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道”可道 a ,非常道 b ;“名”可名 c ,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d ;有名,万物之母 e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f ;常有,欲以观其徼 g 。此两者 h ,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i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j

【注释】

a前一“道”字,名词,指普遍存在于宇宙的自然规律,天地万物生灭有无的基本法则。后一“道”字,动词,称道,述说。

b常,恒,指永恒存在。马王堆汉墓帛书甲、乙本(以下简称“帛书甲本”“帛书乙本”),“常”作“恒”,下同。

c前一“名”字,名词,指天地万物所获得的名称。后一“名”字,动词,称呼之,说出其名称。

d天地之始,指“宇宙洪荒”之时,即天地判分前的元始混沌之际。

e万物之母,指天地万物得以被区分的基础。以上二句或读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f无,指“常道”“常名”的不可称道与名说,即宇宙万物的最终不可认知性。

g有,指“常道”“常名”的客观存在。老子认为,“道”与“名”的最终不可认知性是绝对的,而最终不可认知的“常道”“常名”的客观存在也是绝对的,所以说前者是“常无”,而后者是“常有”。徼,边界,指此一事物与彼一事物得以区分的基本界限。以上二句帛书甲本作“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噭”。

h此两者,指永恒的“无”(常无)与永恒的“有”(常有)。

i同出,指“常道”“常名”最终不可认知的绝对性(常无)与其客观存在的绝对性(常有)二者是一致的、统一的。玄,玄妙,幽深神秘。

j众妙,指变化莫测的万物。门,比喻万物由以产生的所在,即“道”。(参见第六章“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译文】

“道”若可以称道,便不是那永恒的“道”;“名”若能够名说,便不是那永恒的“名”。没有名,是天地无别的元始;有了名,才分出了万物万事。所以那永恒存在的“无”,将由它来窥探造化的精奥;那永恒存在的“有”,将由它来观察万物之间的界限。这永恒的“无”与“有”,同出一源而名称不同,都可称之为神秘深幽;它幽深而又幽深,正是产生一切神秘奥妙的门。 2IBcVnbSHJGJTJ+zBo/w29lV32ZOoInyN2zd/aVfT71T8M2yeCr+ZVAhu+h7dm+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