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匡山下临涪江水,中有诗人之故里
——李白的籍贯

匡山下临涪江水,

中有谪仙之故里。

道旁父老为我言,

飒爽英姿疑未死。

川西平原,沃野千里,河流纵横。绿油油的庄稼像一片大海,远接天边。绿竹丛中的村舍像大海中的岛屿,星罗棋布。

从平原中心成都出发,宝成铁路的上行列车向北驶去,大约两小时后,原野上便出现了丘陵,出现了山峦。但过了距离成都一百五十公里的绵阳(唐代的绵州)以后,便又是平原,风光和成都附近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成都附近完全看不见山,这里却在四山之中。列车再跨过一条大江——涪江,便到了又一个大站:中坝。

四川人把平原都叫作坝。这涪江两岸就有许多坝,譬如青牛坝、竹院坝、龙门坝……中坝就在诸坝之中,而且是最大的一个。中坝又是一个场镇的名字,现在是江油县城 所在地。

这一带地方,在汉代属广汉郡,在唐代属剑南道巴西郡昌隆县(因避唐玄宗讳,改为昌明县),五代以后改为彰明县,一直沿用至民国。解放以后,一九五八年,彰明县和邻近的江油县合并,称江彰县。一九五九年,江彰县又改称江油县,彰明县的名字便从地图上完全消失了。但在“江油”二字的旁边,还可以找到“青莲镇”三个字(当地人称它青莲场)。这里便是唐代的昌明县青莲乡(一作清廉乡),这里便是诗人李白的故里。

青莲镇在今江油县城西南十五公里,地当涪江和它的支流盘江汇合之处。正如《县志》所谓:“涪江中泻而左旋,盘江纡回而右抱。”站在镇口四面望去,恰好用得上欧阳修《醉翁亭记》的笔法:环镇皆山也,其西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匡山也。

匡山,就是李白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宋时因避宋太祖讳,改称康山)。当地老百姓干脆叫它“读书台”。相传匡山在夜里经常有光如灯,老百姓就说:“李太白又在挑灯夜读啦!”

青莲镇西半里许,有清代乾隆年间重建的李白故居“陇西院”。院后有李白胞妹月圆之墓。院门有联云:“弟妹墓犹存,莫谓诗人空浪迹;艺文志可考,由来此地是故居。”

青莲镇西一里许,和“陇西院”相望,紧靠盘江北岸,有清代嘉庆年间修建的“太白祠”。祠内石碑有四川候补道摄理龙安府事赵金笏题诗云:“万稻绿中围赭墙,一院新祠当旧宅。”“紫袍白面美须髯,端坐神橱亲咫尺。”可见原来祠内有李白的塑像。

青莲镇东半里许,有“粉竹楼”。“粉竹楼者,青莲先生为其胞妹月圆所筑也。自唐迄明,崇祀不绝,迨兵燹后,庙宇倾圮,基址犹存。……”这是道光年间重建“粉竹楼”的碑文。传说月圆用洗面水浇灌楼下竹丛,年深月久,便长出一种带粉的竹子来,因此取名“粉竹楼”。

“粉竹楼”后山坡上,还有一处“洗墨池”。相传是李白和月圆读书写字后洗笔的地方。池直径约一米,深约两米。池水源自一处山泉。池水果然呈黑色,但盛在碗里却是清澄的。现在附近几十户人家饮用水都依靠这池水。

青莲镇西盘江上,旧有渡口,名“漫波渡”,又名“蛮婆渡”,为南北交通要道。前人有诗云:“夕阳返照归帆急,新月斜临待渡多。”相传李白的母亲曾在此浣纱,有一尾金色鲤鱼跃入竹篮中,携回烹食后即生李白。

旧彰明县治在青莲镇西南数公里,现在是江油县的彰明区 。西有长庚寺,寺内有宋人杨遂撰写的《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云:“先生旧宅在青莲乡……”碑文末,题有“大宋太宗淳化五年”字样。还有一块碑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元章)书写的李白诗《赠江油尉》,碑末仅有“米元章书”数字,无年月日。书法雄健,颇类米书,惜已残泐殆尽,难辨真伪了。

据江油县“李白纪念馆筹备处”调查,李白在彰明的遗迹多至二三十处。解放以前,此地乡下每年农历八月初一要办“太白会”,三月初三要办“月圆会”,县城中则有“青莲诗社”,都是民间纪念李白的活动。

李白的遗迹中,虽然有一些是民间传说,甚至近乎神话,但可以看出,此地人民对李白的热爱和崇敬。

关于李白的籍贯,从前是颇有争议的。有的说他是陇西人,有的说他是山东人,还有的说他是“胡人”。但李白的同时代人,如李白的从叔,唐代有名的书法家,李白诗文集《草堂集》的编者和序言作者——李阳冰;李白的诗友,唐肃宗时进士,李白诗文集《李翰林集》的编者和序言作者——魏万(后名魏颢);李白的好友范伦的儿子,唐代宗时宣、歙、池等州观察使,《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的撰写者——范传正等人,都认为李白是蜀人。再一个李白的同时代人,和李白齐名的诗人杜甫,在他关于李白的最后一首诗《不见》中写道:“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当时,杜甫正在蜀中,李白正流落皖南,穷愁潦倒,几乎走投无路。杜甫对他十分关心,十分同情,因此劝他回到故乡来。“匡山”就是彰明县的大小匡山,而不是别处的匡山。假若是别处的匡山,那就应该是“好归去”了。不曰“好归去”,而曰“好归来”者,正因为杜甫当时所在的蜀中就是李白的故乡。这也可证明李白是蜀人。一连串的同时代人,都认为李白是蜀人。

李白自己也认为自己是蜀人。例如《上安州裴长史书》:“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认为司马相如是他的同乡。司马相如是哪里人呢?“蜀郡成都人也。”(《史记·司马相如传》)

再如《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是李白离开蜀中时,舟出三峡,行至荆州地界时所作。他把从三峡出来的长江,称为“故乡水”,可见他的故乡是长江上游的巴蜀。

再如《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三巴”是指巴郡(今重庆)、巴东(今奉节一带)、巴西(今绵阳一带)。蜀中的子规鸟又名杜鹃。李白在异乡看见杜鹃花,就想起故乡同名的鸟,从而产生了强烈的乡思。

再如《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赵蕤,梓州(今四川盐亭)人,是李白少年时期的师友。相如台,即司马相如抚琴台;子云宅,即扬雄故宅。这两处古迹俱在成都。这首诗也表现了李白对故乡——蜀深刻的怀念之情。

再如《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王琦注:“紫云山在彰明县西南四十里……常有紫云结其上,故名。”

诚如清代学者,注家王琦所说:“太白之为蜀人,固彰彰矣。” PzJPMIJTuUcOOB1K2SqHGJ3Fj+32aCXmD659yqvnydbU2KtZwUZ2fOZPAf3SlN5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