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酒店实用美学概述

一、酒店实用美学的历史渊源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现代交通和经济的发展、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闲暇时间的增多、全球化发展等因素,促使旅游成为一种新兴“产业”并迅猛发展,风行全球。而酒店成为旅游活动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酒店美学的历史渊源须得从旅游美学谈起,同时酒店实用美学也逐步显现出极大的实践应用价值和学术研究意义。

(一)提升酒店实用美学价值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客观需要

要清晰地认识、了解酒店美学,还需认识、了解人类的旅游活动以及旅游审美活动的历史。酒店实用美学是在旅游、旅游审美活动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孕育而成的。就目前来看,“酒店实用美学”还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旅游经济学、旅游社会学、旅游行为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文化学等不同的学科,可以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其在不同的维度、不同的层面作出不同的界定。然而,不管如何解释“酒店实用美学”这一概念,也不管审美主体的目的、形式如何不同,就审美活动过程中追求美的享受、丰富生活内涵等而言,都是一致的。

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时常外出巡游,“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他曾南到衡山,北到恒山,东到大海,西到沙漠。为了巡游的方便,黄帝还在昆仑山建了一座庄严华美的行宫,从那里向西望去是银光闪烁、碧波连天的“稷泽”大湖,向东望去是巍峨挺拔、绵延千里的恒山。脚下的瑶水清冷透骨、不染纤尘,涓涓乎、潺潺矣,直通瑶池。另如,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走遍了九州大地,领略了不同的山川风貌、民俗风情,经历了许多人间的奇人奇事。大约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竹书编年·穆天子传》中记载,周穆王“欲肆其心,周游天下”,乘坐着八匹骏马拉的车辇曾北出洛阳,越太行,经河套,渡黄河,登昆仑,在日落之处的崦嵫山上会见了西王母。这一相会给我们留下了“瑶台会”这一美丽而永恒的传说。虽说,这些传说不能作为史实,有极大的虚构成分,但说明早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人们就渴望着无拘无束的远游,通过远游实现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生活的追求。

章海荣教授指出“旅游是为了拓宽生活空间,获得精神创造动力的一种方式。旅游审美是居家生活、艺术审美所不可替代的主体参与性感悟世界和宇宙的活动,是追求人性与天地自然共臻完善、完美的一种生活方式。”

旅游,是人类特有的审美文化活动。美的享受、精神的慰藉、文化的体验,这才是旅游的最根本目的。叶朗认为:“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也就是说,只有从审美的角度去探讨旅游的内涵,才能真正抓住旅游这一概念的本质。法国学者梅特森说过:“旅游是一种消闲的活动,它包括旅行社以及在离开定居地点较远的地方逗留,其目的在于消遣、休息或为了丰富人们的经历和文化素养。”于光远关于旅游概念的界定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指出:“旅游是现代社会居民的一种短期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这一定义强调了旅游的享受性,换句话说,它指出了旅游的本质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审美享受,因而不是单纯的经济现象,也不同于一般的消费活动。

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而旅游审美是人类一切审美活动中最基本的审美。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审美过程。它既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审美作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高雅文明的精神需求。这种精神需求有深浅不同的三个层次:一是在美感陶醉中获得精神愉悦;二是在广见博闻中得到充实自我的精神满足;三是在移情、寄情中得到释放情感后的放松。这三种层次的精神需求都是通过对审美对象的欣赏而得到满足的。欣赏景物的形、声、色等形式美,在审美中寓情于物、借景抒情,作为主体情感的对象化表现,这就是释放性精神需求,是带有发现美和创造美的高级精神满足。可以这样说,审美在根本上是贯穿旅游活动中的一种态度、一种价值观念和一种思维方式,它决定着旅游行为的方向和宗旨。

人的本质追求就在于创造美好的生活,而旅游的美学本质正是和人的这一本质追求特性息息相通的。旅游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审美需求是客观的,是旅游主体原始的、基本的,也是最终的、最高层次的心理追求。从旅游美学角度讲,旅游活动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是人类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美好追求的表现;是人类拓展空间、追求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位的社会价值取向。人类的旅游活动一出现,就表现出它的唯美性,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体现了审美需求的主观性和审美行为的客观性。车尔尼雪夫斯基感慨道“美即生活”,他指出社会生活是美的。旅游就是人们在生活美的启示、诱导下所萌发的美感心理运动的实践过程。当现代生活使人们复杂多样的内心生活达到饱和状态时,人们需要寻求宣泄和替代,旅游正好成为接纳、疏导人们内心郁结情感的良好途径和有效方式。旅游美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的统一体,是美的最为全面、最为集中、最为典型的表现形态。如果说美是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形式,那么旅游美就是这样一种令人既赏心又悦目的感性形式之一。它积淀和渗透着最为深沉醇厚的人的本质力量。当人自由地、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活动,人的本质所表现的人的创造才能、思想等通过旅游景观体现出来时,旅游便成为一种能直接观照自身的,引起喜爱和愉悦之情的社会文化审美活动。旅游景观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的程度上形象地体现了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旅游景观不仅以理性的方式体现人的创造本质和力量——表现为对旅游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表现为对旅游者物质需要及精神需要的满足,而且还以感性的方式具有生动可感的形象特征和状貌,使人在观赏它们时,能够观照自身,实现自我。

(二)人类的旅游审美感受孕育了酒店实用美学的基本思想

1. 山水诗文中的旅游美学灵魂

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人们通过文学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抒发心理感受。心理感受的抒发,是旅游主体对旅游客体的审美心理体验,也正是旅游美学的萌芽。孔子周游列国,“登泰山而小天下”,临河川而感叹“逝者如斯夫”,并提出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比德说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旅游空间观和旅游道德观。庄子与惠子结伴游“濠梁”有“鱼之乐”之辩,提出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和“既雕既凿,复归于朴”的崇尚自然的旅游观。魏晋之后,随着人性的解放与自然崇拜意识的淡化,山水逐渐成为人们观赏、吟咏、寄情、言志与畅神的对象,同时由于名士优游之风的倡兴,“游”作为一个流行的概念频繁地出现在有关名山胜水的诗赋、骈文、游记之中。山水诗的鼻祖——南北朝的谢灵运在《石壁精舍还湖中》中说“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形神俱佳。同时代的山水画家宗炳提出了“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虽然讲得很玄妙,但却体现出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感悟。宗炳明确提出“畅神”说,认为对山水的审美欣赏绝不能仅仅停留于表层的感官享受,更重要的是悟获自然之道、宇宙之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清新、恬静的山水田园诗歌,对后世名山景观的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至大唐盛世,旅游、旅游审美的体验和感悟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时而慨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而长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以发现,中国山水诗所沉淀和凝炼着的,是中国人历史悠久的自然生态美学观。它正是伴随当代人走向未来的具有博大生命力的传统智慧。

我国的山水文学、山水绘画、摩崖石刻、风水文脉等构成了我国续延承传、自成体系、内涵深厚、影响深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重的人文意蕴的山水文化。这些文化是人的美好心灵和自然景观的对话;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解读和感悟;是人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生的渴望和追求。这些文化既是我国古代的哲学观、天地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也演绎、记录了原始的旅游美学的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这些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旅游美学元素,是酒店实用美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酒店实用美学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2. 我国古籍中的旅游美学内容

我国古籍浩如烟海。在这些文献中,有大量的有关旅游资源、旅游景观及旅游审美的内容。《尚书·禹贡》以简洁的文字,对山脉、河流、植被、物产、民族、贡品的地域分布,交通线路和运输工具的选择,都做了描述,成为中国古代记述旅游资源的开拓性篇章;《山海经》记载了各地的山川形势,指出山有“游乐之山”和“游戏之山”的差别;《论语·雍也》记载了孔子周游列国游览名山大川的情况,还总结出高山与流水的不同美学效果;《庄子》《诗经》《穆天子传》《战国策》等都有许多旅游心理体验的记载;汉代《史记》中生动地记述了司马迁的两次游历及对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以至蜀滇等地的山川形势、历史古迹、风情物产的考察所得;明末的徐霞客历时 34 年,游迹遍及我国 20 多个省区,后人根据其日记整理成《徐霞客游记》。这是一部游记文学著作,一部地理科学著作,也是一部原始的旅游美学著作;《海国图志》的编著者魏源在总结前人旅游观赏经验和旅游审美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游山学”。

二、酒店实用美学的概念界定与内涵

旅游、旅游审美的实践有着古老而漫长的发展历史,但是酒店实用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却是在旅游现代化、大众化、普及化以后,在旅游主体审美水平不断提高深化,旅游服务越来越规范化、人性化、艺术化,学校旅游教育学科整合构建、完善发展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自 1994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我国第一本《酒店实用美学》教材后,鲜有相关的教材面世,尽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酒店实用美学已然逐步显出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各类酒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开展酒店实用美学的研究和教学已成为急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追求美,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类所独有的本能。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国内旅游,或国外人士来中国观光时,他们向往领略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品尝“烹饪王国”的美味佳肴,欣赏酒店独具匠心的建筑和颇具风格的装饰陈设,获得美的享受。面对这种强烈的需求,酒店经营管理人员以及教学工作者研究美化酒店环境,对酒店服务人员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以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广大顾客的需要。然而关于酒店美学学科的概念界定、学科的本质内涵以及它的外延扩展,还属于讨论中的话题。

顾仲义认为酒店实用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是门类美学。酒店实用美学涉及酒店各个方面美的研究和创造,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包括烹饪美学、饮食美学、酒店环境装饰美学、酒店服务美学等。

我们认为,酒店实用美学是一门以美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以酒店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的综合性、边缘性、交叉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酒店美学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人们(酒店服务提供者、从事大住宿业的人员)如何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揭示其审美特征,通过观赏过程进一步了解这个地区或国家的自然风光、文化艺术和民情风俗,加深对人类文明的体验,得到更深的美感享受和审美教育。同时,酒店实用美学也研究如何运用美学原理设计酒店建筑,美化酒店环境;塑造饮食之美,增添味蕾享受;优化酒店服务,以增添审美的感染力。

酒店实用美学应该是开放的、综合的、兼容的,是对旅游活动过程中美的认识、研究、崇尚和追求的各种活动总和的理性归纳。酒店实用美学是美学的延伸和拓展,是旅游学的深化和提高。酒店实用美学的研究大大地拓展了美学的研究空间,也极大地体现了美学的应用性、实践性、社会性、大众性;大大地提高了旅游学的研究层次和研究内涵,极大地体现了旅游学的文化性、审美性、学术性。酒店实用美学的研究也使旅游这一大众化的社会文化活动更具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作用,对推动建设精神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之所以说酒店实用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不只是因为它真正诞生的时间较晚,还因为这门学科至今还处于探索、发展之中。酒店美学理论中的许多问题至今尚无定论,甚至连酒店实用美学的研究对象——酒店实用美学的本质、学科体系等一些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也还在争议之中。

因此,酒店实用美学还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一门学科,有待于不断地整合完善。任何一种理论、一门学科的创立,都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充实、不断完善,最后被认同的发展演化过程,酒店实用美学目前正处在这样一个形成过程中。

三、酒店实用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酒店实用美学是立足于美学、旅游学、社会学、管理学、文化艺术等众多学科基础上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因此其研究对象和范围也必然是这众多学科交叉、亲和、渗透、有机整合的碰撞点、结合点、再生点。酒店实用美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美主体

审美主体是指具备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的主观条件并且进行审美活动的人,即作为旅游主体(旅游本体)的旅游者。所谓旅游审美主体的主观条件,也就是旅游者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生理。旅游审美心理包括对旅游审美的认知(尤其是审美思维)、心绪、情感、理想和兴趣等。旅游审美生理包括对审美的生理需求和负荷能力。旅游审美主体存在着极大的个性差异,不同的国度、区域、阶层、职业、地位,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个人修养,会导致不同的志趣爱好、价值观念以及不同的审美标准、需求。旅游主体的审美心理,实际上是指审美主体个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旅游的审美动机、旅游的审美需求、旅游的审美意识和旅游的审美志趣。旅游美学对旅游审美主体的这种心理状态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了解旅游者和搞好旅游工作极其重要。

此外,审美活动投入的时间和审美活动对应的经济承受力也属于审美的主观条件。因此,还要从人生哲学的层面对景观以及旅游活动之所以称为美的本质属性进行形而上学的理论阐释。目的是从终极人类学关怀的角度诠释旅游活动发生发展的精神本源,对旅游景观所诱发的人们内在的美感心理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了解人们之所以钟情于特定审美对象甚至流连忘返的内在动因。

(二)审美客体

审美客体是指具备实质内涵的、客观存在的旅游审美对象,即作为旅游客体的旅游景观(旅游资源)。每一处旅游景观,对于游客来说都有知晓意义,但只有那些美的景观形象才具有旅游审美意义,成为旅游审美对象。美的形象,是美的本质和美的现象、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的辩证统一。美的景观形象包括能够为旅游审美主体用视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美的形象(视觉形象)、用听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美的形象(听觉形象),以及用视觉、听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美的形象(视听觉形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美,广泛地存于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中,都可能被旅游者直接感受到,因此旅游审美对象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种类或一切系统的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一般来说,自然景观中美的形象就是自然美,人文景观中美的形象就是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但是,各个种类的美也有交错并存于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中的情况。各个种类的美都是旅游者的审美对象,但在旅游过程中,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是大量存在的且是主要的审美对象,科学美和技术美则因较少地存在而成为次要的审美对象。

(三)审美关系

第一,人与景观的审美关系。旅游审美是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的融汇与交互。人在景观中一般不会无动于衷,在自然山水等景观之美的感染之下,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共鸣乃至陶醉,或欣喜,或感伤,或兴奋。这种由景而发的主体审美心理波动,是旅游美学需要着力透视分析的重要现象。“情景交融”归根到底是人类情感世界和人所面对的景观世界的一种共鸣。它的萌生迸发,源于人与景观审美关系的建立。

第二,人与人的审美关系。主要是指旅游审美主体与酒店服务人员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旅游审美体系中,服务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创造美与欣赏美等一系列关系中的对立和统一、矛盾与和谐。如何使这一矛盾对立促成美的发生,造就美的和谐,是酒店美学理论与实践都要解决的问题。

(四)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

审美创造是指在审美活动过程中创造美的感受和美的体验的活动。在旅游环境中,有关单位和人员都可能也应该进行审美创造,其主要内容是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管理,使供人们参观的景点和事物成为美的形象。例如:酒店管理者把旅馆、饭店的内外环境建设管理得整洁、有序、清幽、美观;酒店服务人员对游客讲究职业道德,以礼待人,周到服务。同时,游客也应该进行审美创造。游客的审美创造,是自身的审美创造,即进行文明旅游,用自己的言行表现出心灵美来。此外,通过旅游创作诗歌等艺术品,创作科学论著,也是审美创造。

审美欣赏,则是指审美主体通过自己的感官去领略审美对象,从中获得情感愉悦及其过程。在旅游环境中,游客是审美欣赏的主体。游客的审美欣赏对象,主要是旅游景点的美的形象,其次是旅游接待单位服务人员和内外环境美的形象,再就是其他游客美的形象。同样,旅游服务人员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审美欣赏的主体,他们的审美欣赏对象主要是游客的美的形象。由此可见,在旅游环境中的审美活动,无论是游客还是酒店服务人员,都应该把自己既当作审美欣赏者,又当作审美创造者。

四、酒店实用美学的研究任务

第一,建构酒店美学体系。酒店实用美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学科。它是在现代旅游业发展起来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所涉及的内容,既广泛又复杂,何况我国旅游美学的构建尚处于起步阶段,难度很大,酒店实用美学中的审美对象知识体系是同许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交叉的。要对这种旅游景观做出中肯的审美评价,不仅需要把握和运用美学理论,而且需要具备广泛的学科的知识。而酒店实用美学则是要运用已经公认的美学概念、原理来说明旅游审美主体、对象、中介及其相互关系,解决其间的矛盾。这就要求对美学原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但美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美是什么、美的形象有哪些种类、审美是怎样发生的、人的审美生理和心理是怎样的、什么是美感,迄今在中外美学界仍存在众多分歧,有的问题甚至很少有人涉足。因此,酒店实用美学虽然是应用科学,应着重对旅游景观作出中肯的审美评价,但是也必然要对有关的美学问题进行探讨,否则就会失去论证问题的理论前提。可见,建构酒店实用美学体系,是一项最基本且艰巨的任务。

第二,接受审美教育,净化自身的情感,造就完美的人格。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四有人才的过程中,每个青年学生都应学习美学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而作为未来的酒店管理服务人员同样要努力学习,在按照“美的规律”来创建美的服务、美的环境、美的居室的同时,培育自己美的道德、美的心灵、美的人格。

第三,掌握美学基础知识,在酒店管理和服务中能够欣赏美,创造美。一方面是发挥酒店管理服务人员的聪明才智,按照“美的规律”,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酒店室内外美的环境,特别是客房、餐厅优美舒适的环境,给顾客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在建筑师、烹饪师等创造制作出美的酒店建筑和美的菜肴基础上,用自己的美学知识给顾客以指导、介绍。

第四,通过酒店管理服务人员自身美的形象塑造以及美的服务,提高酒店信誉和档次,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使酒店不断发展壮大。

第五,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方兴未艾的我国旅游业,取得了日益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不懂审美,导致不讲文明礼貌,不求服务质量,其结果是损害了本应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酒店行业中,对酒店从业人员、旅游院校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总而言之,酒店实用美学的任务就是通过使人的素质提高,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

本章小结

研究酒店实用美学有极为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尤其是在酒店业的实际运营和管理过程中,酒店实用美学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在此之前,了解美学的基本知识是运用美学的基础环节。本章节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美学概述部分,通过阐述美学的产生、美学的本质及特征、美的形态及类型。人类在改造自然时,美的意识也在不断被唤醒。美在本质上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美是一种价值。美的形态包括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的形态包含了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二是酒店实用美学概述部分,酒店业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酒店实用美学的发展离不开旅游美的壮大,通过对酒店实用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概念界定与内涵、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任务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具体来看,提升酒店实用美学价值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客观需要,人的旅游审美感受孕育了酒店实用美学的基本思想。酒店实用美学是一门以美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以酒店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的综合性、边缘性、交叉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在研究实践中,要以酒店为载体,构建游客与酒店之间、游客与服务人员之间的审美链条,不断提高酒店从业人员的审美素质,帮助顾客更好地发现美和体验酒店的美。

复习与思考

一、名词解释

1.主观美论

2.客观美论

3.主客观美论

4.自然美

5.社会美

6.艺术美

二、简答题

1.请说说美的形态包括哪些,各自有哪些特征?

2.请举例谈谈你对美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解。

3.试举例说明优美与崇高的区别。

4.试举例说明丑与荒诞的区别。

5.试举例说明喜剧和悲剧的联系。

三、论述题

1.相比于旅游美学,酒店实用美学研究意义和任务是什么?

2.作为酒店从业人员,可以将美学运用到哪些方面?

拓展阅读

基于“碎片化”消费的小众酒店有何魅力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旅游市场发生了许多变化,很多旅游者不再把过去“热门”的旅游产品作为首选,而是更为青睐小众产品。事实上,早在几年前,部分酒店投资者、酒店集团已经开始一改传统的思维方式,将眼光投射向“冷僻”的区域,致力于建设高格调、高品质、高价值的小众目的地酒店。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的旅游消费进入到“碎片化”时代,“满足内心”的消费动机促使消费者更强调个性化的体验,“彰显自我”的消费行为让消费者更愿意追求“小众化产品”。小众目的地酒店便是适应这一市场逻辑应运而生的产品。

观光旅游追求的是对“资源禀赋”的消费,而休闲度假旅游享受的是“产品内容”,这让酒店在生产方式上出现两个显著变化。

一是酒店功能属性的变化。传统酒店重视设施设备的完善,强调消费者旅游活动结束回到酒店后,通过全方位服务功能的提供,尽快消除身体疲劳,恢复体力,以便第二天重新活动。而休闲度假消费背景下的酒店则更重视消费者的体验感受,酒店不再是配套性服务产品,而是微度假目的地。作为一种小而美的目的地,酒店自身便可以创造市场,带来流量。因为在休闲度假时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先选择一家酒店来确定旅游的方向和目的地,并以酒店产品的丰富程度来控制旅游行程的整体节奏,以入住酒店为圆心划定休闲度假的辐射范围,以入住酒店的服务为核心来形成对旅游行程的最终满意度和分享内容。因此,小众目的地酒店具有现实的市场消费基础。

二是对酒店产品特性深度理解的变化。传统酒店强调的产品特性是消费者的“旅途之家”。“家”是一种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氛围,在熟悉中得到安全、安心与放松的感觉。而休闲度假消费强调的是与日常生活形成反差的生活状态,追求的是别样、差异与独特体验感受。因此小众目的地酒店的产品特性注重的是“精彩舞台”定位,关注的是酒店空间“别样生活”展示,这种“别样”是一种新鲜、一种陌生,虽然可能小众,但更具消费的刺激性和满足度。

长期以来,酒店讲求“大众消费文化”,即希望同一产品可以满足所有的需要,“完全市场”意味着产品的更大规模和普适性。然而新环境、新市场、新客群、新技术、新渠道和新业态使酒店业习惯的经营模式、管理经验、服务流程、设计理念发生改变,这就要求酒店形成“适度市场”的新概念,即重视产品的针对性。因此,建设更为经济、有效和富有增长性的小众目的地酒店成为新趋势。小众产品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将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市场需求方面,即发现需求、创造时尚、引领消费、形成潮流,转化为大众产品。

小众目的地酒店市场吸引力和可持续生命力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设施设备档次等方面的“高端”,但一定要有格调与品位。

一是提炼内容主题。主题是酒店经营者对消费者需求的一种回应,内容则是在酒店产品中提供体验要素。酒店的魅力来自产品的综合消费体验,这种“体验感”应有别于酒店的常规服务,消费者由此所形成的认同感能够有效地满足其对酒店依附和归属的需求,形成更稳固的顾客忠诚度与市场黏性。

二是创造时尚。摆脱规范约束,舒缓、恬静的“宅酒店”逐渐成为很多人的消费习惯。去除繁琐的装饰和累赘,简约、精致地展现酒店空间本真的“物感美”,更能成为酒店的审美时尚热点。因此,小众目的地酒店需要依据现代消费需要,尤其是心理需要和美学品位创造出一种消费时尚。

三是探索“中国风”表达语言。重视本地文化的挖掘已成为一种共识,因此,小众目的地酒店要想具有生命力就必须高度重视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对文化的深度理解,探索现代酒店美学的基本规律,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审美特征,掌握将传统文化内涵转化为现代时尚产品的专业技能,从简单化、浅层化使用文化元素向深刻展现、时尚表达升华,真正营造出具有艺术性的“中国风”产品,让酒店文化元素活起来,让酒店产品有趣起来,让酒店空间舒适起来,让酒店品牌亮起来。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报,2022-10-13.)

思考:新发展时期,美学的运用对酒店业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JU4HRVHBr0SRA2OoGdBKejCGzz0RR/3F6ZUtosTf/9yS2pD445C/nwg8ei2hDTS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