟着他说的吃,倒无所谓;如果你跟着他说的吃了呢,吃到最后很可能吃出一身病来。

因此, 贵和贱的标准我们一定要记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是探索、认识真理的方法之一,而不是唯一。 因此, 我们要相信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用人做实验得来的数据。

以人为本、以人为贵,就是尊重自己的人种,尊重小时候的饮食习惯,尊重父母,——你到底跟谁生活在一起?包括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的饮食生活习惯,尊重传统的烹饪选材和烹饪方法。

我为什么要说尊重?因为我们现在不提尊重,一提中国传统的东西,马上就被说是土鳖,被蔑视。隔三岔五就冒出一个幺蛾子理论,把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的饮食习惯打击、PUA一下,搞得我们很自卑,然后就跟着别人跑,就买人家的东西。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周围有多少坑在等着自己,我们就像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厚朴教给大家的是独立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方法,我有自己的价值观,而且经得起质疑或质问。有人说你这种价值观,将来把自己吃坏了、吃死了怎么办?吃坏了、吃死了我认,你能保证按你的科学的方法吃,就吃不死、吃不坏吗?我当时的一个德国学生 (德国大使馆的药剂师) 得了乳腺癌来找我看病,但是治疗最后出现了一个问题:西医给她的要求是抑制雌激素分泌,不让她来月经;我们认为她有瘀血,必须通过月经排出去。

有的人总说中西医结合。没法结合,那病人怎么办?二选一,病人说:“Dr.徐,你能不能保证我不会再复发,不会再变得严重?”我说我不可能保证。你用同样的话去问西医,他也不可能保证。这样问大夫是不礼貌的,对吧?而病人的想法是:唉!如果你能保证,我就不做抑制雌激素分泌的治疗。我说:“你自己选吧。”最后,她还是选了西医。跟她一起上学的同学告诉我,她一年半以后去世了。这就叫“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如果你选了这个,你就要认定。可怕的是什么?可怕的是你一会儿听这个,一会儿听那个。

因此,我坚定地相信道家或中医传承下来的文化,相信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和饮食习惯,而且要把它传播出去。我无意劝任何一个相信西方或西方营养学的人,你吃你的,我吃我的,我有选择吃什么的权利。至于你吃什么,爱吃什么吃什么,跟我毛关系也没有。我们一定要建立起强烈的信念——我在吃饭,那适合我的就是最好的,也因此才有了“胃喜为补”“适口为珍”的说法。

否则大家都认为这个好、那个好,别扯了,你认为好的东西,有些人吃了就会要命。比如你觉得花生米好吃,但有些人就对花生过敏,过敏发作后喉头水肿能把人憋死。我们吃东西要以人为本。

怎么做到以人为本呢?

3 永远保持自觉和自感

我讲了半天没讲吃什么,而是先讲你要观察谁吃,怎么做到以人为本。其实,厚朴的学员对这句话一点儿也不陌生,永远保持自知之明,永远保持自觉 (永远保持自觉和自感) ,永远保持自己清醒的感和觉。

自知之明是什么?是意识层面上,就目前为止对自己的族群、人种、饮食习惯的一个基本认识,这需要学。 但我说过猫和狗都没上过课,为什么它们活得挺愉快,也尽其猫年、尽其狗年了?

我们都认为猫和狗没有意识,这是不对的!你不知道猫和猫之间也有交流,我甚至相信古人都是能跟各种动物交流的。古代的巫能跟动物交流,黄帝打蚩尤的时候就动用了各种动物,据说其中还有大熊猫。他既然能指挥动物,肯定就跟它们有交流。

我老婆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个人特别喜欢猫,他就把猫粮做成老鼠、鸟的形状,然后给猫吃,猫粮本身挺好吃的,但猫闻了闻、看了看,一口不碰。这个人就感到奇怪,心想: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不爱我?我们也经常会有这个问题。

然后他就找了一个懂猫语的人去问那只猫,交流完后那个人说,猫说了,它妈跟它说不要碰红色的东西,因此它看到红色的肉或蘑菇之类的食物时认为不好,就不吃。由于你喜欢红色,就把喂猫的这些东西都涂得红不拉几的,猫看见以后就想起它妈的话,所以它就不吃。他一听,把猫粮染成灰色,猫就吃了。这说明动物其实也有意识的传承。

我说的永远保持自知,你想想,你从小到大接受的来自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教育,里面有很多是他们积累的经验,不要说他们不是科学家,不懂科学,就把他们扔在一边。

我小时候就知道锅巴、烤馒头、饭焦能消食化积。等我大了以后上医学院,才知道中医就是这套说法。不是原汤化原食,是原焦化原食,这叫保持自知。

还有我们要摒弃作为中国人的自卑感,外国人一说我们哪里不对,马上就觉得自个儿特没意思,觉得祖先特傻,就否定自个儿,然后跟着人家就跑了。

我们这么多年经历了多少事?一会儿被说猪油不好,吃什么?调和油。一会儿调和油也不好了,吃什么?橄榄油……一说橄榄油就显得自个儿的地中海饮食高大上,顿时少长几个瘤子。因此,现在中国人的“自卑税”交得太厉害了,一点儿逻辑都没有。

4 吃饭前一定要问自己饥不饥、饿不饿、馋不馋

我说保持自觉,就是让大家记住,吃饭前一定要问自己饥不饥、饿不饿、馋不馋。我们现在怎么吃饭?到点了。一个男的总是晚上出去应酬,喝大酒,完了去唱歌、泡脚,然后鬼混,他老婆治他一招——反正我晚上九点要做爱,你爱回来不回来。到点要做爱,人家老公一听就回来了。

我们现在怎么吃饭?到点了。为什么要吃饭?到点了。到哪个点了?到自然的那个点了,而不是到你这个点了。

如果你是健康人,你的生物钟跟自然钟是同步的,到点你就该饥了、饿了,也该吃了。问题是大多数现代人的生物钟跟自然钟不是同步的,而且现在谁规定一天吃三顿饭?没人规定吧,古人都是一天吃两顿饭,只有下地干活的人才一天吃三顿饭。

《白鹿原》里麦收的时候晌午要送干农活的人一顿饭,饭里除了白面还得有肉,而且太阳最毒的时候要歇晌。

如果不考虑自己的饥、饿的情况就去吃饭,饭吃进去以后就是问题,不论你吃啥;相反,如果你真是饥了、饿了,任何东西对你来说都是美味。

极端例子就是珍珠翡翠白玉汤。你按西方营养学去研究珍珠翡翠白玉汤里有什么成分、由什么构成,会发现有食物的残渣,发酵以后腐败的东西。他们眼里没人,而我们眼里有人。

饥和饿有啥区别?饥的反义词是什么?饿的反义词是不饿吗?想过吗?

我们从小就听老师讲不要气馁,“馁”到底是啥意思?就是饿的感觉。

中医有个症状叫饥不欲食,肚子空空的,就是不想吃东西。没有心气支撑你的欲望,没有心气去化这些吃进去的东西,最后这个人就会变成“骷髅”,现在很多模特就是这样的。饥是什么?胃肠空了。

我们经常说吃饭要留有余地,其实就是给胃肠蠕动留下空间。你年轻的时候塞得再满,肌肉就像皮筋,拉长了也能绷回来,但岁数大了就不行了。

5 如果你一边吃饭一边忙别的事,再好的东西吃进去后都会变成垃圾

吃饭要有节奏,要细嚼慢咽,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吃饭是人生中一件重要的事,谁在吃饭的时候看手机、看电视、听新闻,或者跟周围的人聊天、谈工作,甚至训斥孩子,谁就是天底下最大的“贱人”。

如果这么做,你吃任何东西进去以后都会变成垃圾,再好的营养餐吃进去以后也是垃圾。为什么?因为心不在焉,你的心和神不在那里,气就不会跑到胃肠里去分泌消化液,去分解食物,然后去吸收,你就把消磨的东西放在胃里,就搁在那里,因此你吃进去再好的东西也没用。

《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是跟老天沟通,“戎”是打仗。 家里最大的事是什么?得起火做饭。 一家人围在一起好好吃顿饭,饭前做个祈祷感谢 (中国人好像没有这个习惯) ,心里默念,我比较欣赏一种祈祷词:“感谢上帝在我饥饿的时候给我饭吃。”

饥饿的时候没有饭吃,不饥不饿的时候总给我饭吃,都不合适,最好的方法就是我饥了、饿了,然后有饭吃。这是最好的。

之前我给线下课的学生布置作业,主题是“我吃过最香的三顿饭”。我让大家回忆最香的三顿饭,其实就是要证明一点——你吃得最香的饭跟吃啥没关系,而是跟当时你的状态、心情、所处的环境有关,导致你吃那个东西产生了美好的感觉。

因此,保持自觉要专注、有耐心,想着这个东西怎么这么好吃,它是从哪儿来的,怎么做的。要想这些相关的问题,而不是跟吃饭毫无关系的事,不要去分析。一天就这么两三顿吃饭的时间,如果吃饭的时候你总是那么做,你的神就会特别委屈,特别不高兴,然后就“死”给你看。等神要“死”的时候,你又觉得怎么要“死”了?你早干吗去了。

6 不要养成吃零食的习惯

另外我说过,吃饭是件重要的事,不要养成吃零食的习惯。为什么?说轻点儿是让胃休息休息,说严重点儿是让神休息休息。大家想一想,总是不停地吃零食的人有安全感,还是一天吃两三顿饭,按点吃的人有安全感?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肯定是按点吃饭的人有安全感——我现在不吃,待会儿有的吃。其实, 总是吃零食的人背后有一个严重的心理问题——没有安全感。

我们现在是把很多病态的心理带到吃饭上,比如生气了,我要吃一顿;跟男朋友吵架了,我要吃一顿……高兴了吃一顿还可以理解,生气了为什么要吃饭?就是靠咬、嚼,然后咽。有人说:“我咽不下这口气。”你咽不下这口气怎么能咽下那口食呢?

我真见过气得会马上身上长包的人。我姥爷以前开了片荒地,在村里种地,以为谁也不管了,结果村里的地头蛇去了,就把青苗 (已经吐穗的农作物,再等两个月就能打粮食了) 全给拔了。我姥爷气得背后的膀胱经经筋上起了一颗一颗的筋疙瘩。我妈完全遗传了我姥爷,她一生气就会背过气去。

有一次我妈的昆仑穴上长了个筋疙瘩,她就跟我说:“如果长在肚子里,这不就是肿瘤吗?”我一想也是,根据现代科学的理论,就是在某个地方有个占位性的密度很高的东西。其实它是什么?就是一口气。 如果没有食欲,就想办法找医生恢复食欲。 泻心汤也好,补心汤也罢,让自己恢复心气,有了发自内心的欲望,然后去吃饭,而不是强迫自己进食。

因此, 没有食欲的时候不要吃饭,生气以后这顿饭不吃了,过一两天再吃——这就是我的基本观点。 另外,永远要观察自己喝水前渴不渴,而不是说我每天要喝多少水。我渴、我喝,渴的时候喝水就是甜的。你不渴的时候喝水,水就是各种怪味,寡淡,还非得往里加东西。

因此,饥、饿最重要的一点——馋,“馋”这个事就高级了。

7 馋和瘾都是超越物质之上的精神享受,但它依赖于物质

你吃东西是为了什么?肯定是为了充饥,塞满了就行,至于什么口味无所谓。你点两个自己喜欢吃的菜,有可能是因为饿了,想吃这个东西。

真正解馋的食物是通神的,要知道自己馋什么,珍惜自己,永远给自己留个小空间或其他储备,让自己馋的时候能吃东西解解馋。这是爱自己最好的方式。

我妹徐文波爱喝啤酒,人家给她倒啤酒的时候,她就发出嘶的声音。什么叫幸福?这就叫幸福。我爸也爱喝酒,莫名其妙地,我则对酒从来没有感觉。我酒量很大,56°的二锅头喝一斤没问题,但我从来就没觉得这东西好,也没馋过它。有人爱啃鸡爪,有人爱啃鸭脖,有人爱啃猪蹄,还有人爱吃螃蟹 (螃蟹有一个特别恶劣的伤人的方法——让你一次吃够,然后再也不馋了,就吃伤了) ……因此我们馋的时候,就总想今天要是能做个自己喜欢吃的菜该多好!

我在上海隔离的时候,上海的厚朴同学给我投喂,他们有一个做得很好的糟卤的鸭舌,我吃光了,还没吃够。不知道南方人怎么做得那么精致。

我觉得真正解馋的东西是量小精致,而且只有自己能体会到个中的滋味,因此要解馋。然后,最高级别就是有点儿过瘾了。比如人们嗑瓜子就停不下来。我们开年会的时候,我面前会放点儿什么南瓜子、冬瓜子,还有葵花子,我就坐那儿听着,然后就开始吃,一会儿就嗑了一大堆瓜子皮,还在继续伸手抓瓜子。这已经不是我了,而是本我。有些人嗑瓜子嗑得牙都变成了豁豁牙。大家记住, 馋和瘾都是超越物质之上的精神享受,但它依赖于物质。

我说中国人可爱在哪儿?不依赖酒精,靠吃就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且这种满足是可重复且不会增加剂量的。你不能说我吃十个鸭舌就不馋了,下次变成吃一百个,不是这样的,只要你吃到那个东西,吃到那个味就能解馋。

因此,要永远掌握能让你解馋、过瘾的东西的来源,保持充足的物质储备。 也就是说,只要我想高兴,就能通过这个高兴。就像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着迷松花蛋,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你不知道里面流着汤的松花蛋有多么鲜美! zl39K7Q6jzipohNCNfHZa0421oBBbORBwmrHL3p4WX5JJGLHQqHGavgLlT5VDtQ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