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单元三
主动关注心理咨询 结交成长好帮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心理咨询概念的内涵及其基本功能。

2.明确心理咨询的对象、内容与类型。

3.了解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和特点。

技能目标

1.具备初步识别和属于寻求心理咨询解决的心理问题的能力。

2.具备应对心理问题和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策略。

思政目标

1.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和自我求助的自觉意识。

2.培养关心和帮助同学或他人正确排解心理困惑的情感。

人生最惨重的破产就是丧失自己的热情。——阿诺德

新时代的高等职业学校大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良好的机遇,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新的人生课题需要解决,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学业就业创业、生存生活生命、安全安保安心、识事识人识己等一系列人生课题。在应对这些人生课题的挑战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压力或产生心理困惑,属于正常现象。

只要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来面对成长路上的这些人生课题,其心理困惑或压力都可以得到完全的消解。但是,如果消极对待,产生的心理困惑、感受到的压力就可能会升级,演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在成长道路上,大学生有心理困惑、心理问题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要正确对待,并使用合适的方法来及时排解。寻求心理咨询机构、医院临床心理科的帮助是解决心理问题、维护并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一、案例启思

“我怎么会没病呢”

张虑(化名),男,20岁,某高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面容忧愁,情绪低落。他曾经是一个乐观开朗、对任何事儿都充满好奇且有主见的人。一年前,他的舅舅被检查出患有癌症,家人都非常震惊,因为他舅舅平时生活习惯良好,不抽烟不喝酒。两个月前,舅舅因癌症去世,家里人都沉浸在悲痛中。受到舅舅去世的影响,他开始非常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每当自己的身体有一点不舒服都非常在意。有一次运动后感到非常累,坐在凳子上很久才恢复过来,他发现其他同学并不这样,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体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为什么恢复能力这么不好。后来到医院做了体检,医生告诉他身体检查报告显示一切正常,但他本人不相信,总觉得报告不对。又有一次,他感冒咳嗽,吃了一点药症状有所好转后,随意去网上查阅了一下有关资料,发现有医生网友说如果咳嗽没治好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会转化为肺炎或者肺结核,他顿时被吓倒了,赶紧去医院检查,后来医生也只是开了一些简单的药,可是他又担心吃了这些药没效果反而留下病根,心里也一直耿耿于怀。现在只要一发现身体哪里不适,就会先去网上查询相关信息,感觉网上那些资料描述的情况好像都跟自己的表现一样,而那些结果又都很严重,于是他又不得不再去医院检查,可是检查结果显示他一切正常,他又难以相信。为了“健康”,他经常请假进医院,大家为了照顾他,都尽量让他少参加集体活动,不过,单位的照顾反而让他更加确信自己身体方面有问题。为此,他感到非常痛苦,整天担心着自己的身体状况,无法去做别的事儿。张虑时刻被“我怎么会没病呢”的念头困扰着。

* 医生说张虑“没病”,你对此有何看法?

* 综合观之,根据张虑的表现你能初步得到什么结论?

* 作为有助人情怀的大学生,对张虑有什么建议?

二、自我评估

下面是对有关心理咨询态度方面的描述,请你将自己对心理咨询及有关方面的认识或态度与表中描述的各种情况对照,并据实在“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确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这五个选项中选一个。回答无好坏、对错之分,只要符合自身实际就行,回答时无须过多考虑,也不要受别人的影响。

续表

【评价方法】

采用5点评分法,即完全符合计记1分,基本符合记2分,不确定计3分,基本不符合计4分,完全不符合计5分;其中,第6、7、8、9、11题属反向记分题,记分顺序相反,即选“完全符合”记5分,“基本符合”记4分,“不确定”记3分,“基本不符合”记2分,“完全不符合”记1分。

【结果解释】

根据评价方法,总分越高,表明你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越理性、态度越良好、接纳度越高。这里满分是80分,若测量结果分数低于45分,说明你目前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不具备积极主动寻求心理咨询专业机构(专业人士)帮助的正确态度。

【评估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知识滋养

(一)心理咨询概述
1.我国心理咨询发展简史

我国心理咨询的雏形在20世纪50年代末已经孕育,到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心理学重获新生才真正起步。1985年3月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随后在其下又成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这是我国心理咨询工作发展起来的标志。21世纪初,我国正式开启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鉴定工作,一大批同志通过考核认证。至今,我国心理咨询业已得到巨大发展,不管是在社区、医疗卫生系统还是基础教育、高等学校,心理咨询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在专业化轨道得到较大发展。

2.心理咨询概念

到底什么是心理咨询?如何给心理咨询下定义?首先,从字源上讲,咨即“谋也”,谋事、商议之意;询即询问、请教、征求意见。从词源上讲,咨询是指为某事去请教、询问、征求意见、商议解决。因此,心理咨询可以定义为:因心理方面的事情去询问请教、征求意见、商议解决。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心理咨询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因为各自立足的学术视角或学派立场而存在差异。

罗杰斯认为:心理咨询是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威廉森等人(1949)认为:心理咨询是两个人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其中一个人是经过心理咨询专门训练的咨询师,向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另一人提供援助的过程。

张人俊等(1987)对心理咨询下的定义是:心理咨询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马建青(1992)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运用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解决咨询对象(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包括发展性心理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梁素娟和于心愿认为:心理咨询,就一般而言指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通过特殊的人际关系,给求助者以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通过与求助者的沟通和合作,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性心理问题和发展性心理问题)、挖掘求助者的潜在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并保持和提升身心健康水平。

综上,根据科学领域给事物下定义的规则——用最概括的语言说出被定义事物的本质,抽取不同定义的共同点,《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合组编,2015年修订版)用一句话给出了心理咨询的定义: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笔者认为,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与求助者的沟通和合作,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的过程。

3.心理咨询的功能

所谓功能,是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效能。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功能。心理咨询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活动,有其自身的功能。其基本功能如下:

(1)稳定平衡情绪

来访者(求询者)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都有着不同的求助动机不同的人可能会因为不同的原因产生求助动机,就大学生来讲,这些原因可能是学习、就业、情感、婚恋、人际关系、人生理想等方面。尽管每个来访者的具体问题或事情可能有所不同,但这些具体问题或事情往往会对来访者的情绪产生影响,比如焦虑、抑郁、痛苦、恐慌等。当这些情绪困扰着来访者,以至于他们无法自我调节或承受超过自身限度时,他们的求助动机就会得到增强,从而产生求助行为。

心理咨询作为一种助人活动,主要帮助来访者调节、稳定和平衡情绪,这是其基本功能。只有当情绪得到稳定和平衡时,才能进一步促进来访者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实现情绪稳定和平衡的功能,心理咨询师一方面采用无条件接纳、让来访者感受到被接纳和支持,从而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另一方面是通过引导来访者倾诉、深呼吸、肌肉放松等方法放松身心,缓解情绪紧张和焦虑。情绪好转是来访者认知松动与修正的先决条件。

(2)调整修正认知

帮助来访者调整和修正认知是心理咨询的另一个基本功能。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往往与他们的认知密切相关。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相互关联。然而,不同个体对这些关联的认知可能存在偏差或偏离客观实际的情况。当这些认知发生偏差时,就会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和自我和谐,如果偏差越来越大,个体可能会越来越不适应环境,并导致心理问题。例如,有些大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同学的关系、自己与学习的关系、自己与未来的关系等,这导致了他们的心理困惑和问题。面对这样的来访者,咨询师在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后,需要着力引导他们调整和修正认知,深化自我认识理解,化解内部心理冲突,以全面客观、理性平和的态度看待人和事物。通过认知调整和修正,可以帮助来访者重新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平衡,以达到偏差认知的调整矫正和修复重建。

(3)促进心理成长

促进心理成长是心理咨询的第三个基本功能。心理咨询是一种特殊的助人活动,教育是培训人的社会活动,从大处讲,心理咨询有教育功能、育人功能,只是其教育功能、育人功能的实现是采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帮助来访者这一特殊群体心理的成长来实现。所以,促进心理成长是心理咨询的基本功能,也是心理咨询存在与发展应有的终极效能。

心理咨询师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稳定来访者的情绪,帮助他们调整认知、化解冲突,以及更新陈旧的观念和信念,这样来访者就能够掌握情绪稳定的方法和技巧,重建健康的认知思维模式,学会面对现实,并用自己的力量解决当下的问题。最终,他们将拥有足够的勇气、正确的方法和坚强的意志,以及不懈的行动去面对学习生活和独立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理不断成长,人格也得以健全发展。由此不难发现,促进心理成长是心理咨询的重要功能之一。

(二)心理咨询的对象、内容与类型
1.心理咨询的对象

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有三大类:有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寻求帮助的精神正常的人群;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产生心理障碍而不能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并寻求帮助的人群;已经临床治愈或处于潜伏期精神病的特殊对象。

总之,心理咨询的对象是精神正常或心理正常的人群。他们在成长发展的人生旅途中可能会因学习生活、情感婚恋、人际交往、职业理想等因素引发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通常都是可以通过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得到解决的,他们不属于精神病人,也不属于心理疾病患者,他们属于心理正常的人群。即便是第三类“特殊对象”,对于“临床治愈”的那部分人群也不再是精神病人。在进入康复期心理咨询之前,他们已经接受了临床心理治疗,其精神疾病已经得到治愈。康复期的心理咨询主要是为了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回归日常生活。对于有潜伏期精神病的“特殊对象”,对其进行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及时“刹车”,并化解潜在问题,避免其演变为现实问题。实质上,这部分人群仍然属于心理正常的人群,心理咨询的作用在于预防和解决问题,并增强他们的心理免疫力。

既然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具有正常心理或心理正常的人群,那么就需要正确理解正常心理这一概念。正常心理是与异常心理相对而言的,郭念锋(1986、1995)从心理学的视角切入,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心理是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提出了判断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依据: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对于心理正常或有正常心理活动的人而言,他们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必须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一致,即主客观统一或反映与被反映统一。有的人坚信自己看到或听到了什么,然而实际上他们的周围并不存在能够引起这些感觉的刺激物,据此,我们可认为他们的精神活动不正常或心理不正常,可能产生了幻觉。有的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者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规定性,而且坚信不疑。这种情况也说明他们可能出现了幻想,精神活动不正常或心理不正常。例如,曾经有一位老人,会间歇性谩骂邻居,并且在谩骂中声称邻居在他的煮饭锅里放毒药,想要害死他。然而事实上并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他却坚信不疑。这就是被害妄想的表现。

另外,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冲突与实际处境不相符合,并且长期持续无法自拔,就可以认为他们的精神活动不正常,可能产生了神经性心理问题。

在精神科临床诊断中,常常将是否具备“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之一。具备“自知力”,意味着来访者的主观认知与客观现实相统一,符合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或反映与被反映同一性原则。如果来访者缺乏“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就说明他们对自身状态存在错误的认知和反映导致“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丧失,这不符合主客观统一性原则或反映与被反映同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通常也被称为知情意协调一致性原则。人的心理活动(精神活动)过程可以分为知(认知)、情(情绪情感)和意(意志)等部分,这些部分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不是孤立、碎片化的东西。在正常心理状态下,这些部分应该保持协调一致性原则,以便高度准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否则,就可能初步判断其心理功能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考查。例如,对于正常心理的人而言,遇到令人高兴的事情,他们会表现出良好的情绪;遇到令人痛苦的事情,他们会感到忧伤或挫折。如果遇到令人愉快的事情却做出痛苦的反应,或者遇到令人痛苦的事情却做出快乐的反应,那么其心理过程就失去了协调一致性,这可能是心理异常的表现。

一个人喜欢或讨厌一个人,属于情绪情感阶段的心理活动,这不仅与被喜欢或被讨厌的对象本身有关,而且也与个体对被喜欢或被讨厌的人的认知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对被讨厌或被喜欢的人一无所知,或者被讨厌的人并未做出让人讨厌的事情,而是做了本应让人感激的事情,又或者被喜欢的人并没有与个体有任何交集,也没有表现出任何让人喜欢的信息,那么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说明存在情感倒错,违背了知情意协调一致性原则,不属于心理正常或正常心理的人的状态,属于心理异常状态,或者说表现出异常心理。正如生活中所言,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从临床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可以将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分别使用“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三个概念来表达。

心理正常是相对心理异常而言的,而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种情况。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如果个体自身或内外环境发生了激烈的变化,其动态平衡过程可能被打破,心理活动可能偏离群体心理的健康常模,变为相对失衡的状态或在失衡的状态中变化,这可能会对个体的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心理活动可以被认为是处于一种“不健康心理”状态(即心理不健康),这种状态指的是个体偏离常模而丧失常规功能的心理活动。因此,不健康心理活动可以理解为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个体心理不健康状态包括三种类型: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形成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并且表现出区别于他人的个性。这种形成的人格(个性)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心理正常的人所具备的心理功能体现。一般来说,除非遭遇重大的外界变革,否则个体的性格通常不会轻易改变。心理正常的人应该符合人格相对性原则或个性相对性原则。

如果一位原本性格外向的大学生,近阶段表现出沉默寡言、郁郁寡欢、闭门不出的行为,与其外向的个性或者说与其外向的人格心理特征不相符合,可初步判断其心理活动存在异常,需要进一步评估和考查。如果确认其心理活动存在异常,那么这些行为就是异常心理表现,其精神活动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例如,热情的人突然变得冷漠、原本用钱节约的人突然挥金如土、内向的人突然出明显的外向行为,而这些改变在其学习生活的环境中找不到足以解释的原因。

2.心理咨询的内容

(1)基于工作过程的心理咨询内容

心理咨询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活动,从工作过程的主要环节时序来讲,其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①收集来访者的信息: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近期生活遭遇、求助目的与愿望等信息。②界定来访者的心理问题:通过对收集的各类信息资料进行排序、筛选、比较、分析等多环节工作,最后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予以评估界定。③确立心理咨询目标:明确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需要确立合适的咨询目标。咨询目标在确立的方式上不能仅由咨询师一人“说了算”,需要与来访者协商,让来访者主动介入参与进来。咨询目标的合适性是指在确立时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让来访者在咨询师的帮助下通过自身努力达到。④制订心理咨询方案:咨询目标的有效实现需要制订咨询方案,其方案的制订需要由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完成,来访者也是其方案制订的主人。⑤心理咨询方案的具体实施:通过会谈(晤谈)、行为训练(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布置作业等方式来展开具体的咨询工作,以达到情绪调节、认知矫正、童年创伤的修复等效果。⑥心理咨询评估。心理咨询方案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成长,回归正常的高质量的学习生活。因此,心理咨询方案实施后的评估工作也很重要。通过心理咨询评估,可以及时了解心理咨询目标实现的情况,以便在前面各环节工作开展基础上作出一定的调整,更好地开展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约定的下一轮次的心理咨询工作。来访者心理问题的解决,常常不是一次咨询就可以完全解决,而是在螺旋上升的多次咨询过程中逐渐得到解决,具体需要多少次咨询需要根据自身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的具体情况,与心理咨询师商议约定。

(2)基于来访者问题的心理咨询内容

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来访者,这些来访者是有心理问题的正常人。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因此,自然心理咨询的内容也离不开它。对于高等职业学校的大学生,作为心理咨询对象来说,从其寻求帮助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视角来考查心理咨询的内容,根据笔者多年心理咨询的“临床”经验积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人际关系问题:有的同学背井离乡来到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要同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打交道,这些同学有不同的生活成长经历,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文化和习惯、学习生活习惯、待人接物方式和个性特征,大家汇聚到一起,免不了要交往互动与“碰撞”,在这过程中,由于有的同学过去交往范围相对窄小,加之极少数同学本身有些自我封闭,来到新的“大家庭”在与“家庭成员”往来互动中有不适应的地方或出现心理困惑,这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寻求心理咨询帮助是解决“问题”、对自己心理健康成长负责的体现。

②恋爱爱情问题: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分布在18岁至22岁这个范围。根据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需要解决的人生主要矛盾或发展性心理危机即是亲密对孤独的危机。因此,大学生有谈恋爱、培育爱情的愿望或行动是正常的,是心理成长发展的体现。然而,有的大学生暂时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比如缺乏爱的能力、同学之间正常交往的勇气和基本技能等,这样的青年容易产生恋爱爱情方面的困惑。他们时常内心憧憬与渴盼爱情,而现实对自己又很遥远,由此引起心理问题是难免的。这样的青年大学生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比例也占了一定的数量。

③学习动机问题:大学生的各种行为和活动都是由动机所引起的。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学习动机是大学生动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推动大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发、定向和维持大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心理过程。作为高等职业学校的大学生朋友,普遍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追求新事物的热情高。但是也有一些人因为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自我约束力相对有限、对学习的真正目的和意义认识模糊、易受学习环境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动机问题,表现为学习自觉性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探索不够等不良现象。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自身的学业进步,而且也对自身心理健康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天生追求进步的大学生,由于对学习动机问题所带来的不良学习后果感到担忧,或者对未来的人生前途感到迷茫和焦虑恐慌,最后鼓起勇气选择走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④理想信念问题:高等职业学校大学生是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肩负着光荣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绝大多数大学生朋友,在伟大理想与时代使命的感召与指引下,发扬大国工匠精神,潜心学习、探索创新,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追求与坚定信念。然而,也有极少数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了一些状况,成为了自身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源头,例如:有的青年对理想认识模糊。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大学生来到高等职业学校就是为了拿到毕业证、找一份工资高的好工作、有一个人生伴侣,过着小家庭幸福的日子就满足了。这样的青年有着为自己和小家庭负责任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个人及其小家庭的利益,那么他们的理想就存在缺憾。大学生应该有责任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相结合,既要考虑自己,更要考虑他人、社会和国家。只有这样,个人的理想才更有价值,也才能更好地实现。理想是一盏指路明灯,没有正确的理想,心中就会缺少明亮光芒的照耀和长远目标的牵引,渐渐地会失去一个人应有的“主心骨”和灵魂应有的“着落地”,让自己没有踏实感,不免会因为空虚无聊、信念缺乏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帮助这样的青年处理好理想信念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无疑也是心理咨询工作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⑤就业择业问题: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的高等职业学校,与经济社会生产第一线联系紧密,其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和走向有一种“敏感性”。从学生选择专业的那一刻开始,他们的就业前景如何就牵动着他们的心,成为他们关心的大事。大学生关心就业、择业和创业是对自身职业人生负责任的体现,同时也是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动力来源。然而,由于一些高职大学生存在不理性的择业观、对职业人生缺乏整体全面的规划、没有明确的职业理想等原因,他们在就业择业方面出现了心理问题。例如,有些大学生会过度思虑未来的就业择业,不切实际地在想象中给自己下定论,从而导致焦虑恐慌或无助抑郁,影响正常的学业和自身的心理健康成长。因这些问题而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学生在高等职业学校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3.心理咨询的类型

对于心理咨询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依据)会有不同的分类分法。其分类依据一般有咨询性质、咨询时程、咨询规模、咨询形式等几种。根据咨询时程,可分为短程心理咨询、中程心理咨询和长程心理咨询。大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类型及其基本特点,有助于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精准”地寻求帮助。

(1)按咨询的性质分类

按照咨询的性质,可以将心理咨询分为发展心理咨询和健康心理咨询。大学生在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问题,需要去解决。这些问题和心理困扰通常会伴随着个人成长过程出现,因此属于发展中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拥有更好的学习生活状态,并充分开发自身潜能,大学生朋友常常会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与之对应的是发展心理咨询。

对于一个本身心理(精神)正常的人,如果在与外界的交互作用中因刺激而产生焦虑、紧张、恐慌、抑郁等情绪问题,或者因遭遇困难和挫折引起行为问题,导致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和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所展开的心理咨询属于健康心理咨询。

(2)按咨询的形式分类

按照咨询的形式、途径和手段来分,可以将心理咨询分为现场(门诊)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咨询和网络心理咨询等。无论是在心理咨询机构还是在医院门诊现场进行的面对面心理咨询,其实都属于门诊心理咨询。它有助于对来访者进行初步检查和诊断,在及时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做出是否需要转诊或会诊等方面的适当处理。在心理咨询中,门诊心理咨询是最主要的形式之一。

电话心理咨询早期主要应用于心理危机干预,以便及时防止心理危机人员发生危险行为。现在,心理咨询师也常常采用这种方式便捷地提供支持性咨询帮助。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QQ、微信、相关小程序平台等基于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跨时空心理咨询形式不断涌现。这样的咨询方式被称为网络(互联网)心理咨询。这种咨询形式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为来访者提供便捷的心理支持和建议。

(3)按咨询的规模分类

按照心理咨询来访者人数规模大小来分,可以将心理咨询分为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个体咨询是一个咨询师面对一个来访者,通过建立一对一的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解决个人的心理问题。团体咨询是在一个团体情境(一般5~8人)中进行的,在这个团体中,心理咨询师带领成员开展工作,通过调动团体成员之间的动力,促进他们在交互作用中认识、接纳、探索自我,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以及人际互动方式,从而促进他们解决人际心理问题,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环境的助人活动。

(4)按咨询的时程分类

根据心理咨询时间的长短来分类,可以将心理咨询分为短程心理咨询、中程心理咨询和长程心理咨询三种类型。短程心理咨询的时间不超过3周,主要帮助求助者解决一般心理问题,以追求近期“疗效”为目标。中程心理咨询的时间在1到3个月内,通常需要完成咨询目标任务,与短程心理咨询相比,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相对较为严重,可涉及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需要制订完整的咨询计划和咨询预案,并要求咨询时间较长(中期以上)。

人只有鼓起勇气告别海岸,才能发现新的海洋。——纪德

长程心理咨询的时间在3个月以上,旨在帮助来访者解决严重心理问题或神经症性状态(倾向)问题。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长程心理咨询对心理咨询师的业务水平有较大的挑战性。在工作中,不仅需要制订详细的咨询计划,还需要编写案例分析报告。

四、成长训练

大学生是自己心理健康成长的主人和第一责任人。当在学习、生活、成长道路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首先要有克服与战胜的勇气,相信通过努力最终都能解决。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成长,在这过程中伴随一些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的产生是难免的,也是很正常的。只要正确面对,用实际行动守护好自己的心灵家园,采用心理咨询的一些理念或方法技术促进自我心理健康成长,就能起到具体困难克服与心理素质提升、人格健全发展之双赢甚至是多赢的效果。心理咨询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从其流派来讲,主要有基于行为主义理论流派的行为疗法、基于精神分析理论流派的精神分析疗法、基于认知主义理论流派的认知疗法、基于人本主义理论流派的人本疗法。下面主要就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展开训练。

◎训练一 用行为“疗法”自我“疗愈”成长
1.宣泄“疗法”

人永远都是环境中的人,只不过环境并非一成不变。大学生告别中学,来到高校,其学习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人生的旅程也发生变化。在与变化的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努力完成新的人生课题,但一切并不总是如预想的那样顺利。在面对环境变化和不顺时,常常会感到焦虑、抑郁、痛苦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心情,使内心逐渐积聚负能量。如果能够及时宣泄和释放这些负能量,使其不会加剧,就可以逐渐恢复心理平衡。

【试一试】试着当当咨询师

小艾(化名),某高等职业学校大三学生。离毕业还有一个月之际,他被两年前分手的女朋友骗进了传销组织的“火坑”。起初,他想逃跑,但因为传销组织不法之徒的暴力威慑与严密监控,他没有机会。无奈之下,他只能“接受”他们的强制洗脑。为了脱身,尽管小艾软硬兼施,但都没有效果。终于有一天中午,当传销人员午睡时疏忽之际,小艾小心翼翼地将虚掩的客厅大门推开一个空隙,胆战心惊地走下楼,逃离了那个魔窟所在的院坝。他飞快地跑到街道上,叫停了一辆出租车:“快、快、快,到火车站。”回到学校后,小艾仍处于高度紧张和恐惧之中。一天中午在食堂,他碰到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小志(化名),表达了想得到其帮助的愿望。如果你是心理咨询师小志,可以采用以下具体的宣泄方式来引导小艾释放负能量。

(1)宣泄方式一:打橡皮人

橡皮人是一种专门供来访者在宣泄室中“暴打”宣泄的对象,它具有不同的面相和表情。在宣泄过程中,来访者可以将与自己心中“有意见”的人的面相相似的脸谱罩在橡皮人的面部,然后朝着它进行一顿“暴打”。

这种方式宣泄的好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这种方式宣泄时应该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宣泄方式二:大声吼叫

小艾在与传销不法之徒斗争的过程中,有许多愤怒的情绪想要表达,有反驳抗争的话语想要倾吐。然而,在特殊环境下,他只能“敢怒不敢言”,将这些情感积聚在心中。为了达到宣泄效果,他选择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吼叫,从而释放内心的情感。

大声吼叫的好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吼叫宣泄时应该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宣泄方式三:运动锻炼

运动能让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身体组织器官功能状态趋于良好,不仅具有强身的作用,还具有宣泄和整合身心的功能。因此,可以为小艾制订一些运动锻炼的家庭计划,并引导他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在运动的方式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运动的时间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运动的时段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运动的觉察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也被称为交互抑制法或缓慢暴露法,它由南非精神病学家沃尔普在1958年创立。该疗法的理论基础是交互抑制原理或对抗作用原理,即个体无法同时产生性质不同的情绪,例如高兴和不高兴。如果有相反性质的情绪反应,它们就会相互抑制和抵消。因此,要消除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反应,可以使用正性情绪反应来抑制和抵消它们。例如,猫在进食时有抑制恐惧的效果,人类进行肌肉放松训练也有抑制恐惧和焦虑反应的效果。系统脱敏疗法的程序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肌肉放松训练、二是建立焦虑(恐怖)等级表、三是系统脱敏。

【练一练】肌肉放松训练

在咨询室里,咨询师采用系统脱敏疗法来帮助来访者消除社交恐惧。首先,咨询师会对系统脱敏疗法进行介绍,然后让来访者保持舒适的坐姿,微闭双眼,深深地吸气,慢慢地呼气,并想象轻松的情境,例如在海边观赏海景。接下来,咨询师会依次练习放松来访者的双手、前臂、面部、颈部、肩部、背部、胸部、腹部以及下肢等部位肌肉。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借助肌电仪测量所得的肌电位数据值变化,以增强训练效果,当肌电位值下降时,说明焦虑程度在降低。

大学生无论是自助还是助人,都有必要掌握肌肉放松技能。请你练习分享要领与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一建】建立焦虑等级表

对于感到焦虑或恐惧的来访者,建立焦虑(或恐惧)等级表是系统脱敏疗法的重要第二步。首先,根据会谈材料和相关信息,引导来访者找出所有让他们感到焦虑(或恐惧)的事件、人物和情境。然后,我们按照引发焦虑(或恐惧)主观感受的程度,从小到大依次对这些事件进行排序。第三,我们将它们分为五个等级(当然也可以采用百分制),以0为划分等级的基准(即根本不焦虑对应的刺激事件),将引发最严重焦虑(或恐惧)对应的刺激事件记为最高等级,即第五等。在第五等和基准之间,我们根据平均等级差的原则,将引发焦虑(或恐惧)的事件分成五个等级,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等,对应的焦虑分数是1、2、3、4、5分。这样,一个焦虑等级表就建立起来了,为系统脱敏治疗做好了准备。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参与以及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焦虑和社交性成长焦虑。请你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焦虑等级表:

【战一战】系统脱敏

做好了前面两个阶段的准备工作后,就可以进入系统脱敏环节的学习训练,让自己“战胜”恐怖的对象与场景,由小到大逐级脱离敏感,不再紧张。首先,让来访者在微闭双眼放松的状态中想象最低等级的刺激物或场景。当来访者能清晰想象但感到有些紧张时,就让其举手示意并暂时停止想象,然后进行全身(肌肉)放松运动。接着再想象、再放松,如此反复直到来访者对想象的场景或对象不再感到焦虑或恐惧为止。这样,我们就完成了第一等级的脱敏。接着依次对后面四个等级的刺激物或场景进行脱敏训练,最后将效果迁移到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中,不断练习以巩固“疗效”。

在咨询室的具体操作中,咨询师通常采用想象脱敏的方式引导来访者进行训练,即让其在想象中逐渐“进入”紧张恐怖的情景直至脱敏。通常在一次咨询时间内完成1~2个等级的脱敏训练。当然,咨询师可以给来访者布置现场脱敏方面的作业,引导来访者鼓足勇气,参照系统脱敏的程序,到感到紧张恐惧的现实情境中去参与锻炼。

请结合自身情况按照焦虑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展开训练。在课堂上,可以先进行一至二级的训练,训练后请回答:

(1)分享训练的感受:

(2)系统脱敏的具体方式有________脱敏和________脱敏,前面你所采用的系统脱敏训练方式属于__________脱敏。

(3)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当来访者出现焦虑、恐惧等刺激的时候,咨询师就引导其做出抑制焦虑和恐惧反应的训练,如放松训练,让其逐渐消除焦虑、恐惧情绪,不再对“有害”的刺激产生反应。

◎训练二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认为来访者的情绪情感问题(或障碍)与非适应行为问题源于不良认知,即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信念或思想,也叫认知偏差或认知失真。认知疗法旨在矫正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从而使其情感和行为得到相应改变。其代表人物是贝克和艾利斯。最初,贝克在对抑郁症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发展出认知疗法,埃利斯发展出合理情绪疗法(RET),认知疗法作为一种有别于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的心理咨询(治疗)派系,为其作出贡献的还有其他的心理学工作者或临床心理学家,比如,梅钦鲍姆探索得出认知行为矫正法(CMB),也叫自我指导治疗法;格拉塞的现实疗法;伯恩的相互作用分析法。

不同的认知疗法,尽管理论假设或依据和具体操作方式存在差异,但是其目的都是改变来访者的思想和认知结构,通过一定的方式帮助来访者认知重构,重新建构一个更为合理、积极和适应性的认知结构,以便形成新的认知模式。

1.贝克的认知治疗技术

贝克指出,来访者的“自动化思维”是一些个人化的观念,由特定刺激引发,并可导致情绪反应。他坚信,有情绪困难的人会犯特有的“逻辑错误”——将客观现实向自我贬低方向歪曲。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源于一般过程,即在错误思维、信息不足或错误信息基础上进行不正确推理,不能正确区分现实和想象。他进一步总结出,因错误假设与误解导致系统推理错误的认知歪曲(认知偏差、认知失真)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主观推断:做出的结论没有事实依据或不符合逻辑推理,包括“灾难化”或在许多情境下想到最糟糕的结果。

②选择性概括:仅仅根据自己对一个事件某一方面细节的了解就形成结论,忽略整体背景或其他信息。其中实质上隐含着作出结论的假设:跟失败和剥夺有关的事件或细节才是重要的。

③过度概括:由一个偶然事件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应用于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境中。

④夸大和缩小:对一个事件或情境的感知较其真实情况放大或缩小。

⑤个性化:在没有根据或事实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比如,班上某人被盗,无端地把这个事跟自己联系在一起,担心同学、老师怀疑是自己偷盗的,进而产生脸红、心跳加速等身心反应。

⑥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错误来描述一个人、定义一个人的本质。

⑦极端思维:用全或无、非黑即白的方式来思考、解释或下结论的认知思维模式,又称为二元化思维、极端化思维。

贝克在1985年提出了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包括自动性思维识别技术、认知性错误识别技术、真实性验证技术、去中心化技术,以及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技术。对于自动性思维,当事人往往不容易觉察和识别,因为它们已成为思维习惯的一部分,具有“自动化”的特点。自动性思维(或自动化思维)的存在会导致当事人产生不良情绪反应,但在产生不良情绪反应之前,多数当事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自动性思维的存在。因此,咨询师帮助这样的当事人(来访者)识别到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自动性思维,无疑是工作的重点。其具体技术包括提问、自我演示、模仿等。

【照一照】照出自己的歪曲认知

人们产生消极情绪或不适应行为的原因在于歪曲认知。如果不能察觉这种歪曲认知,就会形成不良认知模式,产生消极情绪、不适应行为,影响心理健康成长。通过“照镜子”的方式,对自己过去所经历的不愉快的事件、情境以及当时自己的认知状况进行回忆、审视,能够遏制歪曲认知的作用。

照出“主观推断”的具体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出“过度概括”的具体事例:

照出“极端思维”的具体事例:

其他认知歪曲的具体事件:

2.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也叫“理性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该疗法帮助来访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情绪困扰的心理问题,属于认知(行为)疗法范畴。

(1)RET遵循的基本原理——ABC理论

RET认为,人们所产生的情绪困扰或不良行为后果C(consequence)不是由外界发生的客观刺激事件A(activating event)所引起,而是由其对外界客观刺激事件的看法、想法、观念、评价等认知B(beliefs)所引起。让人产生不良情绪或行为后果的认知是有偏差的认知,伴随着时间让人形成不合理信念。因此,来访者要改变情绪和行为反应C,就要改变认知C,而不是外界事件A。

(2)RET的操作过程

①心理诊断阶段。在这一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与来访者会谈,引导来访者围绕存在的问题展开初步的分析与诊断工作,帮助其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分析得出这二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

②领悟阶段。在这一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来访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其真正明确并意识到:引起其情绪困扰和行为后果C的并不是与之关联的人、发生的事件等外界诱发事件A本身,而是其自身对事件或他人的态度、看法、评价和信念等认知内容B;要减轻与排解情绪困扰C,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A,而是应该改变认知B,通过改变认知、纠正不合理信念,来达到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情绪困扰或各种“症状”C。

③修通阶段。本阶段是RET最主要的阶段。修通阶段即是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用理性的信念取而代之,从而使情绪和症状得到减轻或消除。RET不鼓励情绪宣泄,也不去追究过去经验对目前的影响。下面介绍两种常用方法。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 。通过与求助者进行辩论,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对求助者所持有的有关他们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的不合理信念和假设进行挑战和质疑,以改变其不合理信念。辩论是RET最常用最具特色的方法,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式”辩论技术。苏格拉底的方法是:先让对方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依据对方的观点(以之为前提)进行推理,找出(引出)对方观点中存在的矛盾或谬误之处;让对方认识到自己先前认知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而主动加以矫正。产婆术式辩论的基本形式是一般从“按你所说……”,推论“因此……”,再推论到“因此……”,即“三段式”推论,直到产生谬误,形成矛盾。咨询师抓住矛盾进行质疑,使求助者承认自己观点中的矛盾,最终改变不合理信念。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求助者的情绪困扰有时是由自己对自己灌输不合理信念、夸张地想象一些并未成为现实的失败情境、产生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所致。合理情绪想象技术有助于帮助求助者停止灌输不合理信念,从源头上解决情绪困扰问题,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重新体验负性情绪反应:让求助者通过想象进入到曾经产生过不适应情绪反应或自己感受到难以承受的情境中去重新体验强烈的负性情绪反应。

第二,负性情绪反应逆转体验:通过改变求助者对负性情绪反应体验及其刺激事件的不正确认识,帮助其改变不适当的情绪体验,进而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达到负性情绪反应逆转的效果。

第二,讲述想象过程巩固成果:让求助者停止想象后,讲述自己的情绪变化情况及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在认知和观念上有哪些改变,从而对调整后的理性认知初步形成的积极观念和获得的新的情绪反应起到强化的效果(钱怡民,1990)。

3.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戴维·伯恩斯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著名心理学家、认知疗法最主要的发展者之一。他的著作《伯恩斯新情绪疗法》连续多年位居自助书籍畅销榜第1名,向人们全面展示了快速有效克服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治疗技术。伯恩斯认为,思维决定情绪,只有改变认知才能更好地战胜抑郁;只有敢于接受平凡才能战胜完美主义;只有建立自尊和基于自己内在的价值观,才能战胜绝望。他在书中强调,在对来访者咨询与治疗过程中,要把握好情绪诊断和情绪破解两大步骤:通过会谈了解、测验评价等方式对来访者的情绪状况进行评估诊断,然后引导来访者对其情绪进行分析破解,弄清楚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及其症状表现背后的不合理思维、信念与认知。具体操作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其中一种:伯恩斯三栏目技术。其主要步骤如下:

(1)准备一个三栏目表格

请取出一页纸,画一个三栏目的表格,其中左侧栏目为“随想”栏,中间栏目为“认知失真类型”栏,右侧栏目为“合理反映”栏。

(2)将随想写出来进行识别

随想是不合理的想法,是偏差的、失真的认知,它是产生不良情绪反应、不适应行为的源头。咨询师使用此法帮助来访者,就要引导来访者在三栏目表格中写下引起心理情绪问题有关事件的看法、想法、观念;然后,对其进行识别,属于什么样的认知失真类型。常见的认知失真类型有:

①极端化思维,包括糟糕至极、贴标签、过分夸大或缩小等。

②瞎猜测,即把想象与主观推测当事实 、主观臆断。

③心理过滤,它是由认知的选择性带来的,往往使人不能客观全面看待现实,看见的常常是想看见的,产生预言家的迷误,心目中提前有某种预言,就朝着预言的方向去选择性认知,预言自然会实现,现实中的一些所谓迷信与征兆背后其实就隐藏着这样的心理过滤方面的认知偏差。

④虚拟陈述,人的认知加工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在自上而下加工过程中,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外在情境或事件等刺激作出解释,进行认知思维加工,由于知觉的恒常性,许多现象司空见惯后就习以为常,形成一种图式、内在假定、指令,由于经验的局限性,这些图式、假定或指令常常有偏差,又可以叫它们虚拟陈述,以之为前提作自上而下思维加工,自然会影响加工的结果。

⑤情绪推理,即把感性当理性,凡事跟着感觉走,其表述方式是:“我感觉到了它,它一定是真实的”“我觉得……”“我喜欢……”。

⑥人格化,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将外在事件与个人发生关系的倾向,比如找“替罪羊”,自己打牌输了回家找夫人出气“你整天哭丧着脸,我怎么能不输钱呢?”

(3)对随想进行合理反映

随想是带有偏差的想法和认知,它是产生不良情绪和不适应行为的根源,为了纠正这些偏差,我们需要采取合理反应的方式进行矫正。例如,张同学看到班上的王同学穿着朴素、平时少言寡语,便产生了以下随想:王同学一定是一个孤陋寡闻、不学无术、一无是处、没有出息的人。这种随想中包含了极端化思维和主观臆断等认知失真类型。在随想的驱使下,张同学对王同学产生了排斥的心理情绪和远离的行为倾向。为了矫正这种随想,可以进行以下合理反映:王同学穿着朴素是事实,平时话语不多也是事实,但这并不代表他孤陋寡闻、不学无术、一无是处、没有出息。穿着朴素可能只是代表他性格内向或者不喜欢多说话。这些特点与不学无术、孤陋寡闻、一无是处、没有出息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既然如此,怎么能给王同学下“一无是处、没有出息……”的结论呢?通过设问、反问或苏格拉底式自我质询等方式,可以对随想进行合理反映,从而起到认知矫正的效果。认知矫正后,对人对事的看法态度就会改变,情绪也会得到好转,不适应行为也会得到应有的调整。

【做一做】三栏目技术助我好心情

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我们每天都会经历一些事情,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和互动。在这些时候,我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如果这些想法不够理性,存在偏差,就可能会让我们产生不良情绪反应或不适宜的行为。请结合你自己的实际情况,描述一个近期或曾经影响你情绪的典型事件,并使用三栏目技术来矫正和调整你的情绪。

事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矫正的具体操作在上述三栏目技术表格中进行)

五、助人自助

女户疾(化名)是某高等职业学校的一名女学生,她对室友堇力(化名)获得助学金感到内心不满,因此故意找麻烦,导致堇力心情非常糟糕。请你帮助堇力走出心理困境。

女户疾能说会道,家庭条件好,但学习不用心。她的室友堇力家庭经济拮据,但学习非常刻苦,期末按照条件顺利获得助学金。然而,自从堇力获得助学金后,女户疾内心就变得不是滋味。在寝室的“夜聊”黄金时段,她故意提起“助学金”这一敏感话题,让室友们纷纷把矛头指向堇力。最后,女户疾提议:在堇力的助学金到账后,室友们应该共同分享、人手一份。堇力对女户疾的做法感到非常不解,她本应该得到室友们的祝贺与鼓励,却遭到变相的热嘲冷讽,还被强迫分享成果,导致她烦躁不安、有苦难言。她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六、体验升华

新时代的大学生朝气蓬勃、自信满满。然而,由于特殊的成长经历或先天原因,有极个别或少数的大学生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一个案例:小每(化名)在即将毕业之际,做出了一项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她执意离校并放弃学业。请你结合材料深入思考,并将感悟分享给同学。

七、拓展训练

1.心灵碰撞: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本次课程对自己在心理健康成长方面的促进与帮助。

2.知行合一:运用心理咨询的合适方法,至少帮助一个同学或朋友。

扫一扫

练习巩固

学习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G1R/uSuKYwBcHeXys3XU2HM7TV0WVYqOSAj90Z7Dc+FXvN9S61Ha/z2TsnqUTy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