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怀素和尚
在南岳留下墨宝的书法家

◎ 廖和平

怀素(737—799),湖南永州人,唐代大书法家、诗人、僧人,俗姓钱,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考功郎中”钱起的侄子。

怀素被称为“草圣”,和张旭齐名,有“颠张狂素”之誉。他自幼随伯祖惠融学习书法,临欧阳询形神皆似,在乡间有“大小钱师”称号。天宝六年(747年),朝廷恩准每郡度三名“真行童子”为僧,11岁的怀素以天聪通过零陵郡府考核获得度牒,在书堂寺剃度,得法号“藏真”。

“有笔如山墨作溪”,据传,怀素练习书法非常刻苦,为节省纸张,曾在寺院栽种了许多芭蕉,取其叶来练字,并给自己的小屋取名“绿天庵”。他对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及同朝张旭的行书、草书专心摹写,从不间断,专攻日久,自成一体。因长期精研苦练,写坏的笔堆积如山,后被掩埋在寺院外的山脚下,人称“笔冢”。《衡山县志》记载,位于衡山晓霞峰下窣堵坡(又名怀素塔),就是怀素的“笔冢”。怀素禅房里有一个水池,池子里的清水因长期洗毛笔而被染成了黑色,誉为“墨池”。成语典故“笔冢墨池”便由此而生。

怀素一生以书法为伍,为求得书法三昧,担笈杖锡,西游上国,上交颜真卿、韦陟、卢象、邬肜(张旭的弟子)、李白、杜甫、李舟、元结、张谓、陆羽、徐浩、王邕、苏涣等一大批文豪,得邬肜、徐浩、颜真卿等传授书法,终得狂草精髄,流传万世。吏部韦尚书陟见而赏之曰:“此沙门札翰,当振宇宙大名。”

大诗人李白爱其才,为他写下著名的《草书歌行》,称其“墨池飞出北漠鱼,笔锋杀尽山中兔”。唐吕总《续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代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茶圣”陆羽为其作《僧怀素传》。

怀素的草书传世作品有《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字文》《四十二章经》《藏真帖》《律公贴》《七帖》《北亭草笔》《自叙帖》诸帖。

祝融峰顶唱大风

怀素书法才情并茂,风华绝代,名动四方。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永州刺史王邕也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听闻怀素的名声,邀他来把酒言欢,切磋书艺。惊叹之余,王邕为怀素撰写了《怀素上人草书歌》的赞诗,开头如下:

衡阳双峡插天峻,

青壁巉巉万余仞。

此中灵秀众所知,

草书独有怀素奇。

唐宝应元年(762年),25岁的怀素由家乡零陵出发,作远游之行,求师访友,经衡阳,登南岳,客祝融。

其时,南岳“顿悟法门”禅学兴起。此前,得六祖慧能亲传者,主要有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派。怀让居住在衡山般若寺(今福严寺)潜修,后传马祖道一而创立洪洲派,南岳禅学风靡大江南北。天宝初,青原行思的嫡传弟子石头希迁亦来南岳弘法。两派相聚,交相辉映,一时禅风大振,当地名流学者莫不出入其间,争谈禅悦。怀素谒南台,宿般若,参上封,遍访南岳高僧大德。

唐大历三年(768年)春,31岁的怀素在衡阳与同舟北上的永州刺史王邕等再次共游衡岳山水。《全唐诗》中有他曾在南岳祝融峰上写过的一首诗《寄衡岳僧》:

怀素的草书作品:《寄衡岳僧》

祝融高座对寒峰,

云水昭丘几万重。

五月衲衣犹近火,

起来白鹤冷青松。

怀素这首诗的墨迹在宋代仍流传于民间。宋书法家米芾见到过,对其十分欣赏。在他的《书史》中认为:“怀素草书‘祝融高座对寒峰’,绿绢帖,两行。此字最佳。”

可见,怀素不仅经常出入南岳,而且在南岳境内居住过较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受禅悦之风的影响很大。怀素在《自叙帖》言:“经禅之暇,颇好笔翰。”可见,经禅是第一位。

他认为万事万物的“禅思”会与事物色、形、相发生相互联系,通过禅宗的“顿悟”达到审美的“妙悟”。也正是通过在南岳的“禅悟”,从而升华人生的境界,怀素在禅境之中体验物我两忘,放纵笔墨,将其化作满纸云烟。

不论是南岳的夏云流瀑,林中之鸟的疾飞英姿,还是路边长蛇受惊的迅猛快捷,都成了他草书的借鉴对象。正如《怀素别传》所说:“吾观衡山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无壁坼之路,一一自然。”其书法“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怀素书法:寿比南山

怀素虽然是个僧人,但不拘于寺院的清规。他十分喜欢饮酒,酒醉兴发,就在墙壁上、衣服上、器具上书写。他说:“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因此,人们称他为“醉僧”。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千古名山看到怀素留下的墨宝:一是南天门祖师殿右侧广场耸立的“寿比南山”石刻,这是南岳众石刻中的杰作。石刻采用他的真迹,原刻于祝融峰“舍身岩”,2009年摹刻于此。二是在南岳“四绝”之一的水帘洞景区,可以看到大石壁上怀素题写的一个偌大的草书“醉”字。

晓霞峰上留遗韵

延绵不绝的青山,川流不息的秀水,孕育出八百里衡山的神韵和灵性之美。位于衡东县新塘镇欧阳海村境内的晓霞峰,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傲然而立,成为文人墨客心醉沉迷的衡湘美景。清代御史王大经曾赋诗赞曰:

轻烟缥缈弄朝光,

狮子岩前浴影凉,

风动翠微深似絮,

却迷湘岸一峰苍。

晓霞峰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与衡山县城西郊的巾紫峰隔江相望。清晨,红日从东方喷云而出,晓霞峰与紫金台交相辉映,“日出衔山,丹霞掩映”,格外艳红绚丽,生机盎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位列古“衡山八景”之一的“晓霞晴岚”便由此而来。江苏溧阳诗人马建华赋诗曰:

远际苍苍沉海月,

书声已绕寺前松。

鸟啼朝日衔山出,

一片丹霞烧赤峰。

地因人灵,人因地杰。相传,当年怀素和尚船过湘江时,看中了这片风光旖旎的福地,多次到晓霞峰修行,并在此建文昌塔和茅庵寺。据罗伟雄、罗步庵撰《怀素塔考》云:“怀素溯湘江而上,遇雨被阻,在新塘上岸修茅庵,授徒传法……到圆寂塔葬。”晓霞峰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这位佛子,怀素也从晓霞峰自然万象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充实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的确,无论从晓霞峰的哪个角度眺望云蒸霞蔚的衡山群峰,俯瞰湘江北去,总会生发诸多艺术的灵感。

在晓霞峰下南端有座“二童攻书山”(相传唐时李文清、李顺清两仙童在山中读书)。据《衡山县志》记载:“湘江之东三里许,有山焉,与县署相对,俗名‘二童攻书山’。有三峰,中峰稍低而平,似书案,左右两峰并峙,如二童向案拱立。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知县徐公绵倡众建塔中峰,命曰‘崇文’,培风水也。先是掘地,下有旧基,相传唐怀素窣堵坡故址。其信焉耶。”

据衡东怀素书画院院长罗伟雄等考证,徐公绵所建崇文塔,由于地势险峻,冽风震撼,雨雪摧残,烈日曝晒,只20多年便岌岌可危。嘉庆十四年(1809年),知县龚志曾纠费修复。道光二年(1822年)塔顶得以增高。同治六年(1867年)该塔再度重修。塔身七级,高约24米,塔基直径7米,为砖石结构,塔身均用青砖拱成,每层四方皆有石窗,塔内有233级石阶旋转而上,可直接登上塔顶。遥而望之,耸拔凌霄,状若文笔。登塔顶远眺,则七十二峰罗布森列,湘江一带舟楫往来,沙鸟翔集,城中庐舍参差,皆在指顾之下。惜乎,该塔于1967年被毁。罗伟雄有《题怀素塔》诗云:

霞蔚云蒸窣堵坡,

千秋醉素壮山河。

狂澜笔下惊风雨,

浊酒杯中泛墨波。

怪石枯藤龙凤舞,

禅堂蕉影梵音和。

车流北去双虹托,

湘水南来发浩歌。

怀素性情豪放,好吃肉喝酒,好结交名士。晓霞峰文昌塔落成之日,他请当地名厨,根据当时民间宴请客人最为隆重的菜式,独创“七层楼”,招待前来参加盛典的诗书好友、名流志士。这道菜以红枣打底、荤素搭配,从下至上共七层,暗合佛教“七级浮屠”,寓意步步高升、功德弘远。此后,“七层楼”风行于衡洲、潭洲、攸州,甚至长沙等城区乡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演绎,各地又按照本土食材和习俗,把“七层楼”变成“五层楼”“九层楼”“全家福”等版本流传。衡东新塘还推出素菜版“七层楼”,以利于南来北往的僧侣香客去南岳烧香礼佛。

在晓霞峰“狮子岩”下曾建有“海月寺”(考证为怀素圆寂之所),是明万历中叶(约1596年)慈圣太后敕建。寺内供有铜佛、观音、韦驼、十八罗汉,还有古钟一口。1992年版《衡东县志》记载,海月寺“明清鼎盛时期,住僧侣一二百人”,可惜在1958年因故被拆毁。

相传,清初平西王吴三桂仰慕怀素,曾谒怀素塔,还带兵在晓霞峰饮马射箭,并埋下部分军资。

岁月沧桑,往事随风。怀素与晓霞峰、与书法的故事,在千年的时光里不沾染一丝世俗污淖,如诗如画。 nj+ppgvKm4yUOKFsJV0kG+mxPmDeBOyX4jmjr6IMiWTqtwTXlpDArznikrQVVmU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