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主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物特性。
首先,遗传是提供人类心理发展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其次,遗传是奠定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生理成熟,又叫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结构和机能生长发育的程度与水平。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点:
(1)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
(2)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
(3)生理成熟的个体差异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
环境指个人身体之外的客观现实,按其性质与作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
社会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社会生活条件制约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3)教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笼统地说,包含学前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地说,包括学前儿童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和心理状态等。需要是最活跃的因素;兴趣爱好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自我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控制作用。
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各种心理成分或因素既是不可分割的,又经常是对立统一的。
学前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新的需要和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新的需要与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之间总是不一致的,两者总是处于相互否定、相互斗争中,于是就有了学前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
学前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又是互相依存的。一方面,新的需要依赖于学前儿童原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另一方面,一定的心理水平或状态的形成又依赖于相应的需要。教育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提出恰当的要求,帮助学前儿童产生新的矛盾运动,促进其心理发展。因此,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离开遗传素质、生理成熟,以及家庭、幼儿园、社会等客观因素,需要、兴趣爱好、自我意识等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主观因素就不可能产生与发展。反之,离开了个体需要、兴趣爱好、自我意识等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主观因素的积极作用,个体与社会也不能得到快速发展与改善。因此,客观因素是主观因素发展的源泉,主观因素是客观因素构成的条件。
1.(2017 年上半年《保教知识与能力》)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胞胎的智商测试分数很接近,这说明( )。
A.遗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平行的
B.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C.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D.遗传和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相当
【答案】C。解析:同卵双胞胎的遗传因素是相同的,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说明其后天环境是不同的。因此,智商测试分数接近说明了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2.(2013 年下半年《保教知识与能力》)为了解幼儿与同伴交往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其交往过程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一研究方法属于( )。
A.访谈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答案】C。解析: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对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的各种资料的搜集过程。题干表述符合此概念。
3.(2015 年上半年《保教知识与能力》)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答案】B。解析:自然实验法是指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题干表述符合此概念。
4.(2022 年上半年《保教知识与能力》)导致“狼孩”心理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是( )。
A.遗传有缺陷 B.生理成熟迟滞 C.自然环境恶劣 D.社会环境缺乏
【答案】D。解析: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重要因素。“狼孩”是从小被狼攫取并由狼抚育成长的人类幼童,因为社会环境缺乏,所以心理发展滞后。
(2017 年上半年《保教知识与能力》)简述教师观察幼儿行为的意义。(15 分)
【参考答案】
观察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可以分析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最基本方法,因为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同时,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可以比较真实地得到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资料。对儿童的观察是教师实施有效指导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以下意义:
(1)教师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一日生活的观察,可以了解儿童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2)儿童在游戏和日常行为中有最真实和自然的表现,教师通过游戏去观察儿童能最真实地了解儿童。
(3)教师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可以了解儿童的兴趣需要、认知水平、个性特点、能力差异等,从而给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帮助儿童身心和谐的发展。
(4)教师在观察中可以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儿童的特点和独特性,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手段来促进儿童的发展。
(5)教师通过观察儿童,并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儿童,既要了解其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儿童的潜在发展水平,使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儿童的发展。
(2018 年国赛题)“狼孩”阿玛拉的经历主要反映了( )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环境 D.实践活动
【答案】C。解析:“狼孩”阿玛拉是一个在野外与狼群一起长大的女孩,她的很多行为和想法都与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相悖,这主要是她的生长环境影响所致。因此,“狼孩”阿玛拉的经历反映了环境对儿童心理的重要影响。
1.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属于( )。
A.个性心理特征 B.心理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倾向性
2.广义的学前期,是指( )。
A.0~1 岁 B.0~3 岁 C.0~5 岁 D.0~6 岁
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最基本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问卷法 D.观察法
4.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作文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作品分析法
5.为了解儿童与同伴交往特点,研究者深入儿童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其交往过程的语言和动作等,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访谈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6.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1.研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什么重要意义?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有哪些?
3.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简述心理的实质。
5.心理现象的分类有哪些?
6.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回忆”“思考”等,属于人的( )。
A.意志过程 B.认识过程 C.思维过程 D.情感过程
2.学前儿童心理,无论心理过程还是个性,都向着更高级的方向变化。这种变化称为( )。
A.前进 B.发育 C.发展 D.进步
3.学前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其心理发展的( )。
A.客观原因 B.主客观原因 C.根本原因 D.相关原因
4.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
A.1879 年 B.1882 年 C.1872 年 D.1889 年
5.从规模上看,观察法可分为( )。
A.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B.全面观察和个体观察
C.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 D.群体观察和重点观察
6.以下属于幼儿期的个体有( )。
A.8 个月的个体 B.2 岁的个体 C.8 岁的个体 D.6 岁的个体
宋朝有个神童叫方仲永,自幼聪慧,五岁能赋诗,文才过人,深得当时大文学家王安石的赞赏。他的家人引以为豪,就带着他四处炫耀,不加调教。方仲永到了 20 岁,王安石再见他时,发现他跟普通人一样,竟一事无成。请用发展心理学原理分析之。
1.托儿所、幼儿园的孩子的父母时常反映说:双休日带孩子比上班还累。自己只带一个孩子,一个星期只带两天,时常感到手忙脚乱。而托儿所、幼儿园教师,每天带一大群孩子,并不觉得费劲。
请根据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思考为什么孩子的父母双休日带孩子“比上班还累”,而幼儿园教师每天带孩子却“不觉得费劲”?
2.琪琪是某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她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得特别差,教师询问原因,琪琪认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过于理论化,对以后的工作无实际意义,因此拒绝学习。
(1)请分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是否有学习的必要。
(2)结合上个问题,请说明有必要或者没有必要的原因。
(3)琪琪认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过于理论化,假设你是教师,怎么做才能上好这门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