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常见退化模型

性能退化理论近年来在长寿命、高可靠产品寿命预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研究表明,70%~80%的产品失效是性能退化导致的。对于退化失效型产品,其寿命可定义为从出厂到性能参数首次到达失效阈值的时间,剩余寿命可定义为当前时刻至性能参数首次到达失效阈值的时间。性能退化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以Lu、Meeker、Nelson等为代表的国际可靠性专家将性能退化理论引入可靠性评估领域,2000年左右我国学者逐步开始研究该理论。

传统寿命预测方法主要基于寿命数据(也称失效数据),其过程如图2.4所示。首先,利用可靠性寿命试验获取一定量的失效数据;其次,选择合适的随机分布对失效数据样本进行拟合,估计分布模型参数;最后,利用随机分布推导出寿命的概率密度函数、累积分布函数、可靠度函数、失效率函数等,并计算寿命期望值、分位点值、置信区间等统计特征量。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法对失效数据样本有一定要求,在小样本或极小样本下较难开展,评估的可信度不高,对样本变化较为敏感。

图2.4 基于失效数据的寿命分布估计与可靠性评估

基于性能退化的寿命预测方法主要依托产品退化数据,其过程如图2.5所示。首先,结合失效机理确定表征产品健康状态的性能参数,利用可靠性退化试验获取一定量的性能参数监测值,也称退化数据;其次,选择合适的退化模型描述性能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估计退化模型参数;最后,利用退化模型和失效阈值,获取产品寿命累积分布函数、概率密度函数、可靠度函数、失效率函数等,并计算寿命期望值、分位点值、置信区间等统计特征量。相比传统基于失效数据的寿命预测方法,其主要优势是对试验产品样本数量要求低,试验时间短,允许试验中出现少失效、零失效情况。

图2.5 基于退化数据的寿命分布估计与可靠性评估

需要说明的是,在性能退化理论下,产品失效时间的定义仍存在不同形式。以产品性能参数具有上升趋势的退化过程为例,给定失效阈值 ω ,其失效时间 T 常见定义有以下两种。

定义1: T =inf{ t X t )≤ ω }。

定义2: T ={ t X t )≤ ω }。

两种定义下的失效时间如图2.6所示。显然,对于单调退化过程,两种失效时间定义对应的寿命随机变量完全相同;对于非单调退化过程,定义1中的 T 又称首达时(First Passage/Hitting Time,FPT/FHT),是指性能参数首次到达失效阈值的时间( T 1 ),而定义2中的 T 是性能参数到达失效阈值的平均时间( T 1 T 2 T 3 …对应的平均意义上的随机变量)。显然,相比之下首达时是一种更为保守的失效时间定义。

图2.6 两种定义下的失效时间

2.3.1 退化轨道模型

退化轨道模型,也称通用退化轨道模型或退化轨迹模型,其基于两点假设:①不同样本的退化数据均服从某种形式的函数族;②不同样本个体差异通过退化模型参数的不同来进行刻画。退化轨道模型常采用的函数形式有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幂律模型、Lloyd-Lipow模型、对数线性模型、多项式模型等,如表2.1所示。

表2.1 常见退化轨道模型函数

工程上,对于非线性退化数据,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选择非线性形式的函数作为其退化轨道函数,二是将原始退化数据做线性化处理,如求对数。

在退化轨道模型基础上,有三种常见寿命分布估计方法,分别是伪寿命法、解析法和仿真法。

1.伪寿命法

对于长寿命产品,很难直接在试验中观察到足够多的失效数据,而退化数据中包含了大量可以反映产品失效时间的有效信息。其思路是利用性能参数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建立退化轨道模型,进而外推出不同样本性能参数到达失效阈值的时间,即外推寿命。由于这些外推寿命并非产品的实际失效时间,故称之为伪寿命。得到不同样本的伪寿命之后,即可将其视作真实失效数据,借助统计分析方法找到合适的寿命分布,进而对产品进行可靠性评估。基于伪寿命的寿命分布估计方法步骤如下。

首先,收集各样本退化数据,确定关键性能参数,依据退化曲线趋势,选择适当的退化轨道模型,并通过回归分析、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得到模型参数估计值。

其次,结合产品工作原理,确定关键性能参数对应的失效阈值,根据退化轨道模型,外推出各样本的伪寿命。

再次,将伪寿命作为真实失效数据,选择合适的寿命分布进行拟合。

最后,根据寿命分布计算寿命的统计特征量,或推导可靠度函数。

上述过程如图2.7所示。

图2.7 伪寿命法示意图

2.解析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退化轨道模型,分别对不同样本的退化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各样本退化轨道模型参数估计值。

其次,假设各样本退化轨道模型参数服从某种形式的联合随机分布,估计出分布参数。

最后,结合退化轨道模型及模型参数分布,经解析推导得到产品寿命分布,进而计算寿命的统计特征量,或推导可靠度函数。

上述过程如图2.8所示。

图2.8 解析法示意图

3.仿真法

仿真法前面过程与解析法相似,首先确定退化轨道函数,得到各样本模型参数分布;然后,根据模型参数分布,生成大量随机样本,并代入退化轨道模型模拟出大量退化曲线;最后,利用式(2.8)获得失效时间累积分布近似估计值。

式中, N 为随机样本量, n t )为截至 t 时刻样本中发生失效的数量。

2.3.2 退化量分布模型

退化量分布模型考虑了退化过程本身的随机性。该模型假设:

(1)任意时刻 t ,产品性能参数服从同一分布族,如 G x 1 θ t ), θ 2 t ),…, θ r t ));

(2)对于不同样本,分布族参数 θ 1 t ), θ 2 t ),…, θ r t )为关于时间 t 的函数。

上述假设下的退化量分布模型如图2.9所示。

基于退化量分布模型的寿命预测思路如下。

首先,使用合适的随机分布去拟合给定时刻 t 各样本退化数据,并计算其统计量,如样本均值、样本方差、 k 阶矩等。

其次,根据上述统计量,或利用极大似然估计等方法得到参数 θ i t )的估计值。

再次,根据不同时刻的参数估计值 θ i t 1 ), θ i t 2 ),…,找到合适的函数对其进行拟合,建立 i θ (·)与时间 t 的关系模型。

最后,推导得到任意时刻 t 性能参数的随机分布,并基于此开展寿命分布估计或可靠性评估。

图2.9 退化量分布模型

2.3.3 失效物理模型

失效物理模型是指通过分析导致产品失效的内在物理、化学、电化学机理,以及产品失效与使用条件、环境应力等外部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而建立起来的退化模型。常见的失效物理模型有Paris累积损伤模型、反映论模型、随机斜率-截距模型等。失效物理模型对建模者领域知识要求较高,属于一类可信度较高的退化模型。

累积损伤模型假设产品损伤量随工作或存储时间不断累积,并体现在可观测的性能参数变化上。通常,根据损伤机理,还可以将上述变化过程与工作环境关联起来。例如,1993年Lu和Meeker建立了著名的Pairs累积损伤模型,用来描述轴承金属裂纹随循环次数增加而不断扩展的过程,即

式中, α 为裂纹宽度, C >0和 m >0,且其值由产品材料特性决定。

1994年,Chun Kin Chan使用一种幂律模型描述薄膜电阻阻值 R 随时间的增长过程,其形式为

式中,时间常数 τ 与温度 T 有关,且假设服从Arrhenius加速模型。

2.3.4 随机过程模型

产品在工作过程中,受内外部随机因素影响,其性能参数随时间变化可视作某种形式的随机过程,如Wiener过程、Gamma过程、逆高斯过程、高斯-泊松过程等,其中尤以前两种较为常见。

1.Wiener过程

Wiener过程是一类广泛使用的独立增量过程。在数学中,Wiener过程是一种连续时间随机过程,得名于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由于Wiener过程与物理学中的布朗运动有密切关系,因此也被称为“布朗运动过程”。Wiener过程是莱维过程(指左极限右连续的平稳独立增量随机过程)中最有名的一类,在应用数学、经济学、物理学等学科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于Wiener过程的退化模型通常具有如下形式:

式中, g t )为关于时间的函数,反映性能参数的平均退化轨迹; σ 称为扩散系数; B t )为标准布朗运动,满足如下性质:

(1) B (0)=0, B t (-∞,+∞);

(2) B t t -B t )~ N (0,Δ t );

(3) B t )~ N (0, t ).

一类最常见的Wiener过程是线性漂移Wiener过程,即 g t )= μt μ 也称为漂移系数。对于线性漂移Wiener过程,给定失效阈值,其首达时服从逆高斯分布,具有解析表达形式。

2.Gamma过程

Gamma过程也称伽马过程,是一类严格单调的随机过程,如图2.10所示。其假设任意两时刻间的独立增量服从Gamma分布,由于服从Gamma分布的随机变量非负,因此可确保其具有单调非减性质。

图2.10 Gamma过程示意图

Gamma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如下:

服从Gamma分布的随机变量期望和方差分别为

E X )= α / β

Var( X )= α / β 2

当参数 α = β =1时,Gamma分布退化为指数分布,如图2.11所示。

图2.11 Gamma分布示意图 vXaIQ0IR12C2VKR0Bov2HTE79rDWso700s+UKvkcoqni41MrfKOojs2TmNrIUBa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