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四七章
开办私校

苦学周礼

这是孔丘第一次经历战争,这也是孔丘第一次经历内乱,这让孔丘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大打折扣。原本,他以为每一个贵族都是文质彬彬、谦恭有礼的,以为成为士就有了美满的生活。可是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的。

孔丘越来越感觉到,其实在季孙家里,人们对周礼的遵从并不是他从前想象的那样,很多人不把周礼当成一回事。

为什么南蒯会造反并且能造反?为什么季孙家根本不把国君放在眼里?

孔丘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

终于他发现,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大家都不遵从周礼了。

如果大家都遵从周礼,那么三桓就不会瓜分鲁国,那么南蒯也不能反叛季孙。

周礼是什么?

其实,最早的礼是商礼。

因为商朝是一个商业社会,人与人之间需要打交道,商业规则需要遵守,所以,商朝的时候制定了商礼,内容就是人们商业交往时的行为指南。

到了周朝,周公将商礼进行了改造,就成了周礼。

周礼的内容除了原先人际关系指南之外,还增加了人们生活起居,君臣卿大夫的行为指南,于是逐渐成了贯穿贵族生活工作的一整套行为守则。婚丧嫁娶、学习工作、人际交往、赌博下棋等,都有一套规则。而这套规则并非强制性的,而是基于自觉。人们以遵守规则为荣,以不遵守规则为耻。

因为秦朝以后中国人就不再遵守周礼了,所以我们现在对周礼没什么认识。不过周礼后来被日本人学走了,现在日本还有茶道、棋道等,其实都是周礼的变种。可以说日本的各种道,就是春秋时期的礼。

孔丘认为,周礼是完美的,如果人人都能遵从周礼,世界就会和平而快乐。而周礼的制定者周公就是孔丘的偶像,是他心目中最伟大的圣人。

鲁国国君就是周公的后代,鲁国就是世界上周礼最齐备的国家。为此,孔丘对自己生在鲁国感到幸运和光荣。

孔丘开始潜心研究周礼,越是研究,就越是感觉周礼是个好东西。

鲁昭公十五年(前527年),这一年孔丘二十五岁。春天的时候,鲁昭公决定祭祀鲁武公。这样的机会孔丘自然不会错过,于是前去围观了。

祭祀仪式由叔弓主持,如果叔孙豹还在的话,则是叔孙豹主持。

仪式刚刚开始,叔弓突然心脏病发作,死在祭祀现场。

“哎哟,这下怎么办?”孔丘很好奇,他确实不知道。

现场的做法是把叔弓的尸体抬了下去,然后换人主持,祭祀活动继续进行,不过把音乐歌舞的部分取消了。

后来孔丘知道,这样的做法是合乎周礼的。

孔丘这个时候感觉到,自己对周礼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特别是涉及诸侯这个级别的部分。问题是,如果要引起国君的关注和重视,恰恰是这个部分的周礼最为重要。

怎么才能学习诸侯这个级别的周礼呢?孔丘一时还没有想到办法。

鲁昭公十七年六月一日(前525年),鲁国发生日食。

“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孔丘来了兴趣,古人对各种异常天象都很重视,认为是上天在表达什么。那么按照周礼,应该怎样应对?

果然,卿大夫们在日食发生之后,都匆忙上朝讨论。负责祭祀的祝史前来请示,问需要什么样的祭品,以及该祭祀谁。

叔孙婼首先发言,他对周礼比较有研究,他说:“按照周礼,发生了日食,天子就应该减少自己菜肴的数量,并在土地庙击鼓驱邪;诸侯则在土地庙祭祀,向土地神献上供品,同时也要击鼓驱邪。”

叔孙婼说完,祝史正要去做,季孙意如说话了。

“哎,等等,据我所知,只有在正月一日发生了日食才这么做,其他时间发生日食什么都不用做。”

季孙意如大声反对,好像还很有把握。

这下,大家都有些傻眼,上卿和次卿意见不一致,该听谁的?

“叔孙说得对,季孙说得不对。”太史终于发话了,他支持叔孙婼。在这类问题上,太史是权威人士。“恰恰是这个月发生了日食才这么做。这个时候日月星互相侵犯,因此才发生了日食。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官都要脱下朝服穿上便服,君主减少菜肴,搬出正寝,要派人击鼓驱邪,在土地庙祭祀并且献上祭品。这个月是夏历的四月,因此叫作孟夏。”

太史的话说完,季孙意如的脸色变得很难看,在这么多人的面前丢面子真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

所以,季孙意如决定来个不讲理,他摆摆手说:“不对,你说得不对,他说得也不对,你们说得都不对。我对,就我对。啊,什么都不用干。就这样了,散朝。”

季孙意如发了话,谁也不能反对,于是一哄而散,各回各家,反正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着。

虽然季孙意如的话没人敢反对,不过大家更加确定这伙计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东西。

孔丘知道了这个事情,又长了见识。不过他又感慨自己的知识不够用,还要好好学习。

秋天的时候,孔丘又有了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郯(音谈)国国君来国事访问了,因为属于东夷国家,郯国没有爵位,国君就称为郯子。郯国在今山东郯城县,郯国的祖先是东夷族的少昊氏,嬴姓。话说如今郯国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已有三千岁高龄,高四十二米,树围八米,直径二点六米。现在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郯子来到,鲁昭公亲自设宴招待,叔孙婼作陪。

叔孙婼是个很好学的人,他问了郯子一个问题:“我想请教,当初少昊氏的官名都以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

郯子见叔孙婼向自己请教,有些得意,当时这样回答:“少昊氏是我们的祖先,所以这个我倒知道。从前黄帝以云来记事,因此他的官名都是云,白云、乌云、棉花云什么的,上朝讨论问题就好像天气预报一样;炎帝以火记事,因此以火来命名他的百官;共工以水记事,因此以水来命名百官。太昊氏以龙记事,因此用龙命名百官。我们祖先少昊即位的时候恰好有凤鸟飞来,于是就用鸟来命名百官了。”

之后,郯子把当时用鸟命名的官名和现在的官名对应着说了一遍。最后,郯子说道:“自从颛顼即位以后,就改变了这些做法,因为百官实际上都是管理百姓的,所以都用百姓的事情来命名了,一直就延续到今天。至于上古的官名,就都被忘记了。”

叔孙婼听完非常高兴,再三道谢。

孔丘听说这件事情之后,专门去求见郯子,向他请教。郯子热情地接待了他,这也是孔丘第一次和一国的国君谈话,非常高兴。

孔丘从郯子那里出来,逢人就说:“我听说,天子失去了古时百官的制度,可是这些学问却保存在四周的蛮夷小国,看来真是这样了。”

郯子,就成为有文字记载的孔子的第一个老师。

孔丘一边努力学习周礼,一边以周礼来要求自己。

在季孙家里,孔丘一切都按照周礼来做,有的时候就显得与环境有些格格不入了。

尽管鲁国是周公的封国,从一开始就严格执行周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周礼早就有些懈怠了,一些礼节被简化,一些礼节干脆就取消了。可是,只要是孔丘懂得的,他都会按照周礼去做。

譬如,季孙意如就是个纨绔子弟,在接掌季孙家之前基本上不务正业,一帮人混在一起没什么规矩,所以在他接掌季孙家之后,与家臣们的礼节都很简单,家臣们也乐得如此,大家轻松。

可是孔丘不一样,他对季孙意如毕恭毕敬,严格按照周礼来,所以偶尔季孙意如和他打交道,季孙意如都有些烦他,觉得太烦琐了。

所以同事们对他也有各种评价,有说他迂腐的、有说他谄媚的、有说他认真的,反正说什么的都有,孔丘也不在乎。

就算在家里,也是一样。

“你的规矩怎么那么多?”老婆亓官氏常常这么说,对于孔丘的一些习惯她实在是受不了。在她的家乡,没这么多规矩。

孔丘吃饭的时候绝对不说话,他认为这时候说话既不卫生也不健康,吃饭就该专心吃饭,有什么话吃完饭再说。

刚结婚的时候,孔丘每天从季孙家回来都比较晚,因为路途有些远。到家之后老婆已经做好了饭菜,老婆在家闷了一天,迫不及待想和老公说说话,所以一边吃就一边问老公今天有什么新鲜事。结果呢?孔丘一言不发,弄得老婆很恼火。后来时间长了,老婆也就习惯了,吃饭的时候就自己说话,你爱听不听。

每次吃饭,席子没有铺正不行,肉切得不方正孔丘也不吃,说这些不符合周礼要求。

“你爱吃不吃。”亓官氏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当年在家做姑娘的时候根本不做饭,如今给你做饭,你还这么多讲究?

吃饭是这样,睡觉也有讲究。

一般夫妻在床上都会说些悄悄话或者肉麻的话,可是,孔丘只要上了床,就闭嘴不说话了,说是躺着说话不合周礼。

不说话也就算了,孔丘对睡觉的姿势还有讲究。

孔丘睡觉绝对不会仰面朝天睡,并且要求亓官氏也不能那么睡。

“为什么?我就喜欢那么睡。”亓官氏说,这还是刚嫁过来的时候。

“因为只有人死了躺在棺材里才是这样的。”孔丘说,随后他解释说他小时候给人做尸,常常这样躺着一躺就是一天,所以后来只要这么躺着,就以为自己死了。

“哦。”那时候亓官氏倒也通情达理,她知道这是孔丘的心理阴影,就顺着他算了。

孔子的这些习惯,在《论语》中都有记载。

(《论语》:“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席不正,不坐。”)

(《论语》:“寝不尸,居不容。”)

最让亓官氏受不了的,是孔丘的洁癖,衣服要干干净净,房间要一尘不染,厨房必须收拾得干干净净,院子里不能有一片落叶。

为了这个,两口子没少吵架。

“你一个贱民出身的人,装什么贵族啊?!”这是亓官氏每次最伤人的一句话,实在忍不住了才说的。

“不想做贵族的厨子,就不是一个好厨子。”孔丘每次都这样回答,当然,原句与此有区别,就是这么个意思。

让亓官氏略感安慰的是,孔丘从来不骂人,也从来不动手打人,他说君子动口不动手。

所以,每次吵架的结果,都是孔丘叹一口气,不再搭理亓官氏。

孔丘对周礼的研究越多,亓官氏就越烦他。

“你看,季孙家今天干的这件事情,整个程序是对的,可是第三步和第四步之间的承接与周礼不同。”孔丘每当有了新发现,就会情不自禁地对亓官氏说。

每当这个时候,亓官氏就会瞥他一眼,心想:你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唉,再这样违背周礼下去,国家就要完蛋了。”有的时候,孔丘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每当这个时候,亓官氏就会“哼”一声,心说:你不过是根韭菜,操什么金丝楠木的心呢?

季孙家和国君有什么祭祀活动的时候,孔丘是一定要去的,并且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所以每次回家都很晚。

“明天还上班呢,回来这么晚干什么?”亓官氏每次都没好气地问。

“这是个学习周礼的机会啊。”孔丘说。

“机会,机你个头啊。”亓官氏急了,随后就会大声吼叫起来,“那些没用的东西,你研究它们干什么?咱们小老百姓,想办法多挣几个钱养老婆孩子是正路。你看人家隔壁邻居的老婆,穿金戴银,吃的用的都是齐国产的名牌货,再看看我?啊,你说你整天整那些公卿大夫才整的东西干什么?哼。”

“老婆,你没看这个国家一天天衰败下去吗?如果有一天国家完蛋了,咱们都是亡国奴啊,那时候就惨了。我研究这些,就是要保证国家富强起来,咱们老百姓的日子也就安稳了。再说了,我研究这套要是被国君看中了,我也能当卿大夫啊。老婆,好日子就在前头了。”孔丘心情不错,不跟老婆计较,耐心解释着。

“啊呸,有这工夫,你也去走走门路拉拉关系,换个好点儿的职位,多挣点儿钱回来啊。你看人家隔壁叔清,人家跟你一年到的季孙家,人家现在混成什么样了?再看看你,啊!人家阳虎对你也不错,巴结巴结他就那么难吗?为了我们母子几个牺牲一点儿尊严就不行吗?”说到这里,亓官氏竟然伤心地掉下了眼泪,“我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呢?怎么就嫁给了你这么个窝囊废呢?呜呜呜。”

孔丘不说话了,他忍着。

亓官氏哭着走开了。

而孔丘一天的情绪都不好,第二天他拼命调整情绪,继续研究周礼。

三十而立

渐渐地,孔丘以精通周礼而闻名于季孙家,并且很快在鲁国小有名气。季孙家遇上祭祀丧葬婚姻等事情,有时就会来向孔丘请教,这让孔丘自我感觉非常好。回家说给老婆听,老婆也很高兴,觉得老公的前途有希望了。

主持祭祀丧葬婚姻等仪式的人称为相礼,就是现在的主持人。以孔丘的水平,完全可以出任季孙家的相礼。可是,鲁国有个传统叫作亲亲上恩,换成现代话就是任人唯亲。有好的机会,首先考虑的是近亲,之后是远亲,之后是同姓。

可是,季孙家是周朝的国姓,姓姬,而孔丘是商朝的后人,姓子。

基本上就是说,在季孙家,就算天上同时掉十个林妹妹和两百个馅儿饼,也砸不到孔丘的头上。

换句话说,孔丘根本不可能担任季孙家的相礼,最多当个助手。

实际上,孔丘因为出身低贱,常常会受到歧视和嘲讽。

在季孙家,有些人提到孔丘的时候不称呼他的名字,而是叫“邹人之子”,意思是邹地的那个穷小子。邹地虽然也属于伟大首都曲阜,可是相对偏远,城里人一向瞧不起那里的人。

有一次,孔丘去太庙参观。太庙,也就是周公庙,因为周成王特命周公享受天子的祭祀规格,所以太庙里有很多天子规格的祭器,祭祀的过程也与鲁国其他的庙有区别。孔丘此前懂得一些,也有些不懂,去了之后每个祭器都要请教里面的官员,原先懂的就算是印证,原先不懂的就算是学习。

恰好那一天有季孙家的家臣也在,回去之后就对人说:“谁说那个邹地的穷小子懂得周礼啊?去了太庙,什么都要问,像个白痴一样。”

后来有人把这话告诉了孔丘。

孔丘笑了笑,说道:“啊,这没什么啊,不懂就问,这不正是周礼对我们的要求吗?”

对于这一类的讽刺打击,孔丘根本不往心里去。

这件事情在《论语》中有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孔丘的性格,话不多,根本不会拍马屁套近乎,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不强。换句话说,不属于社交型人才。

因此,孔丘最终认识到,自己在季孙家的发展上限是很低的,能当上一个管牲畜的基层小官已经到顶了,连家臣都算不上。

是混吃等死?还是另辟蹊径?

孔丘必须要做出抉择了。

通常,不爱说话的人更有主见。

鲁昭公二十年(前522年),孔丘做了一个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中国的进程。

孔丘决定辞去季孙家的工作,自己开设一所学校。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出于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孔丘知道鲁国的传统以及自己的性格,是很难在季孙家有发展的,他不甘心就这样混一辈子。

其次,春秋末期,阶层固化已经被打破,士、农、工、商四种人之间的转化越来越多,很多农工商身份的人希望学习知识,却没有地方去学习。还有大量的野人获得土地,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融入主流社会。如果自己开设私校,这些人就可以来学习,而自己靠收取学费也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再次,三桓瓜分了鲁国,国君只能靠三桓的进贡生活,那么,原有的国家机构都面临生存危机,包括公立学校,多数名存实亡,大量的士也无法受到教育。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孔丘实在是太爱周礼了,他要通过自己的学校,让更多的人了解周礼,遵守周礼。

在鲁国历史上,此前曾经开设学校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展禽,也就是柳下惠。不过严格说来,展禽算不上开设学校,因为那时候展禽年事已高,就在自家门前的大柳树下讲课,听者来去自由,也不需要缴纳学费。说起来,类似公开讲座。

因此,孔丘算得上鲁国历史上第一个开设私学的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设私学的人。

孔丘下了决心,于是去向阳虎辞职。

阳虎吃了一惊,说道:“伙计,你要去教周礼?可是你知道不?你开设私校好像就是违背周礼的吧?”

“周礼中可没有说不许开设私校。”孔丘笑了笑说,他不确定阳虎是在跟他开玩笑,还是认真的。现在,阳虎已经是季孙家的管家了,他要是为难孔丘,孔丘这学校可就真的开不成了。

“可是,周礼中讲了公办学校,没有讲私立学校啊。”阳虎想了想说,并没有想要刁难孔丘的意思。

“可是,教人向善,教人学习周礼,难道周礼还不允许吗?”孔丘说。

阳虎又想了想,拍了拍孔丘的肩膀。

“伙计,说得好。去吧,祝你成功。”

阳虎笑了笑,同意了孔丘的辞职。

孔丘开办私校真的符合周礼吗?周礼中对此没有规定。

不过,从周礼的精神来推论,这是违背周礼的,至少是不受鼓励的。因为周礼中有明确规定学校公立,贵族和士才有受教育的权利。

甚至可以说,受教育是卿大夫和士的特权。

可是孔丘开设私校,等于向所有人开放了受教育的权利。

好在,既然周礼已经不再被严格执行,为什么在这个方面要较真儿呢?

所以,孔丘从一开始就是用反周礼的方式来教授周礼,以周礼叛逆者的身份来鼓吹周礼。

从一开始,孔丘就是一个矛盾体。

由这里我们看到,规则的破坏有它糟糕的一面,也有它积极的一面。伴随着规则的破坏,往往是思想解放、大胆创新,往往是社会更加包容。

孔丘开办私校的事情在整个鲁国引起轰动,因为这是开天辟地的一件事情。没有人对孔丘的做法提出质疑,大家都怀着好奇心来看这个年轻人要做些什么。

这一年,孔丘三十岁。

在三十岁上开创自己的事业,孔丘不再为别人打工,自立了。

用孔子在《论语》中的话来说,就是:“吾三十而立。”

从这里开始,我们要改称孔丘为孔子了,因为他已经是孔老师了。 NbWVG+Gmfz+M2Ki1Mm9HZd6Xmpgsj+sTubQG+9YHF0Z0JXfePXqioHQkc46hO2T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