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晒肺

沈家老六咳嗽了有些日子了,但他一直没当个事情。其间,咳嗽得厉害时,他到天成大药房去拿过两服药,服了一段时间以后,仍然未见好转。

沈老六那咳嗽,不带痰,干咳嗽。如同蒸汽火车将要启动时那样“呼哧呼哧”地往外喷汽。他自己说是胸腔里好像憋着一股子碳烟子,刺激得他气管那儿怪痒痒的,不咳嗽出来,喘气就不顺畅。可咳嗽了上一口,下一口“碳烟子”又犯上来了。所以,他一旦咳嗽起来,就要卷起舌头,不停地“克克克”咳嗽。

接下来,他再去“天成”看先生,“天成”里的大先生知道他家里条件好,外头又有过硬的关系,便建议他到大地方去瞧瞧。他这才回过头来与家里人商量,决定到北平去找他同父异母的二哥——沈达霖。

沈达霖是光绪二十年(1894 年)的进士,晚清重臣。

沈家,在沈二公子沈达霖没中功名之前,就已经是盐区很有名望的盐商大户。沈老太爷娶了大小婆子五六房。子嗣之间,虽说是老大、老二、老三……那样一溜儿顺下来的,但并非都是一娘所生。

好在,沈家重“书香”,兄弟们或读书做官,或经商开拓盐田,都做得风生水起,相处得也还算融洽。

沈老六患病那会儿,大清朝已经烟消云散。但沈家老二沈达霖还在紫禁城里做事,为袁世凯登基鼓与呼。这也正是沈达霖一生中最不该犯下的一个错误——他糊里糊涂地跟着袁世凯做了“保皇派”。袁世凯倒台后,他很自然地受到牵连,被列为追逃的罪犯。好在六弟来北平找他那会儿,他还在职,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六弟亲眼看到二哥派出黄包车,去同仁堂把头柜大先生请到自家府上来为他把脉瞧病。那场面、那派头,六弟从北平回来以后,炫耀了好长一阵子。

沈家老六说:“那个大先生,白白胖胖的,手中提着个紫荆藤子编的、乌黑发亮的小药箱,走道儿左摇右摆,很像只就要丢蛋(下蛋)的大老鹅。”进了二哥家的宅院后,仆人在前头引领着,他连头都不敢抬一抬——不敢张望二哥家庭院里的花草、树木和门厅里那些穿着鲜艳的小丫头(丫鬟)。

说到他那毛病的治疗,沈老六概括为三个字——晒太阳。

同仁堂的大先生用一块白纱布捏住他的舌尖,往外拽着看了又看,然后,又用一根竹管子贴在他胸口上听了听,便给他确诊为痨病,也就是后人所说的肺结核。其实,他在盐区时,“天成”里的先生也是那样认为的。但人家没有直接说给他。那毛病,当时是不治之症。“天成”的先生不想把话说死了,便建议他到外面大地方再去瞧瞧。

结果,就是那毛病。

那毛病,传染人,其唾液有极强的传染性。现如今已不可怕,打几针链霉素,就可以治愈。可在当时,谁患上那毛病,就要隔离居住,慢慢等死。

所以,同仁堂的大先生给他开出的方子是隔离治疗——晒太阳。当然,除了晒太阳,还有其他的药物治疗和注意事项。譬如:饮食要清淡,少吃辛辣,多喝水,禁房事,多呼吸新鲜空气,等等。

沈老六从北平回到盐区以后,家里人依据同仁堂开出的方子,在人迹罕至的盐河口,专门为他建造了一栋便于隔离和晒太阳的小洋楼。

说是小洋楼,其实就是模仿西方某些建筑物,加大了阳台的建筑面积,并充分利用楼顶的空间,做了一个大晒台,摆上桌椅,让他随处都可以晒到充足的太阳。同时,为隔断他的传染源,还在那小洋楼的四周,拉起了一圈高高的围墙,严禁外人踏入。

当然,外人知道他那毛病传染人,也无人敢踏入他那宅院。

盐河里,过往的船只,或是河堤上的行人,远远地看到盐河边的芦苇荡里,掩映着一栋青砖红瓦的小洋楼,看到沈家老六每天在那晒太阳——养肺。便给那小楼起了一个较为贴切的名字——晒肺楼。

“你打哪里捉来那么大条鱼?”

回答:“晒肺楼。”

晒肺楼那边有一道望海湾,常有大鱼游到那边寻觅食物。

再者,鱼鹰船上,渔夫一边敲打竹竿,驱赶鱼鹰下水捉鱼,一边划着小船在盐河里行走。走着走着,那小船与鱼鹰都不见了。此时,若有人问:“刚才那鱼鹰船呢?”

站在河堤高处的人,便会说:“那不是吗,已经划到晒肺楼了。”

好像晒肺楼是盐河边的一个标志呢。

事实也是那样的,外来的船只,一到晒肺楼,总是会说:“快到盐区了,前面就是晒肺楼。”而离开盐区的船只,一过晒肺楼,就会说:“船过晒肺楼啦,快回船舱里坐好吧!”因为,过了晒肺楼,前面就是茫茫大海。

沈家人在建造晒肺楼时,还在那小楼的旁边,修建了一座拾级而上的小码头。

沈家人出海归来,或是要乘船到盐区以外的某个地方去,都会在晒肺楼那落下脚。

晒肺楼那边,芦苇青青,船帆点点,景致还是很美的。

只可惜,沈家老六患病那几年,正赶上二哥沈达霖败走麦城。沈达霖没到过晒肺楼,但他派人来送过两回同仁堂的药物。

袁世凯倒台后,沈达霖携家人躲至天津租界(外国人的使馆)。不久,他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在租界内吞金而死。随后,远在千里之外的沈家被抄,田产及众多家眷,包括门客、奴仆,皆被疏散。

当时,沈老六已经病死在晒肺楼。只因为那楼里留有他的传染源,沈老六死后多年,那楼内一直无人踏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政府疏通河道,扩建盐河码头,涉及那栋荒草高过门槛的晒肺楼。拆除时,人们在地基下,意外地挖出了九罐“大黄鱼”(金条)。

此时,人们恍然大悟!沈家当初建造晒肺楼是个幌子,藏金,才是他们家的真实意图。再细看那些“大黄鱼”上都有的编号,略懂“黄货”的人便猜测,那可能是沈达霖趁乱世,从紫禁城里盗运出来的。由此,可以想到,沈达霖在大清风雨飘摇时,就开始谋划自己的后路了。 MmPCV4VKyWxqd9Y02KgQQBuqjVqkaXwwCIxwFoZ1vnJgx++ak7IY+7juTXcrMEJ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