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大学生对知识、技能本身的掌握及其学历目标的达成,而且还关乎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与人生的幸福美好。高等职业学校肩负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与技能人才的时代使命,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服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是其应有之义。

《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是编著类书稿 和心理健康成长数字化资源有机融合而成的新形态立体化教学成果。其建设经历了前期的学理研究及其学术内容成果向后期应用研究及其应用成果转化与结合的过程,体现了项目研究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以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之宗旨,具有以下特点。

一、对照“标准”,建构其适需对路的内容体系。

作品内容体系建构体现了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对《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法律与文件精神的落实执行,同时也体现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需求实际的尊重。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关系尤为紧密的16个单元主题主体框架和内容体系:全书一共设计了3大篇——“成长基础篇:感悟心理健康”“成长关照篇:学会自我照顾”“成长壮大篇:提升调适能力”。每一篇下设模块,每个模块下设单元,全书一共建构了7大模块、16个单元。

二、以生为本,力求其内容的学理性与针对性。

作品充分体现生本位理念,忠实于高等职业学校(包括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和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实际与特殊性。每一单元的具体内容被设计成六大板块:“案例启思—自我评估—知识滋养—成长训练—助人自助—体验升华”,其中“知识滋养”板块内容属于学理性内容,既与其他五大板块融为一体,又相对独立。这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养料与理论指导。全书16个单元的“知识滋养”板块内容前后呼应,自成一体,形成相对完整的学术内容体系,这体现了作品在实用性基础上具备的学理性特点。

同时,从每一单元六大板块整体来看,其内容直观形象、程式明朗的呈现方式和鲜活案例等材料的选择又不乏明显的针对性,这体现了对高等职业学校大学生群体学习心理需求与学习方式特殊性的良好契合。各单元内容在呈现方式上通过对字体字号、行间距及有关表现手法的变化营造出视觉上的动感;通过配置图片增强其直观性、审美性与吸引力。在内容的选择上,理论知识秉持“够用为度”的原则,案例材料的选择源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紧贴其成长实际。各单元形象直观、富于流动变化的设计风格和通俗易懂中秉持科学性、学理性,对具体内容针对性的凝练选择,与高等职业学校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成长需求实际之间形成应有的默契。

三、服务教学,力求作品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作品以“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升”为宗旨,全方位聚焦“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内核。不仅追求学术性与科学性,而且追求教师教学实施和学生学习使用中的实用性与实效性。这不仅彰显对教师课堂教学工作开展应有的指导功能,而且不失对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或自学活动更好开展应有的指导性与吸引力。

每单元六大板块的程式化设计,与课堂教学各环节安排有着高度的契合性,体现作品服务课堂教学的教材功能。各单元内容以活动为主线,每一板块内容的活动特点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参与积极性及其主体性的调动。即便是“知识滋养”板块,通过知识性问题导向教学形式,也能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展开自主自觉的学习活动。

四、与时俱进,力求数字化新形态立体功能的发挥。

作品融合多形式的数字化立体元素、拥有丰富的新形态数字化资源。从形态上讲,包括音频、视频、微课、课件、案例、习题等。从内容上讲,包括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的采访视频或音频;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优秀校友的回访视频或音频;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回头看和服务于学生专业课学习情况调查及其结业后的后效功能发挥情况调查方面的视频或音频;团队教师精心讲解展现各单元基本知识及其引领学生学习方面的教学微课……通过数字化、立体化新形态的建设,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为教师革新教学方式、“立体化”教学准备了条件,而且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内容的同时,也提振了学习引力,激发了学习兴趣。这为建立“空中课堂”、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开启多形式立体教学、更好地实现“工学结合”与因材施教、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个性化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本书由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丁志强教授带领团队在研究基础上组织撰写而成。丁志强负责全书的内容体系架构、版面风格与样章设计、课件模板设计、并对其他作者承担的编写稿件进行了修改(无法修改的除外)与全书统稿和数字资源的主体建设等工作,陈彦君老师积极配合。有关工作情况如下。

续表

扫一扫

课程总论

作者(或参与数字化资源建设及有关人员)所在单位如下:丁志强、陈彦君、佟玲、史文: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张艳艳:重庆电讯职业学院;王梦梅: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苏荧: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李洪华: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姚兰英: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李梅: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本书主要适用于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学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使用,也适合于关心青年大学生和自身心理健康成长的人使用。在本书的编撰与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作者所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厚爱及通识教育学院周浪院长等领导的直接支持和团队老师的大力协助,也得到了重庆大学出版社有关领导与编辑的高度重视、重庆零距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有关专家学者和行业企业领导的指导帮助,以及大学生(或毕业生)的支持配合。在此对关心支持作品出版、为作品出版付出辛劳的所有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编撰过程中,我们参考了许多期刊文章、著作、教材和网络资源,得到学校科技处张本均老师的支持鼓励,在此对所有媒体及其作者、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尽管我们以饱满的热情、负责的态度、务实的行动投入书稿撰修、校正与数字化资源建设等系列工作中,但由于水平有限,本新形态立体化教材成果难免存在疏漏之处,因此,我们敬请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并不吝指正!

丁志强
2023年7月 c4AADxUbk6mMbAwpnrHKzO3PQyzFSXiAw24sa53RmgYEYUyMCpDFqXTUebwlJji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