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刘子骥
隐逸于南岳衡山的魏晋名士

◎ 廖和平

南岳:南国仙都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旅行家陶渊明(约365—427年)云:“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何谓高尚士?不问仕途,不计得失,在乎山水之间也。

和陶渊明一样,刘子骥一生远离官场,啸傲山林,放情丘壑,置身山水。《晋书》里说他“好游山泽,志存遁逸。”《南岳总胜集》均记载了他曾在衡山的一段探险经历:

刘驎之,字子骥,南阳人,光禄大夫耽之族也。少尚质素,虚和寡欲,不修仪操,人莫之测。好游山泽,志存遁逸。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囷开,一囷闭,水深湍,不能过。欲还,失路。值樵者,问津,仅得到家。或说囷中皆仙方上药,诸珍异宝。驎之再寻索,已失所在。

文章大意是说,南阳的刘子骥特立独行,喜欢游山玩水,曾经到衡山采药,深入大山之中,竟然忘了出来的路。看到一道山涧,水的南面有两扇石门,一扇关,一扇开。溪水较深,水流较急,他无法过去。想要原路返回,却已经迷失了方向。幸而遇到一砍柴人,向他问路,只能找到回去的路。有人说,石室里都是些仙家的单方和灵验的药品以及各种奇珍异宝。刘子骥想要再次去寻找那个地方,却再怎么也找不到了。

南岳白龙湖

刘子骥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有关他的事迹见于《世说新语》《搜神后记》《晋书》《南岳志》等。车骑将军桓冲久闻刘子骥的大名,请他出来做官,他固辞不受。这说明刘子骥不是一个追名逐利之人。

南岳腹地涧垅的石囷峰和涧垅溪,与记载中所描述的情形十分接近。陈田夫《南岳总胜集》亦云:

石囷峰,有二石,形圆。中有石室,在幽谷之上。采药人尝闻室中有诵经之声。又有石乳,得饵之,长生。

石囷峰下石头堆叠,形成众多石穴,道士仙翁多在此采灵药仙丹。这里是否就是陶渊明笔下所描绘的世外桃源?陶渊明的确深爱着南岳,他在《述酒》中写道: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素砾皛修渚,南岳无余云。

重离,与“重黎”谐音,代指祝融和太阳。离为周易八卦之一,象征火,借指南岳。他描绘了南岳的秋日景色:山上平时云雾缭绕,秋天则万里无云,特别清亮,水落石出。陶渊明酷爱《山海经》,并作《读山海经十三首》组诗,知道“南海之内,有衡山”。

陶渊明去世后不久,老朋友颜延之为作《陶征士誄》,称“有晋征士寻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直接把陶渊明同南岳衡山联系在一起。

刘子骥是个地道的旅游达人和养生专家,大致和陶渊明是同时代人,据说他们还是亲戚。

在魏晋时代,不少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将南岳衡山作为隐逸、寄居的理想之地,如南北朝时期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谢灵运(385—433年),就对衡山喜爱有加。他纵情衡山旅行和采药,并作《衡山诗》:

岩下一老翁,四五年少者。

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

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

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可别。

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涧垅石囷峰局部

谢灵运一生守道顺性,抱朴处顺,率性自然;仕途坎坷之时,又欲寄情山水,隐迹山林,超然遁世,逍遥物外。

尤值一提的是,据传有九位高道到衡山这个“南国仙都”修真成功,道家称之为“九仙飞升”。人们建九真观、九仙观以纪念。后来,梁元帝萧绎亲撰《御制衡山九真观碑记》:“箫鼓腾空,烟霞相接。星辰夺采,灯烛非明。风牖云梁,千门万户。……”为此间大放异彩的南岳再添华章。

南岳衡山为何能吸引陶渊明、刘子骥、谢灵运等一众魏晋名士呢?这是因为,它除了是受人尊崇的中华五岳名山外,还是万民共仰的福寿之山,不但民风淳朴,还历史久远、社会安宁、远离战乱。那时其他四岳都处于动乱中,唯南岳才是他们逃避社会黑暗、摆脱繁杂纷乱的一方净土。

刘子骥到此寻找隐逸的仙境,或许还与追寻他的老乡——道家“上清派”始祖——魏华存魏夫人有关。

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政权更替频繁,社会动荡不安,野心家们党同伐异,杀戮与争斗延绵不休,每一个阶层都处于不安之中。在这样压抑的氛围中,个人命运变得脆弱难测,随时都可能因站错队伍而遭受灭顶之灾。因此,众多魏晋名士普遍把隐逸生活看成理想的人生境界,南岳于是成为他们的首选。 w60yDggVejEiumKZ7OmlevkZXVDBzCNaN3+DR0GI1ep6dGWdS95OxP5sWMIfKW7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