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陈藏器
“茶疗鼻祖”在南岳

◎ 廖和平

翻开南岳历史,数千年来,“旅”与“茶”两个元素总是那么亲近,“福”与“寿”两大主题总是相互依存,并留下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

唐代“茶疗鼻祖”陈藏器(约687—757年)是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系唐代著名中药学家,名列“唐代五大名医”。他一生致力于钻研本草,拾遗解纷,开启了我国茶疗文化的先河。

南岳是中华五大名山之一,陈藏器不畏山高路远,为之千里奔赴。

他为何要来南岳?在南岳又做了哪些事呢?

其一是为祭祀炎、黄而来。据史志记载,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曾传道授业于南岳,南岳还是嫘祖、颛顼、祝融的神灵驻守之地。陈藏器到南岳,是为寻根之旅。

其二是到南岳深入研究“茶疗”之术。他一度在南岳涧垅紫盖院周围广种茶树、香榧。在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的同时,陈藏器不断研制、调配“茶疗”之方。其茶园套种香榧的复合栽培技术,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传说炎帝神农在湖湘大地发现了“南方嘉木”——茶。南岳位于中国茶树优势产业带和黄金纬度带,具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非常适宜茶叶生长。南岳茶因常年受云雾滋养而得名“南岳云雾茶”,具有较高社会美誉度。海拔800米左右的紫盖院一带又是南岳最适宜茶叶生长的区域。陈田夫在《南岳总胜集》中云:

香炉峰南下有宝胜寺,上有紫盖院基,仙茶灶。

紫盖院,去岳庙北十五里,宝胜寺上。唐傅侍仙修行处。谭(峭)、陈(藏器)二士亦修炼于此。又有铁飘仙张白居之,北入桃源。基址废久,有野人居之。上有醮斗坛、灶,北李生尸解处,下有唐太子系马椿在。

涧垅仙人石室

今天,在南岳金简峰皇帝岩下方的涧垅、紫盖院遗址和水帘洞、广济寺、中山沟、藏经殿、天柱峰、石廪峰和明月峰等多处,尚存有大量古茶树。

高山茶园一角

唐代时,南岳云雾茶就被列为贡茶,还出口到了东南亚。南岳九仙观道士王仙峤到京师城中施岳茶,受到唐玄宗的礼遇,被传为美谈。陈藏器之后几十年,一代茶圣陆羽也慕名而至南岳,将优质的衡州茶写入著名的《茶经》。

陈藏器率先提出,茶为万病之药。茶,不仅能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还能消脂减肥,但需长期服用。他在《本草拾遗》中指出,“请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久食令人瘦”,“贵在茶也,上通天境,下资人伦”,“止渴除疫,贵哉茶也”。

相传,公元726年,玄宗十八子李瑁患怪病,只觉腹饥,倦恶进食,瘦骨嶙峋,终日卧榻,服用药剂万方仍未见其效。玄宗盛怒,罢太医数人。陈藏器闻之,进殿玄宗,奉君秘方“药茶”,谓曰:“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玄宗初疑,告陈曰:“若数日内未见其效,定诛九族。”未料,早晨时饮,半天过去,李瑁即愈。玄宗大喜,赐封嘉奖陈藏器,李瑁亦设宴三日,以表陈功。玄宗昭告天下,赐陈“茶疗鼻祖”称号。

陈藏器一生致力钻研本草,调配了大量行之有效的茶疗秘方,其倡导的本草茶疗法,更是影响到了东南亚等国。

其三是实地考察“南国药都”。南岳之所以被称为“寿岳”,不仅在其生态,还在其为南方的中草药材库。历史上到南岳采药的名人除了人文始祖炎帝神农和黄帝外,还有岐伯、谢灵运、刘子骥等。

南岳中草药天南星

在衡山期间,陈藏器带着药童寻遍群峰山岭沟壑,四处采药,找到了香白芷、禹余粮、大风藤、天门冬、山慈菇、天南星、黄精、紫金藤、菟丝子、七叶一枝花、山大黄、万岁藤、大青、芙蓉花、罗汉香、长发草、独脚仙茅等129味中草药材。

其四是于南岳完善《本草拾遗》。唐王朝是中国医药大发展的时期,唐显庆年间(656—659),编著《新修本草》(即《唐本草》)几乎动员了全国的力量,有诸多重臣参与。编写前,朝廷下诏全国,征询各地药物形色,并要求画成图形,并附以图注说明;编写时,向全国征集各地所产的药材标本,并要求按标本绘制图谱。《新修本草》全书53卷,载药844种,其中新增药物114种,是一部承前启后的医学著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所载药物不全,没有收录一些在基层民间和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中药;二没有收录一些外来的药品;三是内容存在一些错误。这些问题,需要一位专业的医药学家来解决,陈藏器勇敢地站了出来。

开元年间,从小喜欢医学并且颇有成就的陈藏器金榜题名,考取了进士,获得了京兆府三原县县尉之职。公务之余,他悬壶济世。由于医术高超,找他看病的人颇多,有的甚至不远千里而来。据《三秦志》记载:“病家云集,门庭若市,日有感恩者众,或携子叩首致谢,或响鞭不绝于耳,屋外金匾林立,室内锦旗无数。”在开堂问诊的同时,他潜心研究医药典籍,认为《神农本草经》虽有陶(弘景)、苏(敬)补集诸说,但遗逸尚多;《新修本草》《本草经集注》也存在错误,下决心要来完善它。

为此,他大量阅读医典药籍(书中引用文献达120余种),走遍大江南北,四处实地考察,遍访各地名老中医,搜罗收集各地的名家要方。通过年复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他完成了《本草拾遗》的编著。而《本草拾遗》新增药要比《唐本草》多6倍。

《本草拾遗》共计10卷,其中序例1卷、拾遗6卷、解纷3卷,按药名、性味、毒性、药效、主治、产地、性状、采制、禁忌等进行详述,拾遗部分共新收载药物692种。这些药物来源广泛,既含内陆又达滨海,既有汉族药物又有少数民族药物,还包括国外传入的药物,如罂子粟(内陆)、海马(滨海)、苍梧(壮族地区)、甘蓝(欧洲)等。该著针对形态、名称相类似且易于混淆的药物进行了辨析,共计40余万字。那一年,陈藏器已经52岁了。

《本草拾遗》解纷3卷主要是解决旧本草著作药物记载之纷乱,考证品种,订正讹误,辨析形态、性味相似易于混淆者,现知论药269种。该著纠正了旧说的错误。比如关于药性,陈藏器指出接骨木有小毒,本经(指《唐本草》,下同)云无毒是错误的;姜黄性热不冷,本经云寒,也是错误的。陈藏器的这些认识无疑是正确的。再比如品种,陈藏器认为把女萎、萎蕤分为两物是错误的,而箘桂、牡桂、桂心是同一药物。该著还扩充了药物的功用。比如陈藏器提出葛根蒸食可以消酒毒,乌贼墨有止血作用。另外,该著还提出新的治疗方法,比如温泉洗浴可以治疗疮病,热敷物理疗可以法治疗关节疼痛,等等。

陈藏器首创中医方剂“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的“十剂”分类法,言其“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着”“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又载“罂粟”可入药。

陈藏器小心论证,大胆实践,无论是理论还是临床都有创新。例如葛根,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唐代以前多用于解肌调胃、止泻、止痢,常用的是汤与汁,而陈藏器另辟蹊径,提出葛根“蒸食,消酒毒,可断谷不饥,作粉尤妙”。所谓作粉,就是将葛根经水沥清后提取淀粉。葛粉味甘性寒、生津止渴功效较葛根为优,为后世医家尊崇使用,宋《开宝本草》有“葛根作粉:止渴,利大小便,解酒,去烦热”的记载。

明代李时珍评价《本草拾遗》“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称陈藏器为“四明医学初祖”。

为感念、旌表陈藏器,唐玄宗派太子李亨特地从京城来到南岳看望他,在涧垅留下“系马桩”遗迹。当时,一代名臣李泌也隐居南岳,与陈藏器比邻而居。

陈藏器犹如一颗明星,照亮后世,造福万年。南岳有幸,见证了陈藏器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的诞生。 mygHhaoy80AU+GZ8PQpwNTrW3DK1fo+G1lurWudVJ2i3zynm21aHwAO1cGN/f9G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