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锦纶 合成材料之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宋·苏轼《前赤壁赋》

自20世纪的30年代,国际石油化学工业在“合成材料”技术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解放军总后欲建设的这家军工“合成材料厂”,人们不禁要问,到底“合成材料”是个什么样的“保密”产品呢?

1939年美国实现熔融纺丝工业化,生产出PA66纤维,尚属世界上第一根(种)合成纤维。尔后,聚丙烯腈纤维(PAN,腈纶)、聚乙烯醇纤维(PVA,维纶)、聚酯纤维(PET,涤纶)、聚氨酯纤维(PU,氨纶)和聚丙烯(PP,丙纶)纤维等产品相继问世。

尤以锦纶产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一度风骚独领,美国将锦纶纤维与铝合金丝进行混纺,试制成用于单兵保护的防弹衣,为诺曼底登陆美军抵挡德军滩头密集的子弹,起到了重要保护作用,一时化纤合成材料声名鹊起。

我国合成材料在20世纪50年代得以起步,经过60余年的发展,现今化学纤维产量占居世界产量的60%以上。化学纤维除广泛用于人民生活外,在航空、航天和医疗等高科技领域都得到应用。

合成纤维得到在工农业和人民生活中的运用,至今几十年过去了,对这一石油化工材料家族的产品,中国普通老百姓也熟悉了它们的身影,早已成了日常生活用品。它们是:聚酯纤维—涤纶,聚酰胺纤维—锦纶,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氨纶,聚丙烯腈纤维—腈纶,聚丙烯纤维—丙纶,聚乙烯纤维—乙纶,聚氯乙烯纤维—氯纶,聚乙烯醇纤维—维纶,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改性腈纶—腈氯纶。

唯有“锦纶”作为中国化纤产品的商品命名,突出代表了新中国石油化学纤维发展的艰辛,开启了我国合成材料生产的黎明。

有资料说,“祖母绿”英文为emerald,源自波斯语zumurud(绿宝石),汉语为其音译,香港人称其为“吕宋绿”,其实它跟“祖母”没有任何关系。但“锦纶”,却与锦州、锦化有联系。

今天,我们回眸2348三线军工的历史,不得不提到中石化锦西炼油厂(锦西化工厂、东北炼油厂)——位于渤海湾辽西走廊中部、一座日本人早期为侵略战争修建的燃料加工厂。

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为了解决侵略战争燃料不足的问题,仿效德国,或是利用满洲充足的原煤为资源提炼人造石油,或是从东南亚抢劫石油炼制战争油料。1940年建设的这家炼油厂,厂址选在锦西车站附近的五里河王屯。1945年8月,日本投降,工厂被民国资源委员会接收,更名东北炼油厂。三年后东北解放,工厂获得新生,回到人民手中,更名为锦西炼油厂、锦西化工厂,简称:锦西、锦炼、锦化。

锦化,没有辜负党和国家寄予的厚望,发挥了全国化工试验基地的作用。几十年来,为全国40余家大中型企业、政府机关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和领导干部。该厂恢复时期的领导顾明——成长为国家计委副主任,芮杏文——成长为上海市委书记,林殷才——成长为化学工业部副部长。

翻开新中国石油化工的历史,我们更应记住锦化为共和国石油化学工业创造的辉煌。工厂自己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工,建成我国第一套水银法烧碱装置,开创了国内生产高纯度烧碱的历史;苯酚投产,迈出了国家有机化学工业自力更生的新步伐;聚氯乙烯问世,似一颗种子在锦化生根、开花,然后撒向全国遍地开花;航空玻璃,在锦化诞生;己内酰胺,经过艰苦试验,也在锦化问世。

1958年4月,第一批国产己内酰胺在锦西化工厂试验成功,产品送到北京纤维厂,首次抽丝就取得了成功,从此拉开了中国合成纤维工业的序幕。

面对成功,新中国的主人翁激动不已,叫什么名字呢?

苏联人叫卡浦纶(卡谱纶)!美国人叫尼龙(耐尼龙)!我们叫它什么名称呢?人们议论着……厂长柏岩心情同样兴奋,在一次讨论会议上,这位钟情于祖国石油化工事业的年轻人自豪地说:“我们就叫它锦纶怎么样?”

“锦纶?”同事们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称呼?新鲜、疑虑,可以这样命名吗!

发达国家可没有用金属含义的名称,命名其化学纤维物质的。同事们联想起四川有闻名于世的“蜀绣”,亦称“锦绣”,是不是厂长想起了“蜀绣”的荣光了?但那锦绣的“锦”是地名的意思,新鲜?厂长也许有他自己的思考?

其实,取名这事儿在国人眼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人名、地名,事物名儿的称谓,中国人、中国汉字有一个共同认可的文化规律,就是“约定俗成”,大凡事儿的起名,只要大家共同认可了,名称也就这么定了。

面对大家的疑虑、兴奋、期望,柏岩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外象征我们国家的锦绣河山,另一层就是它诞生在我们锦化。”

大家眼睛一亮,“好,真好!”所有人异口同声地赞成。

这样——“锦纶”,便在全国叫响了。因为它诞生在锦西化工厂,恰逢人民建设祖国意气风发热情奔放的年代,“锦纶”也罢,“尼龙”也好,也就被国家认可为正式的商品名称了。

由于“锦纶”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成立初期能试制成功,具有重要的国防意义,填补了国家的空白,打破帝国主义铁幕封锁。因此,锦纶的诞生不啻为新中国的一件大事。

有了锦化“锦纶”化纤产品的技术突破,又有了北京东方红炼油厂国内工业级规模石油化工技术的放大,这些都为军用化工企业的筹办,催生2348工程指挥部奠定下了技术前缀。 5eukBkx2ePkZpg/zTzsx5cMd6JNLzrH9pXkFaCcWG4Ue3gQqplrw40KvHvys6V9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