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5
-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道生浑然不可分之无形,无形生有形,有形与无形相合而生万物。万物皆背离幽暗之阴,而向于昭明之阳,清虚守中以致元气淳和。

天下之所恶(wù),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jiào),亦议而教人。故强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来自称。万物损己致虚,反而能得益;益己强横,反而会受损。故而人们得到教导,也会选择适宜的去教导别人。所以,强横的人不能得到善终,将是从我这里传下来的一个道理。

一:浑然为一而不可分割为二的状态,一般指精神性的无形的存在。因为无形,故而不可分,故而无偶,故而无匹合独立为“一”。一说为太极。

二:有形有质可分割为二的状态,指物质性有形的存在。一说为阴、阳。

三:一与二相结合的状态,一般指空间与实质结合而构建出形体的存在。一说为阴阳和合。

负阴而抱阳:背阴向阳。负,背负,以背向之,引申为背弃、远离。阴,本义指山北水南,日照少而显得幽暗的地方。抱,怀抱,以心向之,引申为向往、持守。阳,本义指山南水北,日照多而显得明亮的地方。

中气:清虚无之精神内守于中。气,本指云气,云气无定形而缥缈,形容运行不休而无实体的状态,在此指代精神。中,内里、中心。 通行本作“冲”。

和:平顺,和谐。有道才能“和”,用清虚的精神内守于中,才能与道相接。如河上公所说“中有空虚与气通”,植物是内茎空虚,人是内心清虚。

天下之所恶: 其他版本皆作“人之所恶”。

损之而益:通过减损而得到增益。通过减损可以达到虚的状态,虚就能往道靠拢,是谓增益。 通行本在“益之而损”前有“或”字。

亦议而教人:亦,原文作“夕”,同“亦”。议,本义为发表言论、议论,这里指计议出适宜的、符合正理的意见, 乙本作“□義而□□”。北大本作“亦我而教人”,通行本作“我亦教之”。

强梁:指强横凶暴,不屈服。梁, 原文作“良”,北大本作“粱”,皆同“梁”。

不得死:不能得到应有的终结,没有好结果。死,终结、完成。有道,才可善始善终;无道,即使有始,也不能善终。 通行本作“不得其死”。

学父:指理论的创始者。学,泛指知识、理论,某种学说, 传世本多作“教”。 父,创始者。老子此处的大意是说,“强梁者不得死”,我将是最先领悟到这个道理的人。与上文“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相应,即我最先得到了这个道理(所教),就把它总结出来(议),再从我这里传给其他人(教人)。

接上章“有生于无”,本章着重阐述道与万物的关系,也就是万物的初始状态,是以“无”为基础,也可以说是“无”产生了万物,这是“无”最大的功用,同时万物都背阴而向阳,通过清虚守中来保持常态。

第二段则引申出侯王“无”状态的应用,不应一味地追求强横,并告诫我们,做强悍霸道者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一、道生万物

万物从“无”到“有”的过程,老子描述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便于理解,我们把“无”和“有”降格到“无心”和“有心”,把“道”降格到“人”。那么“无心”和“有心”这两种状态,都归属于人,而“有心”又是来源于“无心”。所以人体的运行,产生了“无心”的状态,由“无心”的空明状态,又造就了“有心”的思考状态,然后我们脑海中万象纷呈,就像万物蓬勃兴起。所以道,就是那个最本源的独立存在,它是万事万物运作所依赖的最底层架构;“一”,是这个架构运作所产生的一种“无”的状态,好比我们“什么也不想”的时候。就像电脑开机,但还没有应用程序在运作,只是基础的操作系统在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空空如也的界面。为何把这种状态称作“一”?是因为它具备一个最显著的特性:“不二”,即不可二分。我们不能把“无”分成两块大小不一的“无”,它始终就只能是浑然如一。

“二”,就好比我们开始动脑筋在思考的状态,比如有一些模模糊糊的想法将要形成,有一些言语构建的逻辑将要呈现。就像在电脑上打开了一个应用程序,开始按照程序的逻辑在运行了。此种状态叫作“二”,因为它具备一个最显著的特性:“有限”,即它是有边界有限制的,只要是有限,就可以二分。

“三”,就好比落实我们的想法,在脑中呈现具体形象的状态,就像电脑上的应用程序开始接受输入输出,开始遵守指令作出反馈。这种状态叫作“三”,因为它代表的是前面的“一”与“二”相加所得,即为“三”。有限是一定要运作在无限中的,“二”是一定要存在于“一”中的,所以万事万物,无不是“无”与“有”的结合。这便是“三生万物”。

二、以“无”容纳“有”

以“无”为阴(象征黑、昏默、愚、无界、浑同),以“有”为阳(象征白、明察、智、界限分明),“有生于无”的方式,是通过反“无”而具备形体成“有”,“有”又被“无”所容纳,由于“无”本身就有的“与物反”的力量,令“有”存在复归于“无”的趋势,这相反的两种力量(“有”趋向于成形具象,“无”趋向于泯灭界限)互相作用之下,万物即生。因此天地万物,无不是“有”与“无”组合而成,其中又以“无”为本,故万物皆守中虚。

把这个道理运用于国家,那么百姓就在“有”的层面,而整个国家相当于“无”,容纳万“有”,滋生万“有”。侯王作为一国之主,天然所处就是“无”的层面,所以侯王之德与百姓是呈“反”的。百姓喜高,而侯王处下;百姓喜贵,而侯王居贱;百姓喜昭昭,而侯王守昏默。所以侯王以“孤”“寡人”“不谷”等卑贱的称呼为自称,不如此,不足以聚用百姓。

把这个道理运用于个人,那么“心”就相当于侯王,主宰着整个身体;四肢百骸就相当于百姓,承担各种事务。而如果让自己的内心变得骄横,欲望变得强盛,必然会摧折肢体筋骨,从而损害整个身体,这就叫“益之而损”。如果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清静,欲望变得寡淡,那么肢体筋骨都将得以自然,身体就会变得强健,这就叫“损之而益”。

所以减损自己而能得益,老子由此便有了一个朴素的愿望:大家自身如果得了教导,有了好的感悟,也要把它分享出去惠及后人,对自身来说是减损,但是对人类群体来说是得益。强横的人不得善终,就是从老子这里传给后人的一个道理。 Xv9JpQ/cdyDZZF5TxdrsQoiC18jmkfDch3E8pZCyiE21mCL4aiOjSV3rIyZxKl7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