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沃伦·巴菲特早期经典投资,拥抱落难的运通公司

掀起了美国第三次并购风潮

1960 年,作为美国最受尊敬的金融公司,运通公司为其最大客户联合公司作保,为什么最后成为一个骗子的贷款人?

色拉油大骗局败露,运通公司跌入谷底,年仅 33 岁的巴菲特为什么会选择信任和支持运通公司?

企业狙击手寻找被市场忽略却拥有隐秘资产的公司,开启了并购浪潮,为什么企业狙击手不是威胁或祸害,而是资本市场新兴力量?

我向你保证,大多数股东(尽管很多人并不怎么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认为,你居然能在台风过境之际将船保持平稳,并且全力前行,这说明你干得非常漂亮。

沃伦·巴菲特,1964 年

沃伦·巴菲特让投资这件事看起来轻而易举。他的部分投资理念源于本杰明·格雷厄姆。他们都认为持有股票意味着持有公司部分所有权,而且购买股票需要预留足够的安全边际。但巴菲特与格雷厄姆有一点不同:如果巴菲特认为某一标的证券的交易价格远低于其应得的估值,他就会牺牲投资的多样性,大笔购入该标的证券。

巴菲特在理性思考方面天赋异禀,对他来说,价值投资策略非常简单,但对于我们凡夫俗子来说却是个雷区,铺满了千万具实践这一信条的从业者的尸体。在大笔投资中,我们很难运用集中式的价值投资策略,同时还能避免犯错。而巴菲特是少数几位能够运用这一策略的投资者之一。

每年,我都会去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朝圣”,参加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大会,聆听巴菲特和他的搭档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的真知灼见,他们会在长达 6 小时的会议上回答各种问题。我很乐意听他们讨论商业模式和行业发展,甚至在他们讨论枯燥的政治和宏观经济学时,我也不会感到丝毫不耐烦。但当他们开始将价值投资上升到哲学高度时,我开始感觉有些许不安。

需要说明一点,巴菲特和芒格在谈及价值投资时,不会说任何不实的话。例如,他们认为:

一个人不需要超高智商,也能成为成功的投资人;

无论是评估一个行业的动态,还是给一家公司估值,都比较容易;

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市场就会馈赠你几副好牌,让你大展身手;

如果你分析得当,把投资组合的资金集中到你最好的投资策略上,就能得到最丰厚的回报。

这些话都是金玉良言。

在价值投资领域,巴菲特秉持的信条都是真知灼见,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巴菲特这种风格的投资几乎是为他自己量身打造的,在极大程度上渲染了非理性思考。没有什么能像超大体量头寸那样,引诱出投资经理心中固有的非理性倾向——贪婪与恐惧。

芒格曾说过,即使将他的净资产都压在一笔投资中,他也不会惴惴不安。但如果怀着最诚挚的心情去参加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的商学院学生,真的一开始就用这样的方法投资,那么这个开始可能就是其职业生涯的结束。只有超级冷静的投资人,才能利用集中式的价值投资赚到钱。

巴菲特的传记《滚雪球》讲述的并不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故事:普通人依靠辛勤的工作和坚定的信念获得成功。巴菲特是独一无二的,即便是错误的决定,他也能将其演绎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例如,他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曾经看似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这家公司集高投资和低回报于一身。换句话说,即便投入大笔资金,也只能获得极少量的回报。但巴菲特却能扭转乾坤,成功使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增值。如今,该公司已经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几家公司之一,雇用了超过 34 万名员工。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不按常规发展的公司,如同其控制人巴菲特一样,不按常理出牌。该公司是一家全球性联合大企业,架构庞大、分散,把卓越作为企业文化。 它的商业模式十分简单 找到 一家由能力出众的管理层运营的公司,让他们自由发挥,公司就能坐 收现金收益。 这种模式和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策略一样,能够创造惊人的收益。人们只需要直觉就能够运用这一策略,但没有人像巴菲特那样将其运用得炉火纯青。

在投资领域,巴菲特曾一度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登峰造极的地位。他从 1956 年初次合伙投资起,便已是一个成熟的投资经理人,虽然当时他才 25 岁。在此后 12 年间,他以惊人的速度为自己和投资人积累了大量财富,而且从未失手。尽管过去的投资记录斐然,巴菲特合伙公司并没有停滞,还在不断前进和发展。巴菲特一直在调整自己的投资风格,有段时间甚至玩起了做空和配对交易。

1990 年,他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道:“我进化了,但我并不是以优雅、平稳的方式从猿类进化到人类。”巴菲特不仅从他犯下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也从取得的成就中总结经验。在他的投资案例中,最成功的便是美国运通公司,这一投资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20 世纪 60 年代的色拉油大骗局欺天罔人,将运通公司几乎逼到绝境。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故事,但提供了许多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例如商业人士有时会变得不可靠,或是在公司发展的关键时刻无法认清现实。这一连串故事,一方面披露了许多为人所不齿的行为和一个货真价实的流氓;另一方面也表明,许多诚实又有能力的人会在无意间出现致命盲点。大骗局的另一附带影响就是将巴菲特放在了许多股东的对立面上,许多股东希望运通公司无视色拉油受害者的索赔,从而在短期内实现利润最大化。

当巴菲特以大股东身份介入运通公司时,他没有要求董事会席位,也没有向公司管理层质询经营管理业绩,或是要求公司采取更高分红的政策,更没有质询公司的资本支出。相反,他希望运通公司可以自由支配资本,赔偿骗局中的受害各方。巴菲特对运通公司做足了研究,他发现这是一家非常有前景的公司。之后,他将这类利润颇高且利用利润再投资还能获得相同水平利润的企业称为“复利机器”。

巴菲特明白,如果运通公司对色拉油骗局的赔偿要求不管不顾,将损害它的声誉和其长久以来的巨大品牌价值。他想要阻止短视的股东仅为了几美元伤害“复利机器”的传动装置。这是巴菲特的全新立场。他在购买运通公司股票之前,属于那种尽可能想从股票中快速挣钱的吝啬投资者。 fCtq/k24QnelhLR9alLdj1vDNzE8lj+rcVC9797HSmizYPYNayx6+Q94lTS6KqF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