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鲁迅:不惮于前驱

1917年8月9日,对于《新青年》来说,也是一个重要日子。这天,钱玄同第一次走进北京绍兴会馆的朴树书屋,走进鲁迅的寓所,向他约稿。

当时,鲁迅在教育部担任参事一职,独居于此。

多年前,鲁迅在日本学医时看到日俄战争的电影画片,“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因而痛觉到“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不意却尝到了失败的苦果。回到国内,鲁迅“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绍兴会馆相传曾在院子里的槐树上缢死过一个女人,于是直到槐树已经高不可攀了,屋里还没有人住;于是鲁迅便寓在这屋里抄古碑,“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

钱玄同走进屋里,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脱下长衫,对面坐下了,因为怕狗,他的心房似乎还在怦怦跳动……他对鲁迅说:“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鲁迅自然懂得他的意思,他在《呐喊》自序中回忆说:“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

而在《自选集》自序中,鲁迅说:“我那时对于‘文学革命’,其实并没有怎样的热情。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一切仿佛置身于一间铁屋子里,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是鲁迅“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后来的事实证明,钱玄同这一次邀约,把《新青年》的名声炸响了。

1918年5月,鲁迅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在《新青年》上发表。如果说《新青年》倡导白话文的“丰功”,源自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那么可以说《新青年》改用白话文最显著的事件,当推鲁迅《狂人日记》,它是《新青年》启用白话文的最大突破,是文学革命结出的第一枚硕大的果实,它一出现,就登上了中国白话小说的高峰!

自最初一篇《狂人日记》发表,鲁迅一发不可收拾,加入“文学革命”的洪流中,连续发表《孔乙己》《药》等名篇,大大提高了《新青年》的可读性,对此,鲁迅自谓:“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新青年》打开白话文的大门后,《晨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相继改用白话文。不过,《新青年》推广白话文,使用标点和分段,并不是一件容易事,首先印刷上就有很大麻烦,当时连最先进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也没有标点模子,不愿接他们的单。最后,群益书社和太平洋印刷厂商量,用外文标点符号做底子刻成了铜模。

不管怎么说,《新青年》首先发起的文学革命迅速席卷全国,呈现出一股狂飙猛进的势头,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白话文报纸至少出了400种。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命令,小学教科书改用白话文。《新青年》及其编辑部同仁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也成为了那个时代最热的“关键词”。

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写道:“一九一八年秋,我从家乡到兰溪,乘公司船下杭州,一上船,便看到施存统兄(施复亮)在对舱……我看见他的枕下,摆着几本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随手拿来看了几篇,不觉有些异样的感觉。那些文字,虽是用文言体写的,内容却是崭新的。……这便是五四运动的风信旗,《新青年》正是五四运动的里程碑……新文化运动,就此星星之火燃烧起来,成为反封建的主潮。……校外年轻人,正在响应《新青年》的思想革命倾向,主张‘废孔’‘废除旧家庭’,迎接‘现代化的民主自由’,……我们受了《新青年》的影响,对于陈独秀、胡适、钱玄同、鲁迅兄弟的言论,不独心向往之,几乎奉之为神明。” fRlqKNs1dj7Dmp/IcVj8BUqGocDXyZ34KGSvM6Ls0L3Q/FhoWO0Gi7/Uz1fI1ZV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