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李白
衡岳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 廖和平

历史上曾有1600多位文人墨客为南岳衡山留下了40000多首壮丽诗篇。李白与南岳衡山有着不解之缘,所留诗文影响深远,在湖湘厚重的文化史上占有着独特而卓越的地位。

李白一生游历江湖,纵情诗酒。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25岁时,李白怀抱“四方之志”,出三峡,入四川,漫游各地,南穷苍梧,东涉溟海,北上太原,东到齐鲁。唐玄宗时,李白被召为翰林供奉。唐乾元二年(759年),李白受永王李璘争夺帝位失败之牵连,再次离开长安,游踪涉及中国南部许多地区。史料显示,他曾三次到过湖南,曾登临南岳,前后写有八篇(首)与南岳衡山有关的诗文,分别为《送戴十五归衡岳序》《江夏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南岳僧方外》《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送长沙陈太守》,真是煌煌南岳篇,殷殷衡山情!

李白与南岳之缘始于名道司马承祯。

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寻常的际遇,居然见到了曾受三代皇帝崇敬的南岳道士司马承祯。

李白流传于世的诗歌有九百多首,他的诗歌中写到的历史人物多达354位。他在歌咏历史人物的事迹时,常常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借之抒发胸中块垒,或许可以说,李白写历史人物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写自己,当中有自己的影子。他把友情看得很重,读过李白的诗,便可知诗仙的朋友遍天下。他在衡阳的朋友更是不少。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漫游江夏的时候,结识了一位俗家林姓僧人,写下《江夏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

江南之仙山,黄鹤之爽气,偶得英粹,后生俊人。林公世为豪家,此土之秀。落发归道,专精律仪。白月在天,朗然独出。既洒落于彩翰,亦讽诗于金口。闲云无心,与化偕往。欲将振五楼之金策,浮三湘之碧波。乘杯溯流,考室名岳;瞰憩冥壑,凌临诸天。登祝融之峰峦,望长沙之烟火。遥谢旧国,誓遗归踪。百千开士,稀有此者。余所以叹其峻节,扬其清波。龙像先辈,回眸拭视。比夫汩泥沙者,相去如牛之一毛。昔智者安禅于台山,远公托志于庐岳,高标胜概,斯亦向慕哉!紫霞摇心,青枫夹岸,目断川上,送君此行,群公临流,赋诗以赠。

这是一篇送别林上人南游南岳衡山的诗序。林上人原为江夏豪家世族,后削发为僧,此行赴南岳衡山禅游。群公将其送至江边,赋诗赠别,李白则写此诗为序。“江夏”的治所在今湖北武昌。“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佛教称德智善行俱备之僧人为上人。“衡岳”即衡山。

自江陵南下,李白第一次到达湖南,在巴陵(今岳阳)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送戴十五归衡岳序》,收录在《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七中,序云:

白上探玄古,中观人世,下察交道。海内豪俊,相识如浮云。自谓德参夷、颜,才亚孔、墨,莫不名由口进,实从事退,而风义可合者,厥惟戴侯!戴侯寓居长沙,禀湖岳之气,少长咸、洛,窥霸王之图。精微可以入神,懿重可以崇德,谟猷可以尊主,文藻可以成化。兼以五材,统以四美,何往而不济也。其二三诸昆,皆以才秀擢用,辞翰炳发,升闻天朝。

而此君独潜光后世,以期大用。鲲海未跃,鹏霄悠然。不远千里,访予以道。郧国之秀,有廖侯焉。人伦精鉴,天下独立。每延以宴谑,许为通人。独孤有邻,及薛诸公,咸亦以为信然矣。属明主未梦,且归衡阳。憩祝融之云峰,弄茱萸之湍水。轩骑纠合,祖于魏公之林亭。笙歌鸣秋,剑舞增气。况江叶坠绿,沙鸿冥飞,登高送远,使人心醉。见周、张二子,为论平生。鸡黍之期,当速赴也。

从江夏动身前,李白写下了《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一诗:

秦欺赵氏璧,却入邯郸宫。本是楚家玉,还来荆山中。

丹彩泻沧溟,精辉凌白虹。青蝇一相点,流落此相同。

卓绝道门秀,谈玄乃支公。延萝结幽居,剪竹绕芳丛。

凉花拂户牖,天籁鸣虚空。忆我初来时,蒲萄开景风。

今兹大火落,秋叶黄梧桐。水色梦沅湘,长沙去何穷。

寄书访衡峤,但与南飞鸿。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李白向往衡岳,情不自禁,恨不能早登祝融之巅,北望洞庭浩渺,饱览天南胜境。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秋,他取道长沙,溯湘江而上,以游衡岳。这次,诗人到了南岳“四绝”之一的方广寺,还赋诗一首。宋代陈田夫撰的《南岳总胜集》和清代光绪年间编修的《湖南通志》及李元度的《南岳志》都收录了李白写的这首《游方广寺》:

圣寺闲栖睡眼醒,

此时何处最幽清?

满窗明月天风静,

玉磬时闻一两声。

从725年开始认知南岳,到758年亲身走进南岳,李白花了整整33年!可以想象出作者当日在深山幽谷中特立独行的身影,可以感觉出他对南岳之行的美好印象。这次到没到过衡山之巅祝融峰?作者没有表白,但从其后的诗中可以推断,他应该是到过。

写了南岳方广寺,李白又写“大衡山”,如《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那时的桂阳(今属郴州)是衡阳的属地,是其“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目的地之一。

其一

秦地见碧草,楚谣对清樽。把酒尔何思,鹧鸪啼南园。

余欲罗浮隐,犹怀明主恩。踌躇紫宫恋,孤负沧洲言。

终然无心云,海上同飞翻。相期乃不浅,幽桂有芳根。

其二

尔家何在潇湘川,

青莎白石长沙边。

昨梦江花照江日,

几枝正发东窗前。

觉来欲往心悠然,

魂随越鸟飞南天。

秦云连山海相接,

桂水横烟不可涉。

送君此去令人愁,

风帆茫茫隔河洲。

春潭琼草绿可折,

西寄长安明月楼。

这是一首充满南国情调的作品,“楚谣”“潇湘”“长沙”“桂水”是衡山周围最重要的构件,“把酒尔何思,鹧鸪啼南园”,“觉来欲往心悠然,魂随越鸟飞南天”,透露出李白对湖湘大地的青睐之情。

李白对衡山之地是欲走还留,无限依恋。这从其《送长沙陈太守(二首)》可以读出:

其一

长沙陈太守,逸气凌青松。

英主赐五马,本是天池龙。

湘水回九曲,衡山望五峰。

荣君按节去,不及远相从。

其二

七郡长沙国,南连湘水滨。

定王垂舞袖,地窄不回身。

莫小二千石,当安远俗人。

洞庭乡路远,遥羡锦衣春。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李白遇赦,心情愉悦,由零陵(今永州)返回江夏。适逢故人陈郎将致仕还乡,李白在离江夏城三里的南浦写下了《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一诗,序并诗云:

仲尼旅人,文王明夷。苟非其时,圣贤低眉。况仆之不肖者,而迁逐枯槁,固非其宜。朝心不开,暮发尽白。而登高送远,使人增愁。陈郎将义风凛然,英思逸发。来下曹城之榻,去邀才子之诗。动清兴于中流,泛素波而径往。诸公惆望不及,联章祖之。序惭起予,辄冠名篇之首。作者嗤我,乃为抚掌之资乎。

衡山苍苍入紫冥,

下看南极老人星。

回飙吹散五峰雪,

往往飞花落洞庭。

气清岳秀有如此,

郎将一家拖金紫。

门前食客乱浮云,

世人皆比孟尝君。

江上送行无白璧,

临歧惆怅若为分。

李白又是写序,又是赋诗,陈郎何其荣幸!

南岳衡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名山,禅宗胜地,法乳长流,高僧辈出,李白自然十分景仰。他在《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南岳僧方外》诗云:

衡岳有开士,五峰秀真骨。

见君万里心,海水照秋月。

大臣南溟去,问道皆请谒。

洒以甘露言,清凉润肌发。

湖海落天镜,香阁凌银阙。

登眺餐惠风,新花期启发。

可见李白对这位衡山高僧是多么尊敬。

李白不但和南岳的佛门高僧交好,和南岳道教中的朋友也十分友好。除司马承祯外,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夏初,李白自广陵(今扬州)至金陵(今南京),还写下《江上送女道士禇三清游南岳》一诗,收录在《全唐诗》中,诗云: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

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

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

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其实天宝四年(745年),李白正式接受道篆,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道士,自号青莲居士,与禇三清道士算是“同道之人”。

或真情打探,或遥远张望,或寄语高朋,或送别友人,或亲临攀登,李白的系列南岳诗篇,发自肺腑,抒发着对南岳这座千古名山的无比热爱,饱含深情,留给世人无尽的遐思,更是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他与南岳的这份情缘,一千多年之后仍然感动着我们。正如韩愈《调张籍》一诗中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在李白的笔下,长安是繁华的,扬州是旖旎的,成都是激荡的,衡阳是平和的;在李白的诗中,峨眉山直通仙界,庐山在九天之上,泰山“杳在青崖间”,而南岳衡山是高远、纯美、澄澈而富有思想和温度的。

在李白的认知里,南岳更多的属于精神世界而不是物质追求,这里有“衡立天下”的绝伦山水,有“衡天下”的炎黄古风,有“天下衡”的舜禹精神,还有佛道出世入世的智慧,更有友情、理想、奉献和大爱! 9+HXS1y/gGqTO6iGof7f2l2t3Pd21DC8Wo4aHZxQN1nZZoBRuktTbo2BRl/dXkh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