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兵败高句丽

隋朝在短短二三十年间成为强盛的大帝国,完成了前人做梦也未曾想到过的巨大工程,然而统治者已经大大透支了臣民们所能给予的忍耐和信赖。在“极盛”的609年前一年——大业四年,大运河修到了涿郡。洛阳到涿郡这一段运河通航,隋炀帝便开始做他在位时的第三件大事——连续发动三次对高句丽的战争,史称征辽东。正是这三次连续不断的军事远征,把隋朝的老百姓推进了战争的深渊,同时也给大隋王朝灭亡掘好了坟墓。

高句丽是当时朝鲜半岛上分裂的三个政权中最强大的国家,都城在今日的平壤。隋文帝时曾派汉王杨谅征讨过辽东,因粮食运输不济,无功而返。隋炀帝早有攻打高句丽的设想,为了避免重蹈汉王的覆辙,一直等到通往涿郡的永济渠开通才行动。大业六年(610),也就是在永济渠通航后的第二年,隋朝开始向富人征收战争特税,并将历史上最大的后勤力量集中到了涿郡。这支后勤队伍约有二百万人,其中包括六十万的独轮车夫和三十万辆独轮车,他们要把大约九十万石粮食运至辽东,供养作战士兵。而涿郡堆积如山的粮食,则是依靠民船从洛阳附近的官仓漕运到此地,书上说运粮的船队前后连接千里。至于正式作战的兵士共计1 133 800人,号称二百万。如果这些数字确实的话,结集到前线的人员大约是全国总人口的1/13。能上前线的大多是青壮年,以青壮年男丁为总人口20%计,调集到涿郡的男丁约占男丁总数的40%——但以上的数字很可能被后人夸大。由于大业七年(611)黄河发大水,淹没四十余州,打乱了隋炀帝的军事计划,所以征伐高句丽的行动推迟到了大业八年(612)正月才正式开始。隋炀帝亲临前线,他命令作战部队和后勤部队分成二十四军,出发时须等前面一队全部上路,后面一队方能续发。全部二十四军出动完毕,先后就用了四十余天。数百万的人马,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招展,整整排了960里的长队。这哪里像是打仗的队列,倒好似现代人发动的象征性大游行。另外,大将来护儿率领水军,已从登州出发,浮海先行。浩浩荡荡的隋军,在天寒地冻的辽东作战,当时的东北和鸭绿江以南,有许多茂密的原始森林,对不熟悉地形的隋军极为不利。战争一直延续到夏末雨季,隋军在恶劣的天气中作战显得愈加被动,水军没有来得及与陆路配合,就被防守严密的高句丽军队打败。隋炀帝派三十万精锐渡过鸭绿江作战,每个人都背负了太多的粮饷,导致军队行动迟缓,结果这支军队几乎全部覆灭,到那年八月底隋炀帝才撤军回到洛阳。

大业八年(612),历时八九个月的第一次远征刚刚结束,大业九年(613)正月,隋炀帝又宣布了第二次征辽东的命令。初夏,新一轮对高句丽的进攻又开始了。四月,隋炀帝统率大军再次渡过辽河,但直到六月仍然没有攻下辽东城。又过了一个月,从后方传来礼部尚书杨玄感已在上月发动兵变的消息,兵变的地点就在隋朝的统治中心洛阳附近。杨玄感是前宰相杨素之子,当时他正驻守黎阳仓,负责向辽东前线运输军饷。隋炀帝派最优秀的将军宇文述从东北战场赶回。尽管经过不太长的战斗,很快就将叛军镇压下去,但这次叛变对隋朝的天下和隋炀帝本人,仍然造成了极大的震动。

那年的下半年,隋朝境内爆发了八次起义,而且分布非常广泛。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大业十年(614)隋炀帝仍然宣布继续发动对高句丽的第三次远征。史书上说,宣战前隋炀帝曾向臣僚征求意见,但“数日无敢言者”。大业十年(614)三月,隋炀帝到达涿郡时,亲眼看到了沿途逃亡的士兵无法阻拦,但七月他仍然率军前往辽西。这次因隋朝的水军在辽东打败了高句丽人,不等隋炀帝进攻,高句丽王就向隋朝求和,知道无法再战的隋炀帝借此罢兵,并让高句丽王来中国朝见。高句丽王没有践行,隋炀帝又下令准备第四次远征。只是此时隋朝国内烽烟四起,起义不断爆发,隋炀帝的远征才被迫中止。

然而,不管隋炀帝发动战争的动机如何,连年用兵已经把隋朝的老百姓推进了灾难深渊。可是,精明过人的隋炀帝似乎没有意识到眼前的危机,在结束第三次远征回到京师以后,他还在诏书中说了一堆天下太平、海内晏如的话,实际上那时国内已经陷入一片混乱,官军正在几条战线与造反的农民作战。次年夏天,隋炀帝仍然兴致勃勃去汾阳宫避暑,接着又去长城巡行,没想到突厥始毕可汉向隋境发动进攻,把隋炀帝团团包围在了雁门。始毕可汉的父亲启民可汗从前臣服隋朝,和隋的关系相当友好,但这时隋朝已经衰落,突厥的力量反而渐渐强大起来。隋炀帝迫不得已,只好向士兵保证今后不再远征高句丽,这才在众将士的保护下突破了重围。“雁门之围”再一次打击了目空一切的隋炀帝。但刚脱离险境,隋炀帝就将主张放弃攻打高句丽的大臣罢免,然后他又乘着龙舟第三次下了江南。 MfBh3DjjtNcgf+6iKxlnddHN//DkosJHXWEx7J0+TXStjvwHeaT84YIvA1SFRDE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