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司马迁
在《史记》中多次打开衡阳

◎ 廖和平

你知道,2000多年前,衡阳的魅力有多大吗?一代“史圣”司马迁就特别钟情衡阳,不但亲临衡阳,还特别推崇衡阳,让衡阳走向历史的舞台中央。

司马迁(前145—?),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天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谈之子。元封三年(前108年)继承父职,任“太史令”,后因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下狱,受腐刑。出狱后司马迁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前后历时16年,从而实现了自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卷,50多万字,记述了上自三皇五帝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3000多年间的历史。《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但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名著,而且是一部优秀的文学杰作,鲁迅称赞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是一位心中有梦、眼里有光的历史人物。他早年曾亲历衡湘大地实地考察,对衡阳有了深刻的印象和好感。他在那部伟大的著作中至少提到衡阳6次,让世人早早记住了“衡阳”“庞邑”“衡山”“南岳”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

一是明确将“衡阳”写入地名中。4000多年前,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今衡阳市一带属古荆州之域。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第二》中如此表述:

荆及衡阳维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甚中,沱、涔已道,云土、梦为治。其土涂泥。田下中,赋上下。贡羽、旄、齿、革,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砮、丹,维箘簬、楛,三国致贡其名,包匦菁茅,其篚玄纁玑组,九江入赐大龟。浮于江、沱、涔、汉,逾于雒,至于南河。

这个“荆州”是指荆楚大地,大致范围囊括当今的湖南、湖北全境及河南南部地区。衡阳这一地名,遵循“山南水北为阳”的命名规律,因为地处衡山之南而得名。衡阳是荆州的“南大门”,孔安国称:“荆州,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衡山是古荆州的镇山,《周礼·职方氏》云:“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

二是提到衡阳故城“庞邑”。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云:

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竟泽陵,楚之材也。越窥兵通无假之关,此四邑者不上贡事于郢矣。

衡阳酃县故址碑

据考证,文中的楚国“庞”邑指的就是今天的衡阳市,治酃县。从上文史料记载来看,庞邑(今衡阳)在至少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是与长沙齐名的楚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闻名于列国。当时庞邑属于楚国洞庭郡南部,南与楚国苍梧郡接壤,是中国最古老的县之一。到西汉高帝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改楚“庞邑”为“酃县”,隶属西汉长沙国。

三是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明确记载舜帝巡狩到过南岳。文曰:

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辩于群神。揖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祡,望秩于山川。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用特牛礼。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遍告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四是在《封禅书》中再次提到南岳。所谓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也就是帝王到山岳之巅,向天地“述职”,目的是祈祷国泰民安、江山永固。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第六》中引用了《尚书·尧典》的原文,曰:

尚书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山川,遍群神。辑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还瑞。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柴,望秩于山川。遂觐东后。东后者,诸侯也。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华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礼。中岳,嵩高也。五载一巡狩。

五是提到楚共王伐吴时到过衡山。《史记》第三十一章之吴太伯世家,述及公元前570年:“(寿梦)十六年,楚共王伐吴,至衡山。”

在吴王寿梦十六年(前570年),楚国主动出兵讨伐吴国。楚军首先攻克了吴国的附属国鸠兹,当楚军大部队士气高昂的时候,却在衡山一带遭遇了吴国的伏兵。吴国大胜,楚国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六是讲到秦始皇南巡时也曾提到过衡山。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云:

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大意是: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为震慑天下,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帝国南巡。当队伍行至湖南湘山的湘山祠时,始皇帝的车马行辕正待过江,忽然狂风掀起巨浪阻断了渡河。为此,始皇帝怒不可遏,问随行博士(秦时官名):“这湘山祠供奉的算哪路神灵?”博士答曰:“说是五帝中舜的妻子,也就是帝尧的女儿,这里算她们死后的埋葬处。”听罢,秦始皇下令,让三千名囚徒伐尽湘山上的森林,导致整座山都光溜溜的,故名为“赭其山”。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发明了郡县制。曾经的楚国被分为:汉中郡、南郡、黔中郡、南阳郡、陈郡、薛郡、泗水郡、九江郡、会稽郡、长沙郡和衡山郡。

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得知,司马迁除了多次随汉武帝出游外,至少还有过两次“行万里路”的经历。元朔三年(前126年),20岁的司马迁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漫游,这次他来到了湖湘之地。文曰: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通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痄、昆明,还报命。

司马迁万里遐征,长途跋涉,从秦地出发,向东方及东南方向游历考察,湖南是他的重要行程。他这次漫游,历时两年多。舜帝无疑是他心中的“男神”,他在《史记》中夸赞舜帝“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

他到达衡阳地区和宁远九嶷山的时间是第二年,即元朔四年(前125年)。这时,离长沙国丞相利苍之子利豨去世只有43年,宁远九嶷山玉琯岩前的舜帝陵庙尚在。司马迁到九嶷山拜谒舜帝陵,又通过对九嶷山的实地考察,加上《礼记》《山海经》等典籍的记载,大禹、秦始皇、汉武帝等帝王先后望祀舜帝于九嶷山,于是他做出了结论:“(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司马迁祭拜完舜陵后,再次经过衡阳、衡山,从湘江顺流北上,“浮于沅、湘”,到达“屈贾之乡”长沙,然后又来到汨罗江畔,对屈原的爱国之心由衷敬佩。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这样写道:“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司马迁的确亲自到衡阳地区做过实地考察,为他撰写《史记》积累了重要素材,也为衡阳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 kr/VV8KXWzzRa3LT/MWq7GNndGD4LrxxDo6j89Q4/9nkceeO7Rac6gtzBcOPCgL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