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依佛言教,斩断轮回

我们在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恍然大悟:轮回的开始、如来藏、光明、佛的境界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在生生世世、每一天、每一瞬间,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经历。它时时刻刻与我们同在,只是因为无明的阻碍,才将我们与解脱隔断,并使我们产生了烦恼执著。解脱与轮回之间虽然看似有天地之遥,但如果能够证悟,也就近在咫尺。任何人通过修行,都可以从凡夫俗子的境界到达光明涅槃的境界。

如果有了这样的体悟,我们就会看到希望的曙光,从此以后,就不会再因为解脱的渺茫而失望退却了。

佛陀将各种屡试不爽的方法告诉给世人,每个人只要能按照佛陀的指点去锻炼,依照佛陀的方法来控制无明,轮回就会露出原有的本来面目。如果能断除大部分的烦恼,就可以显露出大部分的空间,这就是密宗与禅宗所说的“开悟”或者“明心见性”。用这种方法来寻找轮回的开始,应该说是非常容易的。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寻找轮回的开头是没有用的。因为,从胜义谛的角度而言,每个人的经历都如同一场梦,如果在梦中去寻找梦的起源,是不可能有所收获的,因为梦境中的东西本来就不存在,所以也谈不上什么起源。什么时候开始做梦,也就是所谓梦境的起源。

同样,在原本空性、犹如梦境的轮回中去寻找所谓的起源,也只能碰一鼻子的灰。当从梦境般的轮回中惊醒过来以后,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起源,一切都是一种幻觉而已。什么时候产生幻觉,也就是轮回的开始;什么时候幻觉消失,也就是轮回的结束。

外面的物质世界,就是内心的一种反映。当然,我们并不是在宣扬唯心主义。我曾很肯定地说过,佛教既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唯心主义,既不是物理学,也不是心理学;但佛教中既有唯物主义的部分,也有唯心主义的部分,还有科学的一部分观点。那么,佛教究竟是什么呢?佛教就是佛学。为什么叫佛学呢?因为它讲述了佛的观点和要求,并且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成佛,所以称之为佛学。

佛学或者佛教的物种起源说就是这样的。在通达了这些理论之后,我们该怎样加以运用呢?如何利用这个理论来获得解脱呢?修光明、修大圆满或者其他的藏密都可以,只是大圆满修起来比较容易而已。

如果在今生当中没有证悟、没有锻炼、没有修行,却守株待兔般地等待着中阴身的来临,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因为,在每天晚上进入深度睡眠的时候,我们都会进入这种境界,但却从来没有发现、没有抓住,甚至没有丝毫的感觉。那么,将来在中阴身时,也只会是这样。

因此,现在我们就必须想方设法地获得证悟。如果能证悟,则在睡眠的时候也能找到这种机会。在证悟之后,如果能在证悟的境界当中停顿五分钟,中阴的光明就可以停留五分钟;如果能停顿十分钟,中阴的光明就可以停留十分钟。在证悟境界中停顿的时间越长,中阴光明停留的时间也就越长。如果能认识光明,并不中断地在中阴光明中停顿一小时不起任何杂念,我们就有充足的时间可以从容地修行。但现在不要说一小时,在根本没有经历过空性光明的情况下,在中阴时就不可能有任何感受。

证悟的基础,就是出离心、菩提心等加行修法,如果没有这些基础,要想获得证悟,纯粹是异想天开。衡量加行是否修完的标准,就是观察自己相续中是否具备出离心与菩提心。在所有的加行修完之后,就可以开始大圆满的修法,之后就有可能证悟。

证悟并不是万事大吉的最终结果,之后还要经过一些阶段。在这种基础上,如果今生的修行始终没有太大的进步,就可以等待中阴的来临,这样才会有一些把握。如果根本没有开悟,却自不量力地妄想通过中阴法门来获得解脱,就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中,真正想这样一步步走的人为数不多,而真正能够这样一步步走的人更是屈指可数。我们随时都在经历轮回的起点与终点、开始与结束,但我们却希望轮回能够永远结束,而不再有开头。其实,如果自己能够努力,这个目标也并不是达不到的。在开悟之后,解脱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以上的观点,是成千上万的拥有高度智慧的人,在佛陀的指导下,于我们自己的实验室里反复研究、实验的结果,它超越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物种起源之说。

其实,佛教的轮回起源说既可以当成一个常识来了解,也可以作为一个修法来运用。但愿大家能各得其所,并学以致用。 D3gEdrOE/BK2WCfJG1EmIpZURs14a581Nw8m5DoxVo6oQFBRAIWsgbobOI+zSqO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