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福录伯发明幼稚园以来,世人渐渐地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自从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地觉得幼稚园之效力;自从小学校注意比较家庭送来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渐渐地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趁早给它建立得稳。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须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可算为事倍功半。至于不负责任的教师,那里顾得到这些。他们只一味的放任,偶然亲自看见学生做坏事,也不过给儿童一个消极的处分。于是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蓬蓬勃勃的长,不到自害害人不止。这是必然的趋势。
有志儿童幸福的人和有志改良社会的人看此情形就大呼特呼的提倡广设幼稚园。但提倡的力竭声嘶而响应的寥若晨星。都市之中尚有几个点缀门面,乡村当中简直找不到它们的踪迹。这也难怪,照现在的情形来看,幼稚园倘不经根本的改革,不但是乡村里推不进去,就是都市里面也容不了多少。
依我看来,现在国内的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试一参观今日所谓之幼稚园,耳目所接,哪样不是外国货?他们弹的是外国钢琴,唱的是外国歌,讲的是外国故事,玩的是外国玩具,甚至于吃的是外国点心。中国的幼稚园几乎成了外国货的贩卖场,先生做了外国货的贩子。可怜的儿童居然做了外国货的主顾。二是花钱病。国内幼稚园花钱太多,有时超过小学好几倍。这固然难怪,外国货哪有便宜的。既然样样仰给于外国,自然费钱很多。费钱既多,自然不易推广。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既是多花钱,就得多弄钱。学费于是不得不高,学费高,只有富贵子弟可以享受它的幸福。所以幼稚园只是富贵人家的专用品,平民是没有分的。
我们现在所要创办的乡村幼稚园就要改革这三种弊病。我们下了决心要把外国的幼稚园化成中国的幼稚园,把费钱的幼稚园化成省钱的幼稚园,把富贵的幼稚园化成平民的幼稚园。
一、建设中国的幼稚园。我们在这里要力谋幼儿教育之适合国情,不采取狭义的国家主义。我们要充分运用眼面前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陶冶儿童。国外材料之具有普遍性、永久性的亦当选粹使用,但必以家园所出的为中心。
二、建设省钱的幼稚园。打破外国偶像是省钱的第一个办法。我们第二个办法就是训练本乡师资教导本乡儿童。一村之中必有一二天资聪明,同情富厚之妇女。我们就希望她们经过相当训练之后,出来担任乡村幼稚园的教师。她们既可得一新职业之出路,又可使幼稚园的薪金不致超过寻常小学额数,岂不是一举两得?这些妇女中最可有贡献而应最先训练的无过于乡村教员校长之夫人姊妹及年长的女学生。她们受过训练之后,只要有人加以提倡幼稚园就可一举而成。第三个办法就是运用本村小学手工科及本村工匠仿制玩具。如此办来,一个钱可抵数钱之用。三个办法同时并进,可以实现省钱的幼稚园。
三、建设平民的幼稚园。幼稚园花钱既省,取费自廉,平民的儿童当能享受机会均等。教师取之乡间,与村儿生活气味相投,自易亲近。这两件事都可以叫幼稚园向平民方面行走。但一个制度是否真能平民化要看它是否应济平民的需要。就我们所观察,乡村幼稚园确是农民普遍的永久的需求。试一看乡村生活,当农忙之时,主妇更是要忙得天昏地暗。她要多烧茶水,多弄饭菜,多洗衣服,有时还要她在田园里工作,哪里还有空去管小孩子。那做哥哥、做姊姊的也是送饭、挑水、看牛、打草鞋,忙个不了,谁也没有工夫陪小弟弟、小妹妹玩。所以农忙之时,村中幼儿不是跟前跟后,就是没人照应,真好像是个大累,倘使乡村幼稚园办的得当,他们就可以送来照料。一方面父母又可以免去拖累,一方面儿童又能快快乐乐地玩耍,岂不是“得其所哉”!小学儿童,年龄较大,可以做事,农忙时颇能助父母一臂之力,要他上学,不啻减少农民谋生能力,所以有如登天之难。幼稚园则不然。它所招的儿童,正是农民要解脱的负担,要他们进来,正是给农民一种便利。倘使办理得当,乡村幼稚园,可以先小学而普及。幼稚园既是应济平民的需要,自有彻底平民化之可能。我们只需扫除挡路的障碍,使它早日实现就是了。
建设一个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乡村幼稚园不是一说就可以成功的。我们必须用科学方法去试验,必须用科学方法去建设,我们对于幼稚园之种种理论设施都要问它一个究竟,问它一个彻底。我们要幼稚园里样样活动都要站得住。我们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建设一个省钱的、平民的、适合国情的乡村幼稚园。将来全国同志起而提倡,使个个乡村都有这样一个幼稚园,使个个幼儿都能享受幼稚园的幸福,那更是我们所朝夕祷祝的了。
——1926年10月29日《新教育评论》第二卷第二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