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费用管理相关理论

经济形势的变化、会计准则的更改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企业面临愈发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同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进步也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企业必须做好内部管理工作,通过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经营发展期间,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做好企业的费用管理不仅可以支持各项生产经营业务的有序开展,还可以提升企业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企业各项成本,以此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费用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更需要深化大数据、云会计、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不断驱动着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升级与变革。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一种适用于集团企业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建设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来实现对费用的管控,能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本章将介绍费用管理的相关理论,探讨费用准则的变化以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改进传统费用管理模式中的应用。

(一)定义

费用管理是企业流通费用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企业依据《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国营商业、外贸企业成本管理实施细则》,以及国家对费用支出的有关规章制度和开支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费用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和分析,反映商品流通费支出,挖掘降低费用的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费用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成本费用与费用报销的管理。对成本费用进行管控可以增加企业利润,助推企业战略落实,优化企业资金配置,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需要建立内部管理体制对费用进行监督和报销。下面介绍成本费用管理与费用报销管理。

(二)成本费用管理

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成本进行精细规划,从而在保障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

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主要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核算、分析与考核七个方面。

成本预测主要结合企业现阶段的经营状况、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与行业环境以及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成本进行合理预测,并对企业未来的成本变化趋势进行合理预测,这是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起始,也是后续成本费用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

成本决策则是根据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一系列成本核算方法,结合各部门的财务信息对企业成本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重点保障财务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与时效性,这样才能够保障成本决策的有效性。

成本规划是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以及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对企业成本进行规划控制,企业总体成本是固定的,成本规划就是按照各部门的需求对总体成本进行合理分配。

成本控制指的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期间,按照既定的成本方案对各部门、各岗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以明确是否存在超成本情况。同时,如果出现特殊情况需要追加成本,也应当通过成本控制与企业领导层进行反馈,从而根据特殊情况所需资金数额增加成本。此外,成本控制可以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能够有效规避企业生产经营期间所面临的各类风险。

成本核算以会计核算为根本,按照新会计准则针对企业内部的各项成本数据进行核算,根据企业要求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明确企业成本方案的执行效果。

成本考核主要结合企业成本预期数额对企业成本实际数额进行比对,从而确定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目标是否实现,成本考核也可以与员工的绩效考核相联系,并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从而督促员工积极落实自己岗位的成本费用目标。

成本分析则是对企业的成本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找出成本费用管理期间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促进下一年度、下一阶段成本费用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

企业需要从成本费用管理的七个方面入手,做好内部宣传教育,加深对成本费用管理的认识,同时推动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恰当利用会计核算工作,推动成本费用管理信息化建设及人才队伍建设,共同提升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水平。

(三)费用报销管理

控制费用报销,不仅能有效地提升财务部门的工作管理水平,而且通过报销的管控,如完善报销制度、改进报销流程,可以达到降低费用支出、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目的,体现出财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如今,由于机制不完善、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等,部分企业费用报销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最常见的问题便是费用报销制度及监督机制不完善,部分企业没有财务报销制度,缺乏监督机制或者有财务报销制度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彻底。若内部费用报销制度不健全,费用是否合理全凭领导审批,会引起报销业务的混乱,容易发生报销与真实不符甚至造假的情况发生。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费用报销作为最基本的业务行为,几乎会发生于所有的业务部门。如果没有健全的统一的费用报销制度,各个部门都本着对自己有利的原则处事,就很难保证财务部与其他各部门工作的协调进行,会造成企业间各部门的矛盾,最终会影响到整个财务工作甚至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秩序。其次,存在不实报销或不合理报销的情况。很多企业都存在不实报销的情况,比如员工在报销中将私人的加油费、餐费等费用假借为公司办理业务名义中饱私囊;有的报销超过预算订立的标准;更有甚者虚构未发生的业务,违反法律法规购买发票。再次,存在有真实的业务、正规的发票,但违反了企业费用报销制度的情况。最后,会计信息处理手段非常落后。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中,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使用传统的手工填写报销单、找领导签字,传递到财务部再支付报销款的方式因效率低下、手续复杂等已经不适合现在信息化时代对信息的要求。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对财务人员素质的要求,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储备、业务能力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几方面。在整个费用报销流程中,审核和支付两个重要环节都由财务人员处理,这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现实情况中,财务人员疏于对报销的相关知识的熟悉,专业财务知识的储备不足。最后,有些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工作态度不认真,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对票据进行审核,给企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针对上述问题,企业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改善费用报销的管理,如设计符合企业特点的费用报销制度。在运转高效、得当的财务系统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脱离制度设计这个最基本的内容。完整的费用报销过程应该包括:制定预算和标准、采取行动、责任人提出控制报告、分析与调查、反馈、评价与考核。杜绝不实报销。通过对原始凭证的核查,证明费用报销的真伪。任何真实的业务,其取得的原始凭证都可以在时间、费用类型、支付方式等细节上加以证实。使用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也至关重要。审批权限通过系统设定,普通的经手人无法越过系统做手动的更改,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报销和审批的真实性,可以杜绝内部勾结、欺上瞒下骗取报销款的情况,提高了费用报销整个流程的处理速度。同时,报销信息在数据库中有记录,随时需要都可以调取相关信息,也减少了翻阅凭证所需要的时间和人力,具有极大的便利性。此外,应加强对财务报销制度的培训。应定期针对业务人员讲解报销管理制度中的具体条款,使没有专业财务知识的报销人了解、熟悉应该注意的事项;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使财务人员及时掌握最新的会计政策,提高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规范费用报销制度,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严格执行费用报销制度,可以促使员工自觉地遵守制度,对工作负责,规范化操作,严格审核,保证企业的经济业务真实合理。同时为了防止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要打下扎实的管理基础。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财务基础的工作管理水平,而且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财务报销的工作质量。

(四)费用准则的变化

2006 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 2006》和《企业会计准则——运用指南 2006》,对费用的会计处理进行了一些更改。这两部准则的发布及实施,对正确核算企业的资金成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借款费用的主要变化

(1)原准则的主要问题

2001 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该准则的发布及实施,对正确核算企业的资金成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实施和运用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需与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相挂钩。实际工作中,在每一会计期间发生的资产支出笔数较多的情况下,计算相当繁琐,工作量比较大。

②借款费用准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仅限于固定资产,即只有在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发生的借款费用,才能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予以资本化。

③借款费用准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仅限于专门借款,一般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均不允许资本化。

④如果专门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应当将每期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金额作为利息的调整额对资本化率做相应的调整。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

⑤因安排专门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如银行借款手续费和发行债券的手续费等,属于在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予以资本化;如果辅助费用金额较小,也可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

(2)新准则的变化

2006 年 2 月 15 日,财政部发布了修订后的借款费用准则,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在上市公司开始实施。新准则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修改:

①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不再与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相挂钩。即只要是专门借款,不再考虑其支付情况,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均可予以资本化。

②新准则规定在计算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时,应当扣除闲置专门借款的运用收益。按照新准则的规定,由于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不再与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相挂钩,也就意味着企业将已经借入而尚未使用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利息支出也计入了当期资本化金额。

③扩大了准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新准则将准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从固定资产扩大到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这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④扩大了准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新准则规定,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包括专门借款,在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占用了一般借款时,也可以将与该部分一般借款相关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否则,一般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⑤新准则规定,借款存在溢价或折价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

⑥根据新准则,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予以资本化。但取消了根据重要性原则将金额较小的辅助费用予以费用化的规定。

2.待摊费用的主要变化

(1)旧准则的处理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付,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限在 1年以内(含 1 年)的各项费用。比如:预付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预付报纸杂志订阅费、摊销期在一年(含一年)以内的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费等。

对于企业当期支出的需要在本期及以后期间分期摊销的费用,在发生时应借记“待摊费用”科目,贷记相关科目。在每期摊销时,借记相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待摊费用”科目。

(2)新准则的变化

在新发布的会计科目表中,删去了“待摊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也删去了“待摊费用”项目。

按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待摊费用”科目中一些内容不在该科目中核算: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不再采用待摊或预提方式,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超过一年以上摊销的固定资产租赁费用,应在“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

3.预提费用的主要变化

(1)旧准则的处理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列支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如预提的租金和保险费、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预提费用的特点是受益、预提在前,支付在后。

根据预提费用的概念,企业对应当归属于本期但暂时不用支付的费用,应当在义务形成时借记相关费用科目,贷记“预提费用”。在实际支出时,借记“预提费用”,贷记相关科目。

(2)新准则的变化

在新会计科目表中,删去了“预提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也删去了“预提费用”项目。

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在“应付利息”科目中核算;按照新准则,企业应付租入固定资产租金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企业预提保险费等时,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企业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时,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

(五)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改进传统费用管理模式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创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集团企业所熟悉和认可。大数据、云会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企业通过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够实现财务管理的转型,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费用报销管控水平。费用报销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其形成和发生具有动态性。对于集团企业,如果把分子公司的费用报销业务纳入集团或总公司统一的支出账户进行支付,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沉淀,还可以进一步加强资金的风险管理。

结合大数据和云会计的技术特征,可以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费用管控框架模型,包括基础设施层、业务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用户层 6 个层次。

基础设施层中的基于云会计技术的智能终端、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和安全设备为业务层的费用报销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影像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和信用评价系统直接提供系统的运行环境支撑,并为数据层和应用层从企业外部收集与企业费用报销管控所需要的相关行业外部数据提供采集通道。

数据层将来自业务层的与企业费用报销管控相关的DBMS、HDFS、File NOSQL等业务同步复制数据库(ODS)的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经过ETL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并借助Hadoop、HPCC和Storm等大数据技术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建立以费用报销管控为主题的,包括费用报销、人力资源、资金管理、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等多个维度数据的数据中心(数据仓库)。

平台服务层对数据中心的数据通过数据处理、数据利用、应用整合、用户整合和基础服务,采用文本分析和搜索、可视发现、商业智能和高级分析等决策支持技术,对来自数据中心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面向用户层的集团公司、分子公司等,根据企业费用报销管理控制决策的需求,构建包括费用预算决策、费用报销管控决策和员工信用评价决策等多方面的决策应用,为企业的费用报销管控提供全面和科学的决策支撑。

基于云会计平台,集团企业通过与基础设施层中的智能终端、服务器、存储器、互联网等的连接,从企业内部机构、外部市场、税务部门、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等获得,收集企业费用报销管控所需要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从基础设施层获得的初始数据源,经由云会计业务层的费用报销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影像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和信用评价系统等对其进行初步的采集,并由后台的数据模型进行数据挖掘、清洗和整合,使费用报销管控系统有更加全面和科学的数据进行支撑,从而减少费用报销管控的主观判断依据,提高决策效率。

经由云会计业务层处理过的数据,进入云会计平台数据层的业务同步复制数据库中,包括DBMS、HDFS、File和NOSQL等,并且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Hadoop、HPCC、Storm等,对其进行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后,所获得的费用报销数据、人力资源数据、资金管理数据、文档管理数据和预算管理数据等数据会进入数据中心(数据仓库)。在云会计平台服务层中,提取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利用,并且要进行应用整合、用户整合,实施基础服务。企业借助平台应用层的文本分析和搜索、可视发现、商业智能和高级分析等数据决策支持技术,对来源于平台服务层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根据决策的需求形成多种不同层次的决策方案,包括费用预算决策、费用报销管控决策和员工信用评价决策等。集团企业的决策者就是用户层,包括集团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等,需要从应用层的财务决策方案中根据相对最优原则进行选择,并且合理地分配与利用资源。

以云会计和大数据为核心技术建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费用管控通过流程的整合与相关业务系统的无缝集成,能将报销事项需要的报告、预算等直接传递至各个环节,通过与银行信息系统的对接能够实现跨区域的集中支付,规范化的流程设计可以使费用报销管理制度以系统的方式进行呈现,降低了审计成本,提高了风险管控水平。 3n1isJAG7b/BKHvepwRKBnZpTSQhlyMou/PR0+Z9n5d4CheMIX47J121D9EQ+MW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