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现在我们对刚才在2、3、4中思考的根据予以更仔细地考察。
在3中,“与运动、旅行相比,读书更轻松”是被作为根据的,但是就“时间充裕的高龄者难道没有将时间用于运动和旅行之外的可能性吗?”“读书可以轻松操作是作为前提展开议论的,读书果真可以轻松操作吗?”这样的质疑之声,也许还有议论的余地。
还有,在4中,认为“数字化环境(指电子书——译者注)比纸版书更充实”,可是被数字化的书籍理应只是纸版书的一部分,真的能够说比纸版书更充实吗?进一步来说,说是高龄者习惯了数字化环境,可是进行电子阅读仍有必要进行另外的操作也是事实,这种操作真的是老年人可以简单掌握的吗?有必要对以上疑问进行进一步调查(图表1-6)。
图表1-6
就这样,能够切身认识到“作为根据哪里比较弱?”“必须进行进一步调查的点在哪里?”实际上是有价值的。我们在很多案例中可以看到这个糟糕的情景:一些人对自己的根据抱着“这样就大概不要紧吧”的态度,也就是说在对此没有确切认识的情况下,就进入下一个环节,或者与周边的人进行交流。
所谓能够认识作为根据的弱点存在于何处,就是理解哪里需要加强。只要还有时间,进行加强就是可能的。“能够认识到这里有弱点”比“大概不要紧吧”更有价值得多。
正如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那样,赋予根据要做到百分之百是非常困难的。既然如此,就不要过分花费力气来创造“正确的”状态,而是要确切认识到在哪里存在着与“正确”相对的弱点,赋予根据这一行为是既包括“正确”也包括弱点的。这一点很重要。
·这是以〇〇〇为前提而得出的结论
·本来调查的数据应该包括×××的数据,但到目前为止,没有腾出手来
·总感觉有没说明白的地方……
作为组织,重要的是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如果能就包括弱点的根据达成一致,事情就能够向前推进。还有,哪怕发生意外,如果对包括弱点在内的根据有共识,作为组织也能够回到原点。
要补充一点,一个人的思考总有限度,这也是事实。通过简洁地展示自己思考的根据,也能从周边其他人那里获得高见。
因此,需要努力去做的,不是证明自己正确,而是能够开始正确地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