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刘长卿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 廖和平

刘长卿(约709—约786),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安徽宣州)人,一说河间(今属河北)人,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734年(开元二十一年)刘长卿进士及第,曾任长州县尉,唐肃宗至德年间(756—758)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大约在唐贞元二年至贞元七年(786—791),刘长卿去世。

刘长卿一生仕途不得志,诗中多抒政治失意情绪,但写自然景物简括鲜明,五绝、七律成就较高,是唐代大历诗人中的杰出代表,自称“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传世。其代表作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长沙过贾谊宅》等,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

俯瞰衡山雪(曹正平摄)

在唐代诗人群体中,刘长卿算是与南岳渊源颇深的一位。他数度入湘,在湖湘大地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他在岳州登岳阳楼,游洞庭湖,瞭望衡岳峰,就留有“洞庭秋水阔,南望过衡峰。远客潇湘里,归人何处逢?”之感慨。他的足迹先后留驻岳州(今岳阳)、衡阳、郴州、永州、长沙等地,可谓踏遍三湘四水。

唐代宗大历六年至八年(771—773),刘长卿以转运使判官身份出使湖南。在此期间,他在湖湘大地留下了不少诗篇,或借古抒怀,或触景生情,或应酬往来,有《湘中纪行十首》,即《湘妃庙》《斑竹岩》《洞山阳(一作洞阳山)》《云母溪》《赤沙湖》《秋云岭》《花石潭》《石围峰(一作石菌山)》《溪石濑》《横龙渡》等,都是以三字为题,以五言为咏,描绘湖湘山水与人文风光,记录在湘的见闻、行踪。

一个人,一座山,一个时代。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座衡山。

在刘长卿的心中,湘衡诸峰巍峨瑰丽,祥云飞渡,佳气生重。南岳逶迤八百里,七十二峰尽是人文道场。人虽未至,心已飞扬。他在《会稽王处士草堂壁画衡霍诸山》诗中写道:

粉壁衡霍近,群峰如可攀。能令堂上客,见尽湖南山。

青翠数千仞,飞来方丈间。归云无处灭,去鸟何时还。

胜事日相对,主人常独闲。稍看林壑晚,佳气生重关。

刘长卿的仕途几经沉浮,命运辗转多难,但他对释道的信仰贯穿一生,而且随着他仕途的坎坷不断加深。他旅居湖南期间,与当时南岳著名高僧如道标上人、般若禅师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青山无语,诗作为证。诗歌中的青山、白云、流水、疏钟,充满佛禅美学意象。

有人说,刘长卿的诗中有禅,禅中有诗,已经不能截然分开,如他于唐大历六年(771年)写的《送道标上人归南岳》诗中云: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道标上人(740—823)是唐代高僧,俗姓秦,7岁出家于灵隐山,配居天竺寺,后退居衡岳和杭州西岭,人称“西岭和尚”。

在刘长卿心中,南岳道标上人是一位得道高僧,能和他交上朋友是自己莫大的荣幸。他又赋诗《重送道标上人》云:

衡阳千里去人稀,

遥逐孤云入翠微。

春草青青新覆地,

深山无路若为归。

衡岳的高度不只是海拔的高度,也是禅宗的高度、禅师的高度。大历九年(774年),刘长卿又写下《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般若公,般若公,

负钵何时下祝融?

归路却看飞鸟外,

禅房空掩白云中。

桂花寥寥闲自落,

流水无心西复东。

一声声的呼唤,足见作者对高居祝融峰的般若禅师久已有的倾慕。对禅师所处的高拔、飘渺的境界的描绘,更见作者对禅境的向往。

可惜,由于史料的缺乏,笔者无从考证刘长卿到南岳的具体时间和行程,但他一系列的南岳禅诗,是他与这座千古名山交情最好的见证。

南岳祝融峰石刻 Wtl1h399/sHsP1yHhvFBW/DByW+QfaDsrjRDpQPDxjBtkGEUcpWo/R2MvOHTCmL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