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魏夫人
集贤峰上立祖庭

◎ 廖和平

南岳黄庭观山门

初冬,打开南岳衡山最贴切的方式,或许是走进道家著名的“上清祖庭”——南岳黄庭观,感受魏夫人开创上清派的那份豪迈。

黄庭观位于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集贤峰下,白龙潭(湖)上侧,距离南岳古镇一公里,曾几度兴废。《南岳总胜集》载,黄庭观始建于唐代,是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师魏华存修道、注经、羽化升天之地。

临山壑水的黄庭观,依山就势,叠石而成,红墙黛瓦,飞檐斗拱,是一处环境清幽、风光险峻的人间仙境。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冬日的暖阳洒落在黄庭观,红枫映衬晴空。

一度走出三位“女神仙”

在中国道教史上,女性出家入道并名垂青史者首推“南岳夫人”魏华存,她位列道教“四大女神”之一。

魏华存,字贤安,山东任城人,东晋司徒魏舒之女,有“魏夫人”和“南岳夫人”之称。据说她自幼好道学,博览群书,一心想长生不老成为仙人,于是发誓不嫁,谢绝一切来往。24岁被父母强迫嫁给南阳籍的修武县令刘幼彦,生二子二女。据《南岳夫人内传》载,婚后,她精诚求道,待儿女稍长大,时常“闲斋别寝,入室百日不出”,每日念经修道。由于精诚所至,感动上天,传说有四位仙君在同一天降临到她的家里,授予她《太上宝文》《高仙羽玄》等经书三十一卷,包括《黄庭经》。她得到经卷后如获至宝,日夜诵读,潜心修行。丈夫死后,她得知中原将乱,遂携子女渡江南行。与子女分开后,她与侍女麻姑于晋太兴元年(318年)来到梦寐以求的南岳衡山,在集贤峰下结草舍居住,静心修道,创立了上清派,开创了中国女子出家修道的先河。她创造了《上清经》和《黄庭内景经》,其中《黄庭内景经》以诗歌形式收藏在《中国道教大全》里。

黄庭观飞仙石

今黄庭观外登山公路上方,兀立着一块一丈见方的大石头,是魏夫人当年拜天的礼斗坛。魏夫人在这里精修16年后,于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撰写完《黄庭外景经》三卷,在礼斗坛白日飞升成仙。

传说她升天的那天,有一群仙人驾着鹤车来到观前“礼斗坛”相迎。杜甫在《望岳》诗中写道“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 ,说的就是这件事。据传,她得道升天时已有83岁高龄,却颜如少女。

人们为了纪念她,便在此巨石上刻“飞仙石”三个大字,两边刻有对联“飞过烟云疑化石,仙参星斗尚留坛”。这飞仙石很奇特,石头上方平坦如台,下方尖削却稳固地立在岩石上。据说,一个人无心用指头轻轻一点它就微微抖动,假若有意推它,众人合力推撞,却纹丝不动。

《黄庭经》是中国道教重要的经典,包括《黄庭外景经》和《黄庭内景经》。魏夫人定本的《黄庭内景经》,是早期道教重要的经典之一。它详尽描述人体脏腑功能,以三丹田与黄庭宫为枢纽,教人存思黄庭,炼养丹田,积精累气,以求长生。其中所谈到的人体生理,多与中医学相通,其独到之处,尤其是重视大脑的作用,与现代科学不谋而合。

何谓“黄庭”?“黄”乃土色,土位中央,“庭”乃阶前空地,名为“黄庭”,即表中空之义。宋代《上清黄庭内景经》云:“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

据记载,魏华存去世之前,将《黄庭经》郑重地交给长子刘璞。16年之后的东晋永和六年(350年),刘璞将之传给杨羲,杨羲于是成为上清派第二代宗师。

又传说,晋兴宁三年(365年),魏夫人降临琅玡王司徒公府舍人杨羲宅,告杨清规戒律,解说方术要诀,以《上清经》三十一卷亲授杨羲,并让他用隶书写出,再传给丹阳许谧、许翙父子,二许又另抄写传习。东晋末年,战乱纷起,杨与二许先后去世,而许翙之子许黄民携《上清经》避乱浙东,从此浙东盛传上清派。

传说,魏夫人升天后被天帝封为“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在道教“真灵位业图”中位序第二,与西王母共同管理天台山、缑山、王屋山、大霍山和南岳衡山等地的神仙洞府。

据传,魏夫人升天后,其众多弟子接踵而来,有的深究上清道法,广收门徒,弘扬上清宗义;有的为帝室所重用,被尊为帝师;有的为道家尊崇,奉为宗师。这些大德高道,为上清宗法在南岳的弘传、延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衡山农民率子廉,做道士后曾住观内,后羽化仙游;苍梧女道士王妙想在观内白日飞升;南宋时前来修炼的长沙女道士缑仙姑,更有一段“青鸟渡仙”的传说:缑姑来黄庭观不久,魏夫人派青鸟传话,告知她本是西王母后代,使其更坚定修仙信念;后又让青鸟送来逢凶化吉的黄色羽毛,使缑姑几次化凶为吉;最后又引缑姑登飞仙石,乘白鹤羽化而迁居九嶷山。

魏夫人有两位著名的弟子,一位是在南岳烟霞峰下种灵芝与白芷,酿造琼浆,每年给王母娘娘献寿的麻姑,另一位就是被封为“天下花神”的女夷。她们两人,一个在东边种灵芝,一个在西边种花卉,把南岳装点得美轮美奂。自晋代开始,南岳就开始纪念女夷,到唐代达到高潮。道家弟子、骚人墨客把女夷的生日,即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定为花朝节,举行祭祀活动。麻姑和女夷后来都位列天庭,做了神仙。

黄庭观曾“三受皇封”

黄庭观是一座有着近1700年历史的古道观,拥有太多值得骄傲的资本。据《南岳志》记载,黄庭观曾经“三受皇封”。

一是五代时楚王马希声(930—932年在位)重修观宇,并赐名“魏阁”,阁内塑有魏夫人的石雕像一尊。

二是宋天圣年间(1023—1032),宋仁宗赵祯下旨再修,“前后止号魏阁”。宋景祐年间(1034—1038),宋仁宗赐名为“紫虚元君之阁”,是依照唐大历三年(768年)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晋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魏夫人仙坛碑铭》而命名。

三是宋徽宗崇尚道教,以道教真经《黄庭经》为名,于宋政和五年(1115年)赐名为“黄庭观”,观名一直沿袭至今。

道观历元、明、清各朝,屡有修建。明末屡经兵火之后,观宇圮废。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环岳百姓改建黄庭观正殿于飞仙石侧。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邑人旷图南、旷大鹏父子捐资建成前殿。次年旷大鹏再次捐资,新建两横,修缮后殿。50年后,观宇又趋圮废。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邑人宾逢泰重建,并置香火田39亩。他自撰《重修紫虚阁记》一文,存《南岳志》。

清宣统元年(1909年)黄庭观再次重修。凡三进,一进为路亭。正门额镂“山不在高”,门联为:欲向西池谒王母,且来南岳拜夫人。南门上刻“仙观”二字。二进为过殿。门上刻“黄庭观”横额,有联云:黄中通理成坤德,庭外升仙忆晋时。三进为正殿,置有神龛和神像,堂内法器俱全,熠熠生辉。这是新中国成立前黄庭观最后一次规模较大的维修。

1956年7月,湖南省人民委员会特将黄庭观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拨款修葺。20世纪60年代该观一度被改为南岳林场护林站,1989年归还给道教协会管理。1991年,正殿和两侧厢房全部重建,对全观进行了装修,内外焕然一新,十分华丽,重塑魏夫人神像。原有3000多字的《上清黄庭内景经》也已重刻。

2008年,文祥通道长住持黄庭观,夜得祖师梦托,遂立中兴宏愿。她广结善缘,坚行苦志,募资千万元,鸠工庀材,先择观东之基,辟厢房、丹房。2013年,立山门,正牌坊,建灵官,兴慈航,扩祖殿五进;又拓前坪2000平方米,置消防设施,添玉石栏杆,建得道亭,辅以园林绿化,绘制“五岳真形图”,历时5年,对古观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重修,至2015年,终于再现“黄庭圣境”。松桦与飞檐比肩,泉溪伴钟声共鸣,黄庭观俨然为南岳道教的第二大道观,游人信士纷至沓来。文祥通道长还亲撰《重修黄庭观碑记》,勒石铭文,以昭后人。

黄庭观的大师从未远去

王羲之书法《黄庭经》

黄庭观里的晨钟暮鼓,就像初冬枫树缤纷的落叶,不知刻画着多少美丽的诗句。时光隧道里,一群大师迎面向我们走来。

走在最前面的是王羲之。这位晋代大书法家书写的《黄庭经》十分著名。

湖南哲学鼻祖罗含来了,他在《湘中记》云:“坛高丈余,昔元君飙轮之所憩。”

大诗人李白吟唱着来了,他在《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诗云:“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鲁国公颜真卿来了。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他为抚州刺史时,将黄庭观修葺一新,并撰《晋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魏夫人仙坛碑铭》,以记之。

明代大儒湛若水来了,他1544年游黄庭观时,大发感慨曰:“异哉!女子也。秉志之坚,能以警众食庙,可以媲天下后世之为丈夫之碌碌者矣。”

明代工部、刑部尚书顾璘来了,他于1537年11月游南岳,在《宿云开堂》诗中云:“难逢魏母驾鸾车,聊试弥明石鼎茶。翠羽金支云缥缈,紫崖丹洞石㟏岈。五峰黛色消晴雪,万木灵晖散晚霞。愿借双公玄鹤羽,月明骑上太清家。” 他想象着道家上清派仙人魏夫人翠羽金珰,翩然驾临,紫崖丹洞生辉,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调。

明代名相张居正来了,他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10月游衡岳:“循黄庭观登魏夫人升天石。”

清初著名学者潘耒来了,他游黄庭观时曾记曰:“元君所传《黄庭经》,文辞古雅,优于后出诸道经。今有石刻陷壁间,是近代人书,殊绵弱。当取《停云馆帖》右军所书《外景》《郁冈斋帖》,杨许所书《内景》合刻置此,乃佳耳。”

清末平江大才子李元度来了,在其《黄庭观礼魏夫人像》百句长诗中云:“南岳真灵宅,夫人位业崇。名高紫虚阁,祀娩碧霞宫。”

…………

黄庭观里弦歌不断

未曾远去的还有太多的风云际会。

沿黄庭观外登山公路而上就是驰名中外的南岳圣经学校旧址,也是当年“长沙临大”文学院的旧址。1937年,抗战军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奉命内撤,在长沙组成临时性大学(西南联大前身)。部分学院位于长沙韭菜园,文学院则被安置在南岳黄庭观上的圣经学校。

《西南联大校歌》有:“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松枫溪水间汇聚了一大批名流雅士,包括冯友兰、闻一多、朱自清、叶公超、沈有鼎、郑秉璧、浦江清、柳无忌、容肇祖、吴达元、孙晓梦、罗皑岚、金岳霖、刘寿民、杨业治、周先庚、吴俊升、罗廷光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文学评论家。学生中有穆旦、王佐良、许国璋、杨周翰、袁可嘉、杜运燮、郑敏、李赋宁、周珏良、金堤、赵瑞蕻等,还有一位英籍教授、著名诗人威廉·燕卜荪,他写过一首234行的长诗《南岳之秋》。

一大群哲人学者“投止名山,荟萃斯文,令人激动”。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在《三松堂全集》自序中回忆道:“这座校舍正在南岳衡山脚下,背靠衡山,大门前有一条从衡山流下的小河,大雨之后小河还会变成一个瀑布,地方清幽,在兵荒马乱之中,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读书,师生们都很满意。”

1939年2月至1940年3月,国共两党合作举办三期的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在黄庭观上方的南岳圣经学校开班,由蒋介石兼任主任,白崇禧和陈诚兼副主任,汤恩伯任教育长,叶剑英任副教育长,为抗日战争培训了3000多名游击战骨干。1939年4月16日,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到“南岳游干班”,作了题为《中日战争之政略与战略问题》的报告,传达了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慕名来听课的,还有黄庭观里的道人。

抗日战争是一部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史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峥嵘岁月,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国难当头,所有英勇献身的英烈和为之做出贡献的人们,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青山无语可作证,弦歌不断的远不止这些。

黄庭观坐拥峡谷飞瀑风景优美之地,环抱深厚人文历史之所。黄庭观前侧白龙潭瀑布的水源来自天柱峰,左右为云居、集贤、安上诸峰,两岸山溪汇流于此,在福音桥下悬崖峭壁处飞流直下,声若雷鸣,扎进深潭。

道观后的掷钵峰高耸连绵,有“六朝古刹,七祖道场”的福严寺和“南禅祖源”磨镜台的故事流传。瑞应峰上南台寺和金刚舍利塔一前一后,分别是南禅曹洞宗的祖庭和佛舍利的安放供奉之处。这种佛道共存、共荣、共享的和谐局面一直延续到今。

黄庭观前,静若处子的白龙湖水清澈碧绿,倒映着山光岚影。阳光映在湖面上,波光粼粼。靠近湖岸的山坡上有一大片板栗林,此时已叶落归根,只留下光秃秃的枝丫在风中摇曳。稍远些山坡上的树叶,像是为山坡涂上了一层油彩,整个山林成了浓艳的油画。抬头看看天空,那种恰到好处的蓝色映衬着朵朵白云,令人身心舒畅。

初冬的白龙湖 Enjj6BTgBWqWY2sf9nh24q3iNkTisjFqPFpvxFEGTz+ottRJ75ueQuD35UF/aMm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