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再重新看一下刚才的例子。即使不以百分之百的完美性为目标,预先理解自己应该以何种结构来赋予根据也是非常重要的。
类型1的场合,理应排列因素,因此,以“是否漏掉了重要的因素”作为检查根据时的着眼点是重要的。还有,列举因素时,例如,列举十个,在现实中很困难。这样的话,就要求我们在可能成为根据的因素之中,根据重要性“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恰当排列”。
在显示复数成功事例的类型2中,通过列举与A君类似的人来展开论证。在这里,还要注意诸如“与A君的哪里类似呢?”“难道不是他本人具有而A君不具有的资质在起作用吗?”“B君的活跃不是偶然为之吗?”之类的问题。
在考察按照对象思考的类型3时,有必要检查“所举对象分为个人与组织,这是否恰当?”“就本项目而论,在个人与组织以外,就没有应该提前举出的对象吗?”“在个人之中,是否有进一步划分的余地?”“在组织之中,是否有进一步划分的余地?”
以时间为轴进行整理的类型4也是一样,在更精微思考根据时,被要求回答“划分为短期和中长期恰当吗?”“所谓短期指的是多长的时间?”“这个时间的设定是否恰当?”等问题。
一旦像刚才那样从全局看用何种结构来赋予根据,我们就会明白,为了强化根据,什么是必要的。
在这里,我们试着来思考一下如何加强根据为好。
作为练习,我们试着来思考一下如何为“伴随着高龄化,对电子书籍的需要会增加”这一主张赋予根据。
首先,最简单的思考方法是找出支撑主张的直接事实。在这个案例中,如果有“一旦达到某种程度的高龄,对电子书籍的需求就(比其他年龄段)高”的数据,这就会成为强有力的根据(图表1-1)。
图表1-1
然而,高龄化正在进展的数据和对电子书籍的需求在增长的数据可能是分别存在的。尽管如此,能够显示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容易入手的数据却不可胜数。
既然如此,如果能通过面向高龄者的类似问卷调查的措施,得到“此后想试着使用电子书籍”倾向的材料的话,这就会成为能够证明主张的一个根据。但是,这种材料是否存在另当别论。
作为最简单的方法,我们还是要试着寻找是否有支撑主张的直接数据。
那么,在没有直接数据也无法得到有效情报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是好呢?
当此之际,我们来试着把主张分成几个部分。
如果我们将“伴随着高龄化,对电子书籍的需要会增加”这一主张仔细划分的话,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图表1-2)。
通过这样的划分,就没有必要一口气对整个主张赋予根据。因为对小的单位赋予根据相对容易操作。第一个部分“高龄化正在进展”的根据,通过显示人口动态,就可能用数据比较简单地赋予其根据。
图表1-2
在这里,就前项将主张所划分的三个部分中的“伴随着高龄化,想读书的人会增加”这个部分,试着思考给其赋予根据。
作为“伴随着高龄化,想读书的人会增加”的根据,首先能够简单想到的是“因为余暇时间增加了”。
于是表述就成了“伴随着高龄化,‘因为余暇时间增加了’,所以想读书的人会增加”。
然而,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进行更仔细的检查。尽管说了“因为余暇时间增加了”,却并没有确保增加的闲暇时间都被用于读书。读书也许是增加的时间的目的地之一,但要断言“因为休息时间增加了,所以读书的人就会增加”,这多多少少会给人留下草率的印象。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地思考“增加的时间都有哪些用途”,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讲好读书为何被选择的故事,就会更有说服力。
那么,如果增加的时间被用于读书以外的话,会用于何处呢?与高龄者这一特殊身份对照起来考虑的话,也就是“旅行”或者“爱好”“运动”之类的吧。因此,考虑不是旅行而是读书的理由,考虑不是爱好而是读书的理由,就会更有说服力。
比如说,考虑旅行需要花费相应的费用,而爱好和运动对于初学者门槛比较高,或诸如此类的理由。
这样,我们就能够赋予根据如下:增加的时间有可能被用于旅行、爱好、运动和读书等方面,但是旅行相当费钱,而爱好和运动对于初学者来说门槛高。与此相反,因为读书相对来说容易操作,所以伴随高龄化而来的增加的余暇时间用于读书的可能性最大(图表1-3)。
图表1-3
那么,接下来我们为最后一个部分“读书的话,不读纸版而是读电子书籍”赋予根据。因为这里要求的是为“不读纸版而是读电子书籍”寻找理由,所以我们就把诸多理由一一“清理”出来。
例如,和纸版书相比,电子书籍可以轻松入手。考虑到高龄者的自身情况,和到实体书店去买纸版书相比,在网上购买电子书更加轻松,在不受实体书店的物理空间限制的意义上可以说购买的选择也有优势。
还有,此后将成为高龄者的人(退休的人),尽管有程度的差别,在公司里是在数字化的环境里工作过的一个群体,因此,似乎可以说“不读纸版而是读电子书籍”具有面向未来的理由(前瞻性)。
进而,我们还可以考虑“与他人的接触”,高龄者中希望与孙辈接触的人很多,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孙辈所处的时代是数字化高歌猛进的时代,高龄者中积极追求数字化的人数也有增加的可能性。
从以上观点出发,我们得出结论,“读书的话,不读纸版而是读电子书籍”这一主张可以得到以下三个根据的支撑(图表1-4):
图表1-4
行文至此,我们考察了“显示直接的数据”和“分解为几个部分,排除其他可能性,将更多根据进行组合”这两个方法。
将其分别整理来看的话,可以像图表1-5那样进行总结。
寻找直接数据的方法当然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实际上2、3、4组合而成的方法,在有说服力地赋予根据这一点上,是更有力的方法。仔细来看的话,这种方法也有点牵强,且留下了被人批评“是否有必要也考虑其他根据的必要性”的话柄,但和仅仅寻找直接数据的方法相比,它包含了多视角所带来的意义,赋予了更丰富的根据。
图表1-5
迄今为止本书介绍的方法,作为使根据更为丰富化的方法十分有效,请务必提前了然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