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播下热爱科学的种子

充满神秘感的浩瀚星空和无垠宇宙吸引着古今中外人类为之着迷、探索不止,从而创造了灿烂的天文科技文明。这其中,中国古代天文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以其独特魅力和对世界的不朽贡献如启明星般生辉于东方,闪耀千古,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创新源泉。

中国古代天文学在编制历法、天象观测、仪器制造三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古代历法主要反映日、月及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并对其做数值描述,如准确反映月相变化,准确计算太阳回归年长度,确定二十四节气,从而指导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明确记载的历法是从汉武帝时的《太初历》开始的,后来比较有影响的几次历法修订有南朝祖冲之制定的《大明历》,隋朝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唐朝僧一行编制的《大衍历》,元朝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明末徐光启主持编修的《时宪历》(后经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删改压缩后献给了清朝,近代所用的旧历就是时宪历,通常叫作夏历或农历)。其中,在《皇极历》中,刘焯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并运用了等间距二次内插数学公式,给出了一批十分精确的天文数据,并最早提出了黄道岁差的概念和具体数值。唐朝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他在《大衍历》中,对天体运动的理解、实测,以及计算技巧都有重大革新。元朝的《授时历》精确计算出一年为365.2425日,与现代公历基本一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堪称古代中国历法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最高水平,其编制方法和思路为后世天文观测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河南安阳出土的中国殷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殷墟的甲骨文中丰富的天象记载表明,我国保存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观测记录。世界天文界公认,中国对新星与超新星的观测(商代甲骨文中记载了大约公元前14世纪出现在天蝎座α星附近的一颗新星)、日食的记载(公元前723年日全食的观测)、彗星的发现(公元前1034年、公元前613年、公元前240年分别有观测记录),以及太阳黑子的观测(公元前28年的西汉时期)与流星雨记载(从战国时期魏国古墓中出土的《竹书纪年》记载了3000多年前夏朝的一次流星雨事件)等,都属世界最早且记录丰富详尽,至今仍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天文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天文离不开观测。我国自古就有很多观测天象的台址,现存最完好的当属河南登封观星台与北京古观象台。观象台或观星台上放有各种观测天象的仪器,我国古代在天文观测仪器研制方面也有不凡的成就。如东汉时期的张衡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利用水力作为动力的浑天仪。元代郭守敬创制了十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如简仪、高表、仰仪等。凭借先进的天文仪器,中国古代天文学才得以积累上述丰富的观测数据。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霍金曾说过:“记得仰望星空,而不是看着脚下。”从幼儿到成年,很少有人不对绚烂星空充满幻想与神往。为尽早形成正确的宇宙观,国外好多国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设了天文启蒙教育课,在构建孩子宇宙观的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在仰望星空时会产生无数疑问,而探索这些问题答案的过程就可以激发孩子对天文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培养他们的探索与进取精神。

《趣说中国古代天文学》就是一本很好的天文学启蒙读物,它追溯中国古代天文发展成就,汲取其创造思维与革新精神,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塑造其创新思维,培育当代新质生产力,从而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趣说中国古代天文学》运用青少年读者喜闻乐见的故事加图说方式,以活泼的语言,将知识融入历史和故事,将科学展述为文学和精神,从而让广大青少年了解中国天文学的源流,培养其观察与思考能力,激发其探索宇宙的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宇宙观,全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也期盼本书能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热爱科学的种子,点燃探索自然奥妙的火花,促使其更加主动求知和自觉学习。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世界科学院院士
2024年4月 H7seVPkKDLKGH8TQ97bvmqB7aYg2erF4xebumsR1R4p5uGVXK0uNfusbOLWHy98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