囿于人微言轻,我向来不为人作序,怕镇不住,埋没了别人心血。迄今仅写一文。对方是恩师,我无以回报,师有所嘱,难以推辞。今为移开兄破例,也有推托不了的理由:
其一,1987 年冬,我尚在海军潜艇部队服役,回乡探亲时,移开兄登门造访,相谈甚欢,从此结缘,交往至今。为老友助力,义不容辞。
其二,移开兄不忘初心,倾情于退役军人,为退役军人树碑立传。身为退役军人,我理应添柴加薪。
移开兄阅历丰富,生于浙江省淳安县妥桥乡,因国家建设新安江水电站,幼年时移民至毗邻的开化县,落户于华埠镇华锋村,务过农,进过厂,当过兵。1986 年 2 月,经考试录取,来到我的家乡杨林乡,先后担任人武部干事、副部长、部长,是乡党委委员,主管武装,分管过宣传、团妇、民政、土管等工作,一干就是九年,随后调任其他乡镇。在 20 年的人武生涯中,为国家输送 108 名优质兵员。由于业绩突出,多次荣膺开化县“优秀专武干部”、开化县“工会先进个人”、衢州市“优秀气象协理员”、浙江省“优秀气象协理员”、浙江省“军区先进个人”等荣誉。
新闻报道是移开兄的业余爱好,从 1986 年春写广播稿开始,相继在乡县市广播电台、《衢州日报》《浙江国防》《浙江民政》《浙江残联》《浙江林业》等杂志及《农民日报》《中国国防报》《中国气象报》《中国渔业报》《人民日报》发表稿件,31 次被县委宣传部、县新闻中心、县广播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荣获开化县首届“最美新闻人”等荣誉。
移开兄做事专心,痴迷写作。2015 年夏天,华埠镇领导请他负责收集人民调解案例。一年后,他出版了调解案例选编《老娘舅坐上横头》。2017 年 8 月,他出版第一部散文作品《乡村小路上的歌声》。
革命老区开化是闽浙赣苏区之一,方志敏、粟裕曾率部在此战斗。南方八省十二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曾从四面八方汇集于此,组编成新四军三个支队六个团,奔赴抗日前线。移开兄在退休前八个月,调至开化县新四军集结组编旧址陈列馆,对这段红色历史比较了解。退休之后,他着手整理、采访,用一年多时间,撰写了第二部散文作品《红与绿》,于 2021 年 10 月出版。
出于职业的习惯,移开兄长期关心、关注退役军人。在开化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支持配合下,从 2022 年 3 月中旬起,他充分利用节假日,起早摸黑,不辞劳苦,在全县范围实地走访 20 多位优秀退役军人,悉心收集他们的成长过程和创业故事。本书所涉人物的内容,都是他靠着脚板跑出来的第一手素材。
以下情况,是我从他的采访日记中看到的:
2022 年 6 月 7 日上午,与妻子赶到县城敬老院,看望采访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汪祥三;中午,赶到几十里外的华埠镇大史村,采访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曾金土。
2022 年 10 月 3 日,与妻儿一起驱车前往音坑乡姚家村,采访退役军人姚金福。接着,又驱车前往马金镇华村,采访华小平的创业故事。
在移开兄的笔下,志愿军老战士居功不傲,甘于奉献;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战场上舍生忘死,退役后心系村民;海军舰艇水兵刻苦训练军事本领,奋不顾身抢救失事落水船员;畲族退伍老兵把村当作家、把群众当亲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武警代理排长在部队四次荣立三等功,返乡后带领群众抗洪抢险、防控疫情……20 多位退役军人,用自述的形式,讲述各自的生动故事,展现各自的人生历程。每人有每人的精彩,每人有每人的辉煌。
综观全书,移开兄采用概述手法,用语质朴,不事雕琢,简洁凝练,清新自然,营造出一个原生态语境,阅读时仿佛置身于大自然,“小溪泛尽却山行”,能听到泉水淙淙、小鸟啁啾。假如能适当运用描述手法,深挖故事细节,塑造人物个性,把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故事情节会更感人,人物形象会更丰满,正所谓“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孔之见,未必符合移开兄本意。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关注退役军人命运的移开兄,必会赢得退役军人的尊重。我便是其中之一。
徐锦庚
2023 年 2 月于济南燕子山麓
(作者系海军转业干部,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社长,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宣部第十三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六届“全国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第八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