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

原文:

从此而后,终日兢兢,便觉与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 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

到明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验,而秋闱中式 矣。

然行义未纯,检身多误: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自己巳岁发愿,直至己卯岁,历十余年,而三千善行始完。

时方从李渐庵入关,未及回向 。庚辰南还,始请性空、慧空诸上人,就东塔禅堂回向。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巳,生男天启。

注释:

① 惕厉:警惕、畏惧的样子。

② 秋闱中式:乡试考中举人。秋闱,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者为举人。

③ 回向: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趋向所期。

蒋维乔译:

从此以后,时时小心谨慎,便觉心安理得与前不同。往日常常放荡忧郁、六神无主,到此变成了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景象,即使处于暗室之中,也都害怕获罪于天地鬼神而时加警惕;碰到了有人骂我、毁谤我,也能淡然处之,不予计较。

到了第二年(1570年)又去燕京参加礼部考试,孔老人算定我应该得第三名,却考取了第一名,孔老人的话开始失灵了。到了秋期举人考试,也出乎孔老人的意料,我得以考中。

然而冷静检讨,还是感觉修养不够,譬如:行善而不彻底,救人而心存疑虑;或身行善而口不择言;或平时操持守节,而醉后放荡不拘。用过错来抵消功劳,许多日子便这样虚度了。因此,我从己巳年(1569年)发愿,到了己卯年(1579年),历时十多年,才行毕三千善事。

那时我正跟随李渐庵先生去关中办事,来不及将所积功德回转众生。隔年回到故乡,即请了慧空、性空诸位高僧于佛堂还愿,并再发求子之愿,许下再行三千善事,以赎此生之过。至辛巳年(1581年),就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天启。

原文:

余行一事,随以笔记;汝母不能书,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历日 之上。或施食贫人,或买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余圈者。至癸未八月,三千之数已满,复请性空辈,就家庭回向。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愿,许行善事一万条。

丙戌登第,授宝坻知县。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编》。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夜则设桌于庭,效赵阅道 焚香告帝。

汝母见所行不多,辄颦蹙曰:“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得完;今许一万,衙中无事可行,何时得圆满乎?”

夜间偶梦见一神人,余言善事难完之故。神曰:“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盖宝坻之田,每亩二分三厘七毫。余为区处,减至一分四厘六毫,委有此事,心颇惊疑。适幻余禅师自五台来,余以梦告之,且问此事宜信否?

师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万民受福乎!”

吾即捐俸银,请其就五台山斋僧一万而回向之。

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

注释:

① 历日:日历。

② 赵阅道:赵抃,北宋名臣。《宋史·赵抃传》记载:“(赵抃)日所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不可告,则不敢为也。”

蒋维乔译:

我每行一善,就用笔记起来;你母亲因为不会写字,每行一善就用鹅毛管在日历上印一个红圈。譬如施舍物品救济穷人,买物放生,等等,有时一天就印了十几个红圈。这样继续行善积德,只用了两年的时间,三千善事就做完了,于是我又请了性空前辈,再到佛堂还愿。这一年的九月十三日,我再发中进士之愿,许下再行一万件善事的诺言。

经过了三年,我就考中了进士,当了宝坻知县。我准备一本空格簿册取名《治心编》,交代门人,早晨将之放于办公桌上,凡所行善事恶事,务必详录在册。晚上则设香案于庭院,仿效北宋的赵阅道祷告天地。

你母亲见所行善事不多,经常担心地说:“以前在家乡,我帮助你行善,所以三千件善事很快就完成;现居衙门中无善可行,何日才能达成一万件善事之愿,完成功果呢?”

有一天夜里,我梦见了神灵前来指点说:“只下令减收百姓粮租一事,即可抵一万件善事的功果了。”原来宝坻县的田租甚高,每亩须缴二分三厘七毫的租税,我为此筹谋计划,将每亩土地的租税减低至一分四厘六毫。虽然确有此事,但心里总是怀疑:做这么一件事何能抵得万善?刚好有位幻余禅师自五台山来,我就将梦里的事告诉他,并向他请教这能否相信。

他说:“只要真诚为善,切实力行,那么即使是一善也可以抵万善,何况全县减租,万民受福,当然是一善足以抵万善。”

于是我就捐献薪俸,拜托禅师回山时,代我请一万个僧人吃饭,以表还愿回向之诚心。

孔老人曾算我五十三岁有灾难,我并未为了此事祈祷,或发愿添寿,而那一年也平安无事地度过,至今我已六十九岁了。

原文:

《书》曰:“天难谌,命靡常。” 又云:“惟命不于常。” 皆非诳语。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 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 ;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说,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旷也。

注释:

① 天难谌(chén),命靡常:天命很难相信,因为其变化无常。谌,相信。这两句出自《尚书·咸有一德》。

② 惟命不于常:天命并非恒久不变。本句出自《尚书·康诰》。

③ 贫窭(jù):贫困。

④ 愆(qiān):过失。

蒋维乔译:

《尚书》说:“天难谌,命靡常。”又说:“惟命不于常。”这是很有道理的,所谓命运之说,并非一成不变。从此我深知:凡是说人生祸福惟天定者,必是凡夫俗子;若说祸福凭心定,安身可以立命者,必是圣贤豪杰。

你的命,不知究竟怎么样。但只要运逢显达时,也以落魄的心境处世;逢到顺利的境遇,也当作处于逆境时一样谨慎;碰到富足的时候,也像贫穷时一样节俭;即便是得到别人的拥护爱戴时,也不可趾高气扬,反而应小心恐惧;如果家道兴旺、声望很高,也不可自鸣得意,反而应作卑下想;学问高深,也应礼贤下士,不耻下问。如此行持,克己复礼,则可以入道,可以进德。

时时维护祖宗之高德重望,日日弥补父母的过失;上思国家社会栽培之恩,下谋家庭子女之福祉;待人常抱救急之心,待己务必严格自律。务必日日反省,时时改过。有一日安于现状,自认自己没有过失缺点,自以为自己是十全十美之人,则一日不会进步。

天下聪明人比比皆是,所以不修道德、不积行累功者,都是因循苟且,贪图安逸,白白耽误了一生的人。云谷禅师所说的立命之论,确实是至理名言,你应该经常诵读,并勉力躬行,才不会枉度一生。 hdy7KT8AnPI1f8cx3Db2AuaLC4PJ6WrLguvk+orRXrnCNHZsQ7gu+r/Z6yPuFTP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