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本书是如何诞生的

2004年初夏,我接到史蒂夫·乔布斯打来的电话。我们已经认识很多年,整体而言,他对我还算友好,有时会显得格外熟络,特别是当他即将推出新产品、希望能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或参加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节目的时候——我曾在这两家机构供职。后来我离开了这两个地方,他就很少联系我了。电话里,我说自己刚加入了阿斯彭研究所,邀请他担任我们科罗拉多州夏季训练营的演讲嘉宾。乔布斯说他很乐意去,但不想上台演讲,只想跟我散散步、聊聊天。

当时,我还不了解他的习惯——如果有重要的事情要谈,他喜欢一边散步一边交流。所以,这次通话让我觉得有点儿奇怪。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想让我给他写传记。此时,我刚刚出版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传记,正着手写一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传记。得知他的这个想法时,我最初的本能反应是:难不成他把自己当作那些伟大人物的“继任者”,觉得下一个自然该轮到自己了?当然,我的这个想法也半是玩笑半是认真。那时,他的职业生涯几经起伏,尚未尘埃落定,将来还有更多未知,所以我没有立刻答应他。我说,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再等个一二十年吧,等你退休的时候再说。

我跟乔布斯早在1984年就相识了。当时他来曼哈顿与《时代周刊》的编辑们共进午餐,极力夸赞他们新推出的Mac电脑(Macintosh,简称Mac)。即使在那时,乔布斯的脾气也不太好,他曾经因为一名《时代周刊》记者的报道暴露了他太多不欲人知的往事而对该记者大加指责。但在跟他本人交流后,我发现自己和多年来的许多人一样,被他迷人的魅力深深吸引。自那以后,我们就一直保持联系,在他被赶出苹果公司后也没中断。每当他有新产品要推出时,比如NeXT电脑或皮克斯电影,他就会开始对我施展他的个人魅力。他会带我去曼哈顿下城的寿司店用餐,滔滔不绝地说新产品是他的巅峰之作,等等。我很喜欢这个家伙。

乔布斯重新执掌苹果公司后,我们让他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我们当时在做20世纪最有影响力人物系列专题,不久后,他开始给专题出谋划策。当时苹果在进行“非同凡想”(Think Different)的广告宣传,他们在广告中选取了一些历史人物的标志性照片,其中有几位也在我们的考虑之列。乔布斯觉得评估个人历史影响力的工作非常有趣。在我婉拒了为他写传记的提议后,他还是会时不时地跟我联系。有一次,我给他写邮件询问苹果公司标识的由来。我说,我女儿告诉我,苹果的标识是在向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Alan Turing)致敬。这个英国人破解了战争时期德国的密码系统,最后却食用浸过氰化物的苹果自杀了,所以苹果公司的标识是咬了一口的苹果,是不是这样?乔布斯回复说,他也希望自己当初想到了这一点,可惜不是。

从这封邮件开始,我和乔布斯又有多次邮件往来,讨论苹果的早期历史,我也在收集相关资料——说不定将来我会决定为乔布斯写传记呢。后来,我那本《爱因斯坦传》出版后,乔布斯来到了举办于帕洛阿尔托的新书推介会。他私下对我说,请我再考虑考虑为他写传记的事,因为他应该是个不错的题材。

我不理解他为何如此执着。大家都知道他极其注重保护个人隐私,而且我觉得他应该没有读过我写的书。为此,我还是没有答应他,我说再等等。然而到了2009年,他的妻子劳伦娜·鲍威尔开门见山地跟我说:“如果你还想给史蒂夫写传记,最好现在就开始。”他当时刚刚开始第二次病休。我向劳伦娜坦言,乔布斯第一次提出请我写传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他已身患癌症。劳伦娜说,外界几乎没有人知道。原来他是在接受癌症手术之前给我打的那次奇怪的电话。劳伦娜又解释说,乔布斯现在对自己的病情依然保密。

于是我决定为乔布斯写传记,但没想到的是他欣然应允不干涉我的写作,甚至表示不需要在出版前先读一遍。“这是你的书,我不会提前看的。”但那年秋天晚些时候,乔布斯似乎对于配合我写书有些顾忌,而我并不知道他那时正遭受癌症并发症的侵袭。他也不再回我的电话,于是此写作项目暂时被搁置了。

没想到的是,在2009年新年前夜的傍晚,乔布斯突然打电话给我。他在帕洛阿尔托的家里,只有作家妹妹莫娜·辛普森陪着。妻子劳伦娜和三个孩子去滑雪了,他身体不好,未能同行。他回想起过往的种种,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他先是想到自己12岁那年想做一个计频器,就从电话簿里查到了惠普创始人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tt)的电话,直接打过去要零件。他又说,重返苹果的这12年,是他创造新产品最具成效的一段时间。但他还有更重要的目标,就是效仿休利特和他的朋友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建立一家充满革命性创造力的公司,使其比惠普更经久不衰,基业长青。

他说:“我小时候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偏文艺的人,但也喜欢电子的东西。后来,我读到宝丽来创始人埃德温·兰德(Edwin Land)的一段话。他说,能站在人文与科技的交会处,取两者之长的人,才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是我的偶像,我当时就立志要成为这样的人。”他这些话似乎在暗示我,传记可以此为主题(事实证明,这个主题颇为贴切)。的确,我之前为富兰克林和爱因斯坦写传记,这两个人的个性都很鲜明,为人桀骜不驯,做事坚韧不拔,既熟悉人文学科,又通晓科技领域,因此迸发出异于常人的创造力,这正是他们最吸引我的地方。我相信这种创造力是在21世纪打造创新型经济体的关键。

我问乔布斯为什么想让我给他写传记,他说:“我觉得你很擅长让人开口说话。”这个答案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但也符合实际。要完成这本书,我得去采访很多人,其中有些被他炒了鱿鱼,有些遭他羞辱,有些被他抛弃,还有人对他怀着满腔怒火,我担心采访这些人会让他觉得不舒服。果不其然,当我的采访对象说过的一些刺耳的话传到了他的耳朵里时,他表现得烦躁不安。但几个月后,他开始鼓励大家跟我交流,甚至包括他的宿敌和前女友们。他对采访内容也不加限制。“我有过不光彩的事,比如我23岁的时候让女友怀孕,我处理得一团糟,但我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对我的写作内容不加任何限制,甚至没有要求出版前先读一遍。对于这本书的创作,他唯一参与的环节就是选封面。他对出版商先前设计的封面极为不满,要求参与设计一版新的封面。这不禁让我哑然失笑,当然我也乐意他参加,于是我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

在写作期间,我和乔布斯深谈过40多次。有时,他会在帕洛阿尔托住所的客厅里接受我的正式采访,有时我们会一起散步,边走边谈,有时是边开车边聊,有时是打电话聊。两年里,我们经常见面,关系越来越亲密,他也变得无话不谈。在苹果的老同事都说他拥有“现实扭曲力场”(reality distortion field),我的确会不时感受到这种磁场的威力。有时候这种扭曲属于无意中的记忆错误,人人都难以避免;有时则是他对现实的认知就是如此,他也把这种认知传递给了我。为了查证对错,挖掘细节,我采访了100多人,包括他的朋友、亲戚、对手、敌人、同事。

他的妻子劳伦娜也不设限、不操控,没有要求在出版前阅读文稿。事实上,她热切鼓励我真实记录关于乔布斯的一切,好的坏的,不加掩饰。劳伦娜极为聪明,又脚踏实地,她一开始就告诉我:“他有一些很不堪的人生经历和性格弱点,这是事实,没必要粉饰。他很会讲故事,但他本人也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我希望你把这个故事真实地呈现给读者。”

这一使命是否达成,留给读者评判。我相信在这部戏中的有些角色会发现他们对某些剧情的记忆跟书中的记载相比会有所不同,也会有人觉得我陷入了乔布斯的扭曲力场。我曾为亨利·基辛格作传(此经历也给写这本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写那本书的时候我就发现,由于人们对主人翁的爱憎过于强烈,“罗生门效应”非常明显,所以我想,乔布斯的这本传记也不会是例外。为此,在写作过程中,我尽自己所能在相互矛盾的陈述中取得平衡,也清楚列出了所有信息的来源。

这是一本企业家的传记。他的一生如过山车般大起大落。他炽热刚烈,专注执着,创意无限。他凭借对完美孜孜不倦的狂热追求和具有排山倒海之势的强大内驱力推动了六大产业的变革,包括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数字出版。也许还可以再加上第七大产业——零售商店。他虽然没有彻底改变这一产业,但的确为其未来发展开拓了想象空间。此外,他为数字内容开辟了新市场,让数字内容能以应用程序为载体,而不用再像以前一样只能依靠网站。一路走来,他不仅打造了变革性的产品,也通过自己的二度努力创立了一家屹立不倒的公司。这个公司传承了他的基因,会集了一批极具想象力的设计师和敢为天下先的工程师,可以把他的心中愿景变成现实,发扬光大。2011年8月,就在他即将卸任苹果首席执行官之际,这家他在父母车库里创办的企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公司。

我希望这不仅是一本关于乔布斯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创新的书。在当下这个时代,美国正竭力保持本国创新优势,全球其他国家也在努力打造创新型数字时代经济,而乔布斯就是创造力、想象力和持续创新的终极标志性人物。他深知,要在21世纪创造价值,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创造力与科技结合,于是他创立了一家公司,让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鬼斧神工的科技相得益彰。他和苹果的同事对“不同凡想”身体力行:他们不是根据焦点小组的意见改良产品,而是设计生产全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此激发和引领消费者的新需求。

他并不是一个模范老板或成功典范,经过精心包装,供世人模仿。他有时被心中的恶魔驱使,让身边的人怒火冲天、锐挫望绝。但他的个性和激情与产品是密不可分的,就像苹果的硬件和软件一样,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的人生故事提供了种种关于创新、品格、领导力和价值观的经验教训,既能给人以启迪,又可以警示来者。

莎士比亚的《亨利五世》讲的是王子成长记。哈尔王子原本幼稚而任性,长大后,他热情又敏感,有时冷酷无情,有时多愁善感,善于鼓舞人心,虽有凡人之缺陷,但终成一国之君。在开场白中,致辞者高呼:“啊!光芒万丈的缪斯女神呀,你登上了无比辉煌的幻想天堂!”对于史蒂夫·乔布斯来说,他璀璨夺目的幻想天堂之旅始于两对父母,始于谷地成长史——彼时,这个谷地刚刚学会点硅成金。

1956年,孩童时期的乔布斯和父亲保罗

1972年,霍姆斯特德中学年刊中的乔布斯

乔布斯家位于洛斯阿尔托斯的房子,苹果公司就是在这边的车库里诞生的

在鲍姆家的后院,他们拿出当年搞恶作剧用的床单,上面写着“SWAB JOB” Tn1AX8KaO+8E3tEEnzP5Ij2N4zCk1XO4tcCWoLzHQFJexn9NhoxsGFoXBpqoTOq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