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温故而新醪糟酒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齐纨鲁缟车班班,

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

天下朋友皆胶漆。

——唐·杜甫《忆昔》

岳州 工业产值慢悠悠

岳州说起与近代工业联系紧密一些的事儿,恐怕一个是与长江、洞庭湖水运相关的火轮船运,一个是民国粤汉铁路通车的岳阳火车站。

那时候,所谓的岳阳街上还不足3万人,仅相当于现在一个中等乡镇的人口。沿江像样的集镇从北往南,依次排开应该是陆城港、城陵矶、南岳坡、南津港、湖滨、鹿角咀。

沿江岸线尽管人口不多,岳阳人依然有着自己的梦。

民国时期,境内工业十分落后,产品多为小手工业品;重工业仅有少量铅、锌、黄金矿产品。1949年工业产品统计,产黄金37.6千克(矿产成品含量),发电量1万千瓦/小时。新中国成立后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品迅速增长。1956年,工业品有酿酒、砖瓦、食品、纸张等27种。仅1961年,工业产品大约60种,黄金产量3.6千克,发电量2636万千瓦/小时,机制纸及纸板0.07万吨,酿酒0.1万吨。20世纪70年代,石化产品大幅增长,达255种。

军工3517也风流

说到“三线建设”的2348工程,也就不能不说石油工业部长岭炼油厂,也就不能不说早期的中南军区3517工厂,这些中央和军工企业在岳阳的落脚点,给地方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依岳阳市志,我们可以说,解放前湖南的石油化工产业或石油化学工业几乎为“零”。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南才初步形成了以生产支农化工产品为主的化学工业布局。

3517,解放军军工系列工厂之一。1951年4月破土动工,1952年4月完成第一期工程,1953年底全部竣工。1951年5月始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第一办事处,1954年5月称211工厂,1965年7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17工厂。

工厂竣工投产时,设计能力为年产胶鞋300万双、胶雨布400万米、雨衣40万件,1954年5月,解放军总后勤部通知扩大橡胶制品生产,停止生产被服、大衣;时为岳阳境内最早的大型化工企业。

岳阳知名作家、曾任岳阳市文化局局长的梅实先生,描写过20世纪60年代至末70年代初,人们追捧3517产品的盛况

到了冬天,最为时髦的是能穿上一件3517生产的军大衣,26块钱一件,别小看这26块钱,这差不多是我们这类年轻干部一个月的工资哩!并且,这军大衣还不是谁都买得到的,得由单位统一出面,或找熟人开后门。有一年春节后,在小礼堂召开党员负责干部会,千把人到会,结果人们发现,这千把人中,竟然清一色穿的黄色军大衣,有人开玩笑说,真不知这到底是地方干部开会,还是部队干部开会。后来,影剧院放映南斯拉夫一部电影,叫《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有人用方言说不清电影名字,触景生情,干脆诙谐地说是“瓦尔特保卫热被窝”。……衣服是这样,脚上穿的鞋就更不用说了,3517厂生产的普通军用鞋3.74元一双,几乎所有干部都穿这种解放鞋,似乎只有穿上解放鞋,才能保住劳动人民本色。

说到3517,梅实先生还讲过一个胡耀邦在3517作报告的故事;他那朴实为人、谈吐风雅的情景令人印象深刻

1963年耀邦同志在3517礼堂里作报告。那天,他手拿一把葵扇,边摇边说,我姓胡,叫耀邦,今年四十有九,牙齿掉了两颗,毛主席叫我小胡。接下来他问:我们都是湖南人,湖南“阳”多,你们谁数得出湖南有多少个“阳”吗?告诉你们啰!有12个。然后他自己一个个的数:岳阳、益阳、邵阳、衡阳、桂阳、耒阳、黔阳、麻阳……数完了“阳”,他又说,岳阳最有名的是岳阳楼,岳阳楼上有一篇名扬天下的好文章,叫《岳阳楼记》,你们谁能背得吗?座中有一位校长吴晓霞,他站起来说,我能背!说毕,就一口气背完了《岳阳楼记》。耀邦同志摇着葵扇,非常高兴。

笔者翻出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无非是说说岳阳那时的工业经济的基础,说说那时岳阳人经济生活的景况。预示着“三线建设”2348现代军事工程,将给岳阳的国民经济带来巨大变化。

援三线 地方政府倾所有

“三线建设”在岳阳地区展开,当时一下子两个国家大字号企业在湘北临湘的小县落脚,在生活物质凭票计划供应的年代,毫无疑问,吃、穿、住、用、供方面都给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压力。

据说,当年“二汽”也曾在湖南选点,当时湖南省委有领导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粮食供应,哪里来的商品粮解决新增几万人口的供应问题?请“二汽”来湖南落脚的念头只好作罢。

不过话说回来,只要是党中央做出了的决定,全国上下一盘棋,“‘三线建设’一声令,临湘人民就拼命”。老红军、2348工程指挥部第三筹建处副主任、老领导李云同志,在纪念长炼“厂庆”20周年时,还语重心长地写道:“别忘了地方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他在文章中说

长炼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是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关怀及各兄弟单位的支持分不开的。建厂初期,附近农民所种的蔬菜只能是自留地的菜自给,职工吃菜难,是长炼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各级政府非常关心长炼的吃菜问题,专门在路口铺、文桥两地设立菜业队,由国家供应菜农口粮,种出的蔬菜供应给长炼职工吃。当时我厂没有办农场,每年大检修的夜餐补助用粮都是各级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的。就连有时出现一些纠纷,也是靠各级组织出面才得以解决。

2001年7月,对当年响应上级号召支援“三线建设”的往事,时任临湘县文桥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主任的黎洪涛同志回忆说。

1968年秋,他到文桥公社担任党的领导小组长,前后在文桥工作达十年之久。最难忘的就是发展养猪事业,保障三线军工的长炼和2348职工吃肉。

那时,文桥公社人口12292人,水田18362亩,牲猪发展7179头,亩平均只有0.4头,粮食总产1094万斤,亩产平均只有580斤,向国家出售牲猪1024头,粮食323万斤。满足供销社屠宰牲猪是他脑袋中的一件大事,后来2348工程建设,猪肉供应凭票也难满足计划。县里要我们在多喂猪上想办法,就地解决工人吃肉难的问题。直到1977年牲猪养殖发展到了24900头,人平1.66头,亩平1.5头,商品肥猪达到5779头,比1968年增长了5倍,作为一个小小的人民公社,确实出了点“小风头”。

公社的主要做法,一是大力推广庆曲发酵、糖化饲料,实行生食喂猪,大种鹅菜、南瓜、灰萝卜、南瓜、燕子花、红薯、白菜、苦荞等适合生食的青饲料。每个猪场都利用饲料配给份土和“几边地(塘边、沟边、屋边、山边等)”,大种高产南瓜,一个猪场收获几千斤、几万斤;猪爱吃,长得肥。有一年,仅供销社收购南瓜籽达500担之多。二是大搞机械化养殖,把集体猪场都接上电源,安装粉碎机、打米机,利用农业副产品增加饲料来源,仅过去秕谷之类就从灶口抢回加工成饲料,每年达300万斤。三是鼓励私人家庭养猪,发展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办养猪场,公、私养猪比例各一半,这样既贯彻落实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又坚持了社会主义集体方向。

文桥公社大力发展养猪事业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省、地、县大力推广。从1971年起,连续7年获得地委颁发养猪先进单位称号,5次出席省“农业学大寨”先进表彰会议,还奖给公社一台手扶拖拉机;他个人多次被评为先进,还出席过省党代表会议。

黎老继续说,想起这些往事,没有“三线建设”,也就没有云溪发展的今天,长炼和2348对岳阳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今天我们怎么评价也不为过。 XgF+m9KyEr8HbO8V10mDizIxROMqGj3IXh3SlAj6/1SUeXD7HV8oaWU61tNkwdL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