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道德完人”李大钊

李大钊进入北大,是在1917年11月。那时,章士钊辞去北大图书馆主任之职,向蔡元培力荐李大钊继任。李大钊时任北京《晨钟报》编辑,以“守常”所著文章而闻名。于是,“北李”“南陈”同聚于北大,同聚于《新青年》编辑部。

一年后,1918年11月27日,陈独秀在经得李大钊、高一涵、周作人、张申府等人的同意和支持,创办《每周评论》,由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主要编辑,后来在《每周评论》上引发了“问题与主义”之争。

李大钊是河北人,身上颇有燕赵之士的慷慨激昂,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筑声剑影楼”,壮怀激烈。受邀进入北大后,李大钊在北京南城的瑞记饭庄请客,主客是蔡元培,陪客是梁漱溟,还有蔡元培叫来的陈独秀。看起来,“革命”也需请客吃饭啊!

话说蔡元培主掌之前,北京大学的校风还很腐败,管理工作也很差,有一批举人、秀才出身的学生,校内工友都称呼他们为“老爷”,以后又改称“先生”。学生中不少人求学目标是毕业后升官发财,或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好职业,因此托门路、找靠山者有之,平日游手好闲,考试打小抄儿者有之,而少数学生则是死读书不问外事,生活自由散漫,谁也不管谁。教师中不仅有思想保守陈旧者,也有滥竽充数、混饭碗者,更有道德堕落、赌博、捧戏子、逛妓院者,不一而足。

为此,蔡元培发起成立进德会,所谓“进德”者,就是增进道德之意。“进德会”之目的,按照蔡元培所说,主要是增进个人的道德修养。为此,他提出一些被认为是不道德或于人身修养有害的行为列为禁戒之例,其中有三个等级标准:甲种会员,不嫖,不赌,不娶妾;乙种会员,于前三戒外,加不做官吏,不做议员二项;丙种会员,于前五戒外,加不吸烟,不饮酒,不食肉三项。

这里面的甲种会员条件,后在该会正式成立时被改作入会的基本条件,其他禁戒则改为由入会者自行选择遵守。李大钊是第一批报名入会的会员,他选择的是“甲种会员”。

李大钊可以称得上是甲种会员的楷模,他幼年时祖父需人照料,便在家中长辈的安排下,与同乡赵纫兰结婚,当时李大钊年仅10岁,而赵氏已16岁。二人不仅年岁差别偏大,学问更是悬殊,但二人互敬互爱,终其一生,在那个“大变迁、大解放”的时代极为少见。

1918年6月进德会召开成立大会时,加入该会的教职员就有160多人,学生入会者达300余人。李大钊在这次会议前选举进德会组织成员时,当选为“纠察员”。

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李大钊月工资140元,属于高收入人群,要知道,当时小学教师的月薪不到20元,后来的北大图书管理员毛泽东月薪只有8元,对美国记者斯诺回忆时毛泽东说:北京对我来说开销太大,……非马上就找工作不可。我以前在师范学校的伦理学教员杨昌济,这时是国立北京大学的教授。我请他帮助我找工作,他把我介绍给北大图书馆主任,他就是李大钊,……给了我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工资不低,每月8块钱。工作不外乎管理“日报阅览室”,及时将订阅的全国各地的报纸夹上去,月底送去装订。有时还要做些杂务,如为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的办公室整理书报等……

活不多,挣得少,跟拉车夫差不多,但毛泽东已经觉得挺满足,毕竟当时北京的物价一元钱可以买上二十来斤的上好面粉。

李大钊收入那么高,却常常身穿一件褪色的布袍子,日子过得有些拮据,他们住一座简陋的四合院,一家七口常常每人一张饼卷上一把大葱就是一餐。

钱都去哪儿了?

当时报纸有报道说:“李氏私德尚纯,冬不衣皮袄,常年不乘洋车。尽散月入,以助贫苦学生。终日伏案,面究各种学问。”

李大钊周围聚集起一群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青年人,他和人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组织,会员包含了南北许多青年有志之士,其后有马克思主义倾向的有毛泽东、邓中夏、恽代英等人。

李大钊跟青年学生相处得非常好,也不讲师道尊严,学生们给他起了个外号“老母鸡”,以赞其呵护备至。那时别人家的院门都是关着的,要先敲门才能进去,而李家的大门始终虚掩着,这些年轻人常去他家里蹭饭,据说李大钊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他亲手烙的葱花饼也是一绝,有很多北大同学和同事都吃过他的烙饼。

刘静君回忆,一次去李大钊家时,看见先生的次女炎华,五六岁的样子,穿红粗布小棉袄,外套蓝粗布小褂,前大襟嘴巴下边和两只袖子全是黑灰和鼻涕……刘静君认为,李先生有着令人钦佩的朴素作风,但是每次去他家,李先生总是留下她吃饭,添一个菜,也总是炒鸡子,好像对待异乡来的亲人。 Xyx8jWaRk//ASHa/Ly4tFKOYLwIEgopRgG9x2Oga8dkpa5hUq8vPfO6I5Yx5ryJ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